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特教学校职业教育探究
【作者】 陈粉莹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 【摘 要】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发展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使其能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融入社会。职业教育更是改善智障学生生存状况的有效手段,但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智障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特殊教育学校在做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生存本领,提高就业能力,为智障学生成功就业铺路,这是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国家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第一期、第二期)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明确提出,加大力度发展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使其能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融入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趋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准之一的残疾人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经调查,盲、聋哑人的就业率得到了较大提升,可与此相反,智障学生就业率却不到一成。智障学生家长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生活自理。为使智障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生存本领,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要大力发展智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智障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智障人士上千万,但就业率却不到10%。为了更好地开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实践研究,开发适合本地区智障学生的职教模式,我们首先对本市已知的成年智障人士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结果并不乐观。我们一共调查走访了本市45名不同年龄的成年智障人士,其中有39名是从特教学校毕业的。45人中8人有工作,占比17.8%;37人没有工作,占比82.2%;而有工作的8人中也只有三人工作较稳定。其余37人大部分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有的和父母住一起,有的爷爷奶奶带着,有的父母离异,孩子丢到了乡下外公外婆家。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智障人士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能力不及,信心不足,无法实现就业;(2)相关职能部门关注不够,社会包容度不够,更别说得到认可了;(3)家长或缺乏自信,或过分保护,支持不够,很少让孩子去尝试,导致错失机会;(4)观念停留在坐、靠、等,没有主动为孩子寻求出路,或者觉得与其花时间精力为孩子谋出路,不如自己努力多挣点钱;(5)部分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顾,把责任推给家中老人。
智障学生的就业出路到底在哪里?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到底何去何从?领先全国的“深圳模式”或许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去寻找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吧。
二、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案例研究
“喜憨儿洗车”,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它已从单个的洗车中心成为了在残联体系内的知名品牌。如今,这个项目已经成功推广到西宁、杭州、银川、南京和哈尔滨等地,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十九家“喜憨儿洗车中心”,为200多名智障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得以自理,价值得以体现。
“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创办人曹军来自深圳,他是一名智障孩子的父亲,为了解决孩子以后的就业问题,让智障学生最终能融入社会,自力更生,2015年他和9位智障孩子的家长们联合起来,共同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孩子们经过培训,5人一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轻度的多做点,中度的少做点,能力再差的孩子们也可以洗轮胎、倒垃圾,20分钟内洗好一辆车,服务质量还不打折,一天能洗30多辆车。曹军通过这种商业化社会企业的模式,让智障人士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用职场人生取代同情怜悯。如今“喜憨儿洗车”已成为全国的典范工程,这样的“深圳模式”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从这个成功案例中我们能获取到哪些有效信息:培训就业一体化;社会一致认可;政府高度重视;家长全力支持,孩子尽心尽力;守望相助,薪火相传;且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发展。如曹军本人所言“今天我们守护别人的孩子,等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希望还有年轻的喜憨儿父母接过这一棒,帮我们守护我们的孩子,一代一代地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这样的模式,在我们特殊学校就可以办,既可以作为校办企业,由学校主导,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也可以由家长牵头开办,政府和学校全力支持,并将其作为智障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就业安置点。这两年我们学校尝试开发了汽车美容(洗车为主)校本课程,搭建了洗车场地,先拿老师自己的车来练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工,一天两节课,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学习和实践,学校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适当给予补贴,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收获的不仅仅是钱,更多是自信和成就感。
三、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一)转变观念,增强自信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特殊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使其最终融入社会,成为一个能生活自理,自食其力的人。我们必须要相信且深刻认识到智残人的价值所在,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牢固树立“育残成才”的教学理念,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找到适合他们每一个人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就业岗位,使他成为一个自信、自强、自立的人,且有尊严地活着。
(二)上下联动,内外兼修
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教育到就业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单靠老师或家长就能独立完成的事。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實施和就业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支持,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耐心教育和专业培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离不开家长、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永不放弃。我们要借助于国家的利好政策,善用身边的有效资源,上下联动,共克时艰。
有爱心帮助、有政策扶持、有家校联合都还不够,特殊学校要想真正的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合格的师资是实行职业教育的关键条件。教师专业化培养应体现多元化:(1)通过课题研究、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通过组织在职培训、专业进修、继续教育,培养“双师型”教师;(3)通过走出去跟师学艺,请进来跟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4)强化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实操水平,使学生得到更为专业的指导;(5)引进人才,引领发展。把职教机构的老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之前我校开设的职教课程陶艺和葫芦雕刻就是从外面引进的“志愿教师”,实践证明专业教师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更能满足孩子们学习的需要。
目前,特殊教育开设的所有课程中,还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教材,针对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也不可能完全统一,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教师根据当地的情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来开发研究。开展校本研究,编写符合智障学生的教本,一方面使职业教育有章可循,一方面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三)因地制宜,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就业,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社会需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校办企业和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引进资金,改善教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设施。
现在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很多,以往我们与他们的合作主要是为孩子们捐资助学献爱心,我们可以学习“元平职教模式”,善用这些有效资源,为智障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也为学生就业安置打下基础。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实现教育培训与就业安置的无缝对接。这就是我们要的从“输血”到“造血”的本质改变。
产教结合,持续发展。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获得社会的认可,还得注重宣传和成果展示。以往我们通过联络厂家开展来料加工,走上街头举办爱心义卖,收获了一些成果。去年助残日我们连续举办了两场义卖活动,义卖钱款近万元,孩子们亲眼看到自己做的东西变成了钱,看到别人投来赞赏的目光,这便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让他们信心倍增,这更是校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四)推倒“围墙”,融入社会
特教学校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有需要,我们鼓励中轻度的智障学生到普通职业教育机构就读,我们会与机构保持联系,并跟踪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做好普特结合,也可联合办校。目前,我校已有3名智障学生转入本市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同时,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在学校教,而应该走出校门,跟进服务。很多智障学生因种种原因并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所以学生毕业后,学校还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继续跟进。和孩子一起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指导和跟进服务。如果有不能胜任或无法适应的,还需要“回炉”或“转岗”。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也加深了学校和企业之前的联系,更利于长期合作和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就业安置与学生的未来密切相关,对改变智障学生的家庭状况意义非凡,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影响深远,是利国利民、利人利已的民生和民心工程。智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信心,家校联合,善用身边的有利资源;加快师资培养和基地建设;严谨校本研究,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探索适合智障学生成长和社会所需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家成.为智障学生拓开生涯发展之路[J].现代特殊教育,2015,(21):1.
[2]胡莹,曹厚平.构建培智学校教学模式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07):23.
[3]沈立.智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5,(05):61.
[4]梁文慧.浅谈特教智障学生的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26.
【关键词】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国家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第一期、第二期)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明确提出,加大力度发展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使其能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融入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趋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准之一的残疾人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经调查,盲、聋哑人的就业率得到了较大提升,可与此相反,智障学生就业率却不到一成。智障学生家长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生活自理。为使智障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生存本领,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要大力发展智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智障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智障人士上千万,但就业率却不到10%。为了更好地开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课程实践研究,开发适合本地区智障学生的职教模式,我们首先对本市已知的成年智障人士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结果并不乐观。我们一共调查走访了本市45名不同年龄的成年智障人士,其中有39名是从特教学校毕业的。45人中8人有工作,占比17.8%;37人没有工作,占比82.2%;而有工作的8人中也只有三人工作较稳定。其余37人大部分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有的和父母住一起,有的爷爷奶奶带着,有的父母离异,孩子丢到了乡下外公外婆家。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智障人士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能力不及,信心不足,无法实现就业;(2)相关职能部门关注不够,社会包容度不够,更别说得到认可了;(3)家长或缺乏自信,或过分保护,支持不够,很少让孩子去尝试,导致错失机会;(4)观念停留在坐、靠、等,没有主动为孩子寻求出路,或者觉得与其花时间精力为孩子谋出路,不如自己努力多挣点钱;(5)部分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顾,把责任推给家中老人。
智障学生的就业出路到底在哪里?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到底何去何从?领先全国的“深圳模式”或许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去寻找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吧。
二、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案例研究
“喜憨儿洗车”,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它已从单个的洗车中心成为了在残联体系内的知名品牌。如今,这个项目已经成功推广到西宁、杭州、银川、南京和哈尔滨等地,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十九家“喜憨儿洗车中心”,为200多名智障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得以自理,价值得以体现。
“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创办人曹军来自深圳,他是一名智障孩子的父亲,为了解决孩子以后的就业问题,让智障学生最终能融入社会,自力更生,2015年他和9位智障孩子的家长们联合起来,共同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孩子们经过培训,5人一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轻度的多做点,中度的少做点,能力再差的孩子们也可以洗轮胎、倒垃圾,20分钟内洗好一辆车,服务质量还不打折,一天能洗30多辆车。曹军通过这种商业化社会企业的模式,让智障人士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用职场人生取代同情怜悯。如今“喜憨儿洗车”已成为全国的典范工程,这样的“深圳模式”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从这个成功案例中我们能获取到哪些有效信息:培训就业一体化;社会一致认可;政府高度重视;家长全力支持,孩子尽心尽力;守望相助,薪火相传;且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发展。如曹军本人所言“今天我们守护别人的孩子,等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希望还有年轻的喜憨儿父母接过这一棒,帮我们守护我们的孩子,一代一代地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这样的模式,在我们特殊学校就可以办,既可以作为校办企业,由学校主导,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也可以由家长牵头开办,政府和学校全力支持,并将其作为智障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就业安置点。这两年我们学校尝试开发了汽车美容(洗车为主)校本课程,搭建了洗车场地,先拿老师自己的车来练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工,一天两节课,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学习和实践,学校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适当给予补贴,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收获的不仅仅是钱,更多是自信和成就感。
三、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一)转变观念,增强自信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特殊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使其最终融入社会,成为一个能生活自理,自食其力的人。我们必须要相信且深刻认识到智残人的价值所在,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牢固树立“育残成才”的教学理念,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找到适合他们每一个人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就业岗位,使他成为一个自信、自强、自立的人,且有尊严地活着。
(二)上下联动,内外兼修
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教育到就业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单靠老师或家长就能独立完成的事。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實施和就业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支持,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耐心教育和专业培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离不开家长、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永不放弃。我们要借助于国家的利好政策,善用身边的有效资源,上下联动,共克时艰。
有爱心帮助、有政策扶持、有家校联合都还不够,特殊学校要想真正的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合格的师资是实行职业教育的关键条件。教师专业化培养应体现多元化:(1)通过课题研究、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通过组织在职培训、专业进修、继续教育,培养“双师型”教师;(3)通过走出去跟师学艺,请进来跟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4)强化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实操水平,使学生得到更为专业的指导;(5)引进人才,引领发展。把职教机构的老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之前我校开设的职教课程陶艺和葫芦雕刻就是从外面引进的“志愿教师”,实践证明专业教师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更能满足孩子们学习的需要。
目前,特殊教育开设的所有课程中,还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教材,针对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也不可能完全统一,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教师根据当地的情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来开发研究。开展校本研究,编写符合智障学生的教本,一方面使职业教育有章可循,一方面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三)因地制宜,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就业,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社会需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校办企业和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引进资金,改善教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设施。
现在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很多,以往我们与他们的合作主要是为孩子们捐资助学献爱心,我们可以学习“元平职教模式”,善用这些有效资源,为智障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也为学生就业安置打下基础。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实现教育培训与就业安置的无缝对接。这就是我们要的从“输血”到“造血”的本质改变。
产教结合,持续发展。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获得社会的认可,还得注重宣传和成果展示。以往我们通过联络厂家开展来料加工,走上街头举办爱心义卖,收获了一些成果。去年助残日我们连续举办了两场义卖活动,义卖钱款近万元,孩子们亲眼看到自己做的东西变成了钱,看到别人投来赞赏的目光,这便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让他们信心倍增,这更是校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四)推倒“围墙”,融入社会
特教学校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有需要,我们鼓励中轻度的智障学生到普通职业教育机构就读,我们会与机构保持联系,并跟踪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做好普特结合,也可联合办校。目前,我校已有3名智障学生转入本市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同时,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在学校教,而应该走出校门,跟进服务。很多智障学生因种种原因并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所以学生毕业后,学校还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继续跟进。和孩子一起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指导和跟进服务。如果有不能胜任或无法适应的,还需要“回炉”或“转岗”。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也加深了学校和企业之前的联系,更利于长期合作和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就业安置与学生的未来密切相关,对改变智障学生的家庭状况意义非凡,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影响深远,是利国利民、利人利已的民生和民心工程。智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信心,家校联合,善用身边的有利资源;加快师资培养和基地建设;严谨校本研究,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探索适合智障学生成长和社会所需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家成.为智障学生拓开生涯发展之路[J].现代特殊教育,2015,(21):1.
[2]胡莹,曹厚平.构建培智学校教学模式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07):23.
[3]沈立.智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5,(05):61.
[4]梁文慧.浅谈特教智障学生的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