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作者】 朱永坤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塘域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过去,社会需要的是高级知识分子,需要拥有深厚知识储备的人才,而到了现代社会,则是摇身一变,需求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且拥有良好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生阶段开始,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应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语文教学甚至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重视起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用语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素质教育首先要求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主性,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难以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不能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语文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背诵,不给学生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成为知识的载体却无法完全理解知识,难以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愿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方法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突出重点,切忌生硬 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于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具有着重要意义,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是一位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那么,这位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搜集关于语文的资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用空闲时间来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反之,若是一位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在学习时消极怠工,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要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黄河流域,经常会发洪水,滔天的水流淹没了大地,毁掉了人们的家园,无数人因为洪水无家可归,大禹听到后,决定去治理水灾,他日夜操劳,废寝忘食,带领着人们疏通河流,路过自己的家都没有空闲回家看一眼,只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受洪水威胁。用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大禹最终有没有将洪水治理好?他回家了吗?激发学生对《大禹治水》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习相关知识,最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彻底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四)明确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所想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够深入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教给了我们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与父亲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教师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写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再如,作业批改在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我们应动员学生之间开展作业互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互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有效发展到高效,教师不仅需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
(六)注重课堂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成对知识的掌握,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照本宣科为学生讲授知识,却忽视学生的课堂实践,使得学生无法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够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诚实与信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有关“诚实与守信”的事件与感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梳理思绪,认识到诚实与守信的重要性,对诚实与守信进行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漫长的积累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步步成长为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5).
[2]祖琴.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课外语文,2018(4).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语文教学甚至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重视起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用语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素质教育首先要求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主性,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难以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不能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提高,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语文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背诵,不给学生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成为知识的载体却无法完全理解知识,难以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愿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方法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突出重点,切忌生硬 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于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具有着重要意义,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是一位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那么,这位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搜集关于语文的资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用空闲时间来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反之,若是一位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在学习时消极怠工,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要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黄河流域,经常会发洪水,滔天的水流淹没了大地,毁掉了人们的家园,无数人因为洪水无家可归,大禹听到后,决定去治理水灾,他日夜操劳,废寝忘食,带领着人们疏通河流,路过自己的家都没有空闲回家看一眼,只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受洪水威胁。用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大禹最终有没有将洪水治理好?他回家了吗?激发学生对《大禹治水》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习相关知识,最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彻底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四)明确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所想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够深入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教给了我们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与父亲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教师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写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再如,作业批改在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我们应动员学生之间开展作业互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互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有效发展到高效,教师不仅需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
(六)注重课堂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成对知识的掌握,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照本宣科为学生讲授知识,却忽视学生的课堂实践,使得学生无法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够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诚实与信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有关“诚实与守信”的事件与感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梳理思绪,认识到诚实与守信的重要性,对诚实与守信进行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漫长的积累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步步成长为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5).
[2]祖琴.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课外语文,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