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短视频的舆情 引导及优化路径——以新冠疫情为例

【作者】 赵可馨 张佳媛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正文】  【摘 要】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尤为重要,短视频因其“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本文以新冠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为例,对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现象及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最后从媒体把关、受众选择两个方面出发,对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短视频;舆情引导;突发性公共事件

  新冠疫情作为波及全球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在2020年期间引发了全民的广泛关注。在足不出户的新冠疫情期间,用户对于获取疫情有关信息的需求大幅增加,短视频作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也因此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此期间,短视频主要发挥了传递抗疫一线信息、引导社会舆情、健康传播、动员民众与发挥媒体监督的重要作用[1]。其中,短视频在引导社会舆情方面结合了自身的特性及优势,取得了较为可观的传播效果,对于今后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着局限与不足。
  一、 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现象及优势
  (一) 实时性:缓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焦虑
  突发性公共事件作为不可预测的、对社会与社会公众产生直接影响的事件,有着突发性、显著性的特点,并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和冲击力。在此基础上,用户的认知及心理状态均发生改变,强烈的不确定感与焦虑感导致了社会的不安,“信息疫情”随之而来。而短视频作为拍摄门槛低、拍摄载体便携、可视的传播手段,在“全民媒体”的今天,因其生产主体多元、信息视角丰富、的特征成为了用户获取实时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记录新闻事件并轻松发布在相关平台,大众也因此能够实时、多角度地了解新闻事件的进度。例如武汉封城期间,武汉市民发布小区内居民积极响应封城政策、居家隔离并“隔空喊话”小区内其他邻居、相互鼓励的短视频,诸如此类的短视频主体在记录封城生活的同时也及时、全面地向国内受众传递了真实、正面的信息。可见短视频强化了视频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在舆情引导中对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拓宽信息源主体以及消解用户的不确定性等方面都有着正向的意义。
  (二) 亲民性:娱乐属性贴近受众话语系统
  碎片化传播时代,受众更青睐于鲜活的内容,同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带来的抑郁情绪之中,用户对于娱乐的需求也会增加。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曾在《电视与社会》中提到“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2],短视频作为电视碎片化、简短化的替代物,深入到了人们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在内的多种生活场景,其娱乐功能甚至超越了电视。而短视频的这种娱乐属性,能够让媒体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各地村口喇叭“喊话”、民警接地气方言劝阻外出人员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风靡,其寓教于乐的形式迎合了受众的娱乐需求,对于在灾难事件中调适受众心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 覆盖广:低语境表达减少解码损耗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指出“在低语境文化中,消息传播者更注意他们的口头表达而不是语境。信息传播将不得不依靠明确的语言。他们常常会清楚地说出每个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意图。”[3]短视频受到时长的限制,通常不得不采用低语境的传播方式,因此其传播内容也更加的直观易懂,所以在全人群覆盖上,短视频极具潜力。据七麦数据统计,疫情期间,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基本普及,新增用户群体包含大量银发群体。疫情为居家的老人提供了学习短视频观看的契机,而短视频更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因为其低浏览门槛和低内容理解门槛,为各个群体提供了了解信息的渠道。
  二、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短视频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失真风险
  然而,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传播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局限性。首先,由于短视频碎片化、时长短的特性,在传播过程中难以触及新闻事件的核心及其背后的延展性信息。其次,被剪辑后的视频无法还原事件全貌,可能会出现断章取义、信息失真的现象,用户在拼凑海量信息的过程中认知与真相也难免出现偏差。
  (二) 信息来源渠道不明
  由于人人皆可拍摄与发布短视频,因此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视频新闻的专业性与严肃性。同时,信息来源的广泛与社交媒体裂变式传播让短视频内容发布的源头难以追溯,极易导致虚假信息的扩散。在新冠疫情期间,也有不少民众和自媒体为获得流量红利或出于猎奇心理,利用短视频制造恐慌和虚假正能量。
  (三) 存舆论极化风险
  如今,短视频平台内容的推送大多基于算法的推荐,因此在用户的选择性接触与算法的双重作用下,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接触及易陷入“信息茧房”。同时,短视频社交媒体可分享的互动方式极易让一个观点在群体内部形成“意见气候”,助长优势观点,形成“沉默的螺旋”,滋生出舆论极化。
  三、 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优化
  (一) 媒体:严格把关、进行议程设置
  为了最大程度发展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优势,短视频平台及主流媒体都应该针对短视频内容严格进行把关以防止谣言的生发。同时,短视频平台还应完善信息传播平台的智能技术,在辅助人工审核的同时尽可能规避算法造成的舆论极化。最后,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应该保持在场,利用短视频进行更为专业、权威的报道,并积极进行议程设置,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二) 受众: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开放理性的意识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当中,受众获取信息除了依靠短视频之外,还应当结合长视频或专题报道等内容,以此取得对事件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同时,受众还应当培养开放理性的意识,在信息输入过程中保持冷静与清醒,积极检举不当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丹霓.短视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影响力探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为例[J].新闻前哨,2021,(04):40-41.
  [2]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和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6-18.
  [3]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刘海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余秀才;王映荷.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短视频转向与治理[J].中国出版,2020,(22):31-35.
  [5]刘琼;马文婷;范一欣.短视频平台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情绪呈现及舆情治理——以Bilibili网站“新冠疫情”议题为例[J].电子政务,2021,(06):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