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张正敏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阿猛中学
【正文】 【摘 要】 课堂在精彩中展现,人生在快乐中演绎。“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我的课堂我做主,预习展示皆精彩。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体现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教学改革真正焕发出教学的勃勃生机。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设情境;和谐课堂;激思启智
教改新风范,来自我展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盛。新课程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关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认真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抱着把教师这份职业当作事业一样来热爱,才会树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培养和激发我们语文教学的激情。利用激情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利用激情实施快乐教学。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我们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趋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萌发学习兴趣,构建创新精神。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块名副其实的“绿洲”。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只有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意志,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学校实际,利用故事激趣,让课堂更有味;能用多媒体渲染,让课堂更灵动;巧用比赛教学,让课堂更活泼;融入生活教学,让课堂更真实;开展游戏活动,让课堂更有趣。说一千,道一万,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着眼,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大胆地遨游。
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可以放在开头,也可以渗透在中间,还可以融入结尾,只要恰到好处,润物细无声就行。目的是让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实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让语文教学在如痴如醉,秀色可餐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的美美地想,快乐地做,时刻都有小进步。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课堂
我学习,我做主。有人说:“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也有人说:“学习之心不可无,懒惰之心不可有。”学习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
语文学习要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语文就是生活,我们长期进行的语文教学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相互交流的融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指导、参与、引导、合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睿智,与学生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与学生一起同悲欢、共离合、同甘苦、共患难。师生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和为一家。愉悦快快学语文,轻轻松松获知识。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情味儿的,爱心、细心、耐心是责任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构建和谐、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变“教”为“导”,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读有所得,做有所思,写有所获,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奠基石、陪伴者。教要启发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学要积极性地学、主动性地学。师生都要敢于创新、勇于进取、勤于耕耘,不懈努力。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我们常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可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初中生,我们完全放手是不行的,我们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化繁为简,做好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向导,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达到胜利的彼岸。如我组织学习朱自清的《春》时,采用首先制作好的PPT课件,包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彩色图片,再结合课文进行引读、讲解、讨论、分析,学生能有效化解、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行之有效地了解了作者由盼春→绘春→赞春的过程。可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既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又让学生觉得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呀!
叶圣陶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夸美纽斯说得好:“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力求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初中语文内涵深刻,绚丽多彩,丰富多样,底蕴深厚。语文学科本身的丰富性、生动性、实践性,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千姿百态,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不逾矩”,这“矩”就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高效课堂,方法是关键。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诱导,多引导学生采用有的放矢紧扣课标的策略;多采用自主探究精心设疑的策略;多采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策略;多采用科学深入水到渠成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就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需要艺术,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巧”。“巧”需要变化多端,别出心裁,开拓创新,得心应手,灵活驾驭教材,灵活教活学生,帮助学生激思启智,力求智慧灵动,千变万化。
善教者,必善问。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重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多问嘛!亚里士多德认为: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还不如不问。教师的“问”要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的知识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学贵有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创新。”其实,做学问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学者说:“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强调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总有不懂的地方,如果不问,哪有收获。
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因繁就简,豁然开朗。为此,注重提问艺术,有利于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注重巧问,所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艰难现象。
教学艺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上下求索。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文体,提问也不一样。我们要仔细探究,认真琢磨,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我组织学习《孔乙己》时,只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就一问解决了孔乙己的若干个为什么。组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抓住“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分析,就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闲人”是因为此时此刻苏轼身遭贬谪,但是仍然乐观旷达,笑对人生的闲情逸趣。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初中语文教学的法宝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睿智,开拓学生视野,放飞学生想象,弘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养,增强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心一意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既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武成.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84-85;
[2]尹德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优化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18(21):177-178;
[3]吴鹏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改进措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34。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设情境;和谐课堂;激思启智
教改新风范,来自我展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盛。新课程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关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认真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抱着把教师这份职业当作事业一样来热爱,才会树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培养和激发我们语文教学的激情。利用激情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利用激情实施快乐教学。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我们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趋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萌发学习兴趣,构建创新精神。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块名副其实的“绿洲”。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只有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意志,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学校实际,利用故事激趣,让课堂更有味;能用多媒体渲染,让课堂更灵动;巧用比赛教学,让课堂更活泼;融入生活教学,让课堂更真实;开展游戏活动,让课堂更有趣。说一千,道一万,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着眼,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大胆地遨游。
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可以放在开头,也可以渗透在中间,还可以融入结尾,只要恰到好处,润物细无声就行。目的是让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实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让语文教学在如痴如醉,秀色可餐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的美美地想,快乐地做,时刻都有小进步。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课堂
我学习,我做主。有人说:“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也有人说:“学习之心不可无,懒惰之心不可有。”学习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
语文学习要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语文就是生活,我们长期进行的语文教学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相互交流的融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指导、参与、引导、合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睿智,与学生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与学生一起同悲欢、共离合、同甘苦、共患难。师生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和为一家。愉悦快快学语文,轻轻松松获知识。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情味儿的,爱心、细心、耐心是责任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构建和谐、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变“教”为“导”,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读有所得,做有所思,写有所获,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奠基石、陪伴者。教要启发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学要积极性地学、主动性地学。师生都要敢于创新、勇于进取、勤于耕耘,不懈努力。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我们常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可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初中生,我们完全放手是不行的,我们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化繁为简,做好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向导,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达到胜利的彼岸。如我组织学习朱自清的《春》时,采用首先制作好的PPT课件,包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彩色图片,再结合课文进行引读、讲解、讨论、分析,学生能有效化解、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行之有效地了解了作者由盼春→绘春→赞春的过程。可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既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又让学生觉得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呀!
叶圣陶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夸美纽斯说得好:“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力求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初中语文内涵深刻,绚丽多彩,丰富多样,底蕴深厚。语文学科本身的丰富性、生动性、实践性,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千姿百态,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不逾矩”,这“矩”就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高效课堂,方法是关键。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诱导,多引导学生采用有的放矢紧扣课标的策略;多采用自主探究精心设疑的策略;多采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策略;多采用科学深入水到渠成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就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需要艺术,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巧”。“巧”需要变化多端,别出心裁,开拓创新,得心应手,灵活驾驭教材,灵活教活学生,帮助学生激思启智,力求智慧灵动,千变万化。
善教者,必善问。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重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多问嘛!亚里士多德认为: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还不如不问。教师的“问”要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的知识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学贵有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创新。”其实,做学问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学者说:“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强调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总有不懂的地方,如果不问,哪有收获。
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因繁就简,豁然开朗。为此,注重提问艺术,有利于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注重巧问,所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艰难现象。
教学艺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上下求索。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文体,提问也不一样。我们要仔细探究,认真琢磨,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我组织学习《孔乙己》时,只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就一问解决了孔乙己的若干个为什么。组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抓住“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分析,就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闲人”是因为此时此刻苏轼身遭贬谪,但是仍然乐观旷达,笑对人生的闲情逸趣。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初中语文教学的法宝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睿智,开拓学生视野,放飞学生想象,弘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养,增强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心一意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既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武成.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84-85;
[2]尹德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优化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18(21):177-178;
[3]吴鹏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改进措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