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深度调研 把脉需求 助力培训——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作者】 张 丹

【机构】 黑龙江省齐市建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



【正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而“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了解各校校本研修开展情况,明确教师培训需求,更好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市教育学院继教办要求,采取统一下发《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调研提纲》的形式进行。
  为了使调研既全面,又有代表性,我区从14所中小学中选取了3所中学、7所小学下发调研提纲,每所学校上交3份,涵盖骨干教师、新教师、其他层次教师或者学校负责师训工作的教学校长或主任。共下发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份,其中初中9份,小学21份。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困惑?在研修活动中有哪些成功问题解决的策略?
  1、有关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所有学校都采取了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案例交流等方式,把这些方式进行分类(见下表)并做了统计:











  参与问卷调查的30人,100%采用了“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种校本研修方式;采用“自我反思”方式有7人,占23.3%;采用“网络研修”方式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0%。
  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尝到了同伴互助的甜头,却忽略了自主思考、实践反思的重要作用;网络日益发达,现代人手机不离手,但网络研修的利用率却很低。
  2、校本研修活动的内容,每所学校都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依据学校特点、学情、生情,结合科研课题,进行了科学构建、合理设计。比如:二十八中学开展了“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评价”、“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主题研修;二十一中学开展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主题研修;第三中学的研修涉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究、教育心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等内容;回民小学的研修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常规培训(包括针对学科实际、学科特点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基本功培训等;逸夫小学“找准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习作能力”;新江小学开展读书活动,学习业务知识,开展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东路小学的研修内容包括“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设计”、“自主互助学习模式作文赛课”等等。
  3、教师们普遍反映:学校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实效性强、针对性强、对老师们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好的引领了老师们专业水平的提升。
  4、第一题三个问号涉及6个问题,绝大多数教师回答的比较模糊不全面,只有二名教师提到了在校本研修中存在的困惑:a如何能高效率的吸收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看法和建议;b如何增强研修的实效性。
  5、成功问题解决的策略:
  师范附小采取“问题驱动式”研修。从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故事为切入点,尊重差异,分层培训,三级研修(学科组研修-学年组研修-校级研修),量体裁衣,螺旋提升。
  全福小学采取“深度同磨、随抽展示”的方式进行研修。在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校内公开课活动中,学校分年段选定课题,先在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全体任课教师随机抽签,中签老师进行第一次现场课展示与研磨后的第二次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抽签随机,集体研磨,前期有思考,听课有重点,评课有话说。
  (二)结合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思考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
  分析问卷发现,有28份问卷混淆了“模式”和“形式”的概念。“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完成任务,有助于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形式”是事物的外表、外在表现;也指办事的方法。形式犹言表象。
  理解了定义也就知道了二者的区别,有2份问卷根据自己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形式,总结出了研修的有效模式:
  1、  A 发现问题、立出课题
  B 进行设想、策划方案
  C 付诸行动、观察变化
  D 总结反思、再立新题
  2、立课题——分层次——布任务——促交流——组讨论——概总结。
  意思就是首先确立研修课题或达到目标。其次将任务分成多层递进式任务,循序渐进。然后将不同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教师,让参与研修的教师发挥不同的个人能力。组织研究类似课题内容和任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将大组讨论引入其中,讨论范围可以逐步扩大。通过交流、讨论,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使整个研修达到预期。
  (三)当前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最感困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与调查的30人,有10人提到“工作压力大、主观意愿不积极、缺少成就感、丧失工作热情”,占总人数的30.3%;
  13人提到“经验少、眼界不够开阔、希望‘走出去、请进来’有专家指导的机会”,占参与调研人数的43.3%;
  3人认为教师“付出多、收入少,不成正比”,占10%;
  4人提到“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牵扯太多、不能专心完成本职工作、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与日常繁忙琐碎的工作之间无法协调”,占调查人数的13.3%。
  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素质”与“分数”如何平衡;
  2、 教育学生“严”与“宽”如何平衡;
  3、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
  4、教学理念与教学价值;
  5、能力发展的指标化机械化;
  6、如何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7、如何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8、如何找到被多方认同的评价标准;
  9、教学能力如何快速提高。
  (四)对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其他培训的建议和思考。
  1、培训内容方面
  a、教师们普遍希望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提出因人而异,避免统一、单调。建议做好培训前的调研,根据教师需求,分年龄、层次、学科等安排培训内容。
  b、参与调研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既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培训重点放在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上,又要接地气儿、贴近生活、应用课堂。
  c、教师们提出不仅仅需要业务方面的培训,还需要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
  d、个别教师指出:目前迫切需要国家级名师课堂教学的实践引领;需要有专家参与的基于问题的专题研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e、信息技术培训:电脑已经普及,教师不再需要基本的操作培训,他们更需要的是采用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手段、利用适合自己学科的软件来辅助教学。另外,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教师变成了主播,大部分老师措手不急,希望通过2.0培训,学习到更多的有关网络直播授课等方面的知识,得到更多的网络授课操作方面的指导。
  2、培训方式方面
  参与调研的教师普遍认为:目前集中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希望“走出去、请进来”,聆听专家指导;观摩名师课堂教学;观课议课,互动交流;同课异构、多轮跟进。
  3、培训模式方面
  1名教师提出了自己对培训模式的思考,通过几次培训的经历,她认为:分派任务——小组讨论——综合结果的模式,让每一名教师尽可能的参与其中,效果非常显著。她说:以往的培训,很多都是专家讲、学员听的模式,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不到太多东西,就算学到了,又极有可能很快忘掉。
  4、 培训效果方面
  培训安排紧凑,没有给教师足够的消化理解反思时间;培训后期跟踪考核不到位;理论应用实践缺乏指导等等原因,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建议与对策
  1、 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教师在校本研修同伴互助中学来的经验,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反思,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促使其更快的成长。为此,在今后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学校应该尽量创设机会,为教师反思搭建舞台,比如: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学校定期组织评比;培养教师每天写反思日记的好习惯;定期开展教育叙事演讲比赛等。
  2、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研修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研修方式,构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研修平台。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网络研修;老师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网络阅读、网络教研、撰写网络日志;利用微信群进行问题的研讨等方式来提高研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创新培训模式,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把接受式培训与互动式培训和研究式培训结合起来。让教师参加的培训是活动式的,不光是专家讲他们听;是参与式的,能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是探索式的,没有标准答案;是体验式的,能把好的学习方式带回课堂给孩子们;是合作式的,能更好进行同伴互助和交流。根据教师需求,多走出去进行打通式学习,多开展专家引领、案例教学、参观考察和交流讨论等形式的培训。
  4、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把参训教师按年龄、学科、年级、骨干级别等分类,按需施训。内容选择要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和需要相关系,内容编排要紧随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各学科的一线教师要以听评课为主;多安排教学一线的名师进行经验介绍、示范教学;信息技术培训要增加深度;增加工作热情、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
  5、建立培训研修登记管理制度,构建以学校教务主任为登记员、校长为监督员相结合的登记措施,保证出勤。
  加强学习后的跟踪指导,对教师培训研修内容进行考试考核;鼓励教师定期总结培训研修心得并且进行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做经验汇报。
  加强评估考核,提高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质量,增强培训研修的实效性。为了防止培训流于形式,参与教师有口无心,管理部门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从组织与制度、风气氛围、条件创设、活动方式、培训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开展的培训内容、主体参与、问题解决、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由教师自己、同事、专业指导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教师个人培训和研修活动作出综合评价。
  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学期初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培训考勤、心得交流、考核评估结果等所有材料装入档案袋,期末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计入学期末的教学工作量化考核,作为评优评先骨干晋职的重要依据。
  6、为教师减负。在1月18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今年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也应该领会文件精神,取消各种华而不实的检查、评比、比赛,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