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践路径
【作者】 黄 宁
【机构】 广西容县容州镇第二小学
【正文】 【摘 要】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有哪些过重课业负担?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本文从调查摸底,找准症结方法调查得出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四个社会和家庭因素、三个教育内部因素造成小学生的过重负担,再从这些过重负担,提出了建章立制,规范“减负”行为、强化常规检查,实行一票否决、深入教研一线,发挥先导作用、加强示范观摩,发挥榜样作用、推行等第制,深化考试制度、突出艺术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六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减轻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实践路径。
【关键词】 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实践路径
小学生课业负担到底怎样,已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直言讲,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在过去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未取得实质性效果,时隐时现、忽左忽右现象在不断发生,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同时成为推行新课改的一大顽疾。除疾未尽,必受其害。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尤其应重新审视我们的“减负”工作,只有在实践中反思,才能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直面学生课业负担,不断找问题,强认识,添措施,增力度,使“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调查摸底,找准症结
为了掌握小学生学业负担实际情况,寻找出问题成因,我们课题组多次深入到全县五所小学,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采取师生问卷抽样分析、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基本上了解了我县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在校时间6.0小时,大部分学生睡眠时间8.5小时,小学均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教学秩序较好。但普遍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有的教师教法陈旧,水平不高,惯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办法,主要依靠加班加点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作业量过大;有的学校只重学生分数,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收入差距加大,择校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是加重学业负担过重的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们认为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根源,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还有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从社会和家庭因素来看:一是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主要的或唯一的标准,增大了师生的心理压力。二是一些单位和部门的硬性摊派,加重了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三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非常普遍。家庭间的攀比加剧,给学生平白增加了心理和学业上的压力。四是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家教风愈演愈烈,致使一些家长把学校减下来的负担,又背上了更大的家教包袱。
从教育内部因素来看:一是教育理念滞后。应试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教学手段落后等直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二是学业评价影响了基础教育,同时,社会及群众把考试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标准。三是一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不能走出“课堂效率低、作业练习多”的怪圈,除“时间+汗水”和大训练量外,似乎并没有其它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大量事实说明: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着,自觉地“减负”势在必行。
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当前,减轻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慎重对待,认真搞好。在“减负”后关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学校和教师抓好“减负”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章立制,规范“减负”行为。我们课题组经过深入调查认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制度,以素质教育测评为导向的评估制度,深化考试和评比办法等,明确地规定了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使减负工作有了规范的量化操作办法。
2、强化常规检查,实行一票否决。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坚持抓好教学常规大检查,把“减负”工作纳入主要检查内容,进行评比。与此同时把“减负”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推行“一票否决制”。规定“减负”不力的教师不能评选各种先进,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教学评比中没有体现“减负”原则的课不能评为优秀课,赛教中没有体现课改精神,渗透“减负”思想的教师不能评为教学能手,引导教师积极减轻过重课负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教学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3、深入教研一线,发挥先导作用。我们课题组成员业务当头,严格把关,采取蹲点包班的方式,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实验情况,参与听课、评课,积极参与联校教研组活动,监督指导学校减负教改的具体工作。为了有效发挥教研与信息的先导作用,疏通交流渠道,总结推广如何在教改实验中实施减负工作的先进经验,成立联校教研组,开展小范围协作交流。从而形成了学校网络化,管、研、教一体化,上下步调一致,密切搞好以教改促减负的双轨运行机制。
4、加强示范观摩,发挥榜样作用。近年来,很多学校把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作为上好示范观摩课和说课的一大课题,鼓励大家深化教改,着力减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特别重视发挥教学能手的作用,在“减负增效”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巡回上示范课,举行说课比赛,传播教育教学新思想,交流教学改革新思路,汇报“减负增效”新经验,在广大教师中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上下初步形成了人人抓“减负”的生动局面,“减负增效”蔚然成风。
5、推行等第制,深化考试制度。考试是应试教育的常用手段;过多过滥的考试也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就如何掌握一种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尺度,我们要推行等第制度,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操作方法是:在单位班级里实行A、B、C、D四个等级。根据单位班级里的总人数,学生平时在校情况和每期一次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量化评估。从而达到了淡化分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同时也促使教师寻找到一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
6、突出艺术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办法,教育的最后目标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在课改过程中,学校要严格依据大纲要求,认认真真地遵照教学计划,一丝不苟地上好每节体育、音乐和美术课,既发挥了体、音、美等艺术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夺回了被语、数抢占的教学时间,客观上遏止了“课内不足课外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课业“减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所探索的目标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掌握好一个“度”,既能够保证中小学生能够对课业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学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业负担,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现今来说,已经有大量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相信在不断的体系革新和新课改政策的不断实施下,能够形成更为科学的体系,来实现中小学生的“减负”,进而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对“减负”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各项“减负”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等。今后,我们将在巩固提高好的“减负”做法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作用,不断把“减负”工作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陈雷敏,倪小敏.新课改后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研究——基于温州地区小学的调查[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52-57.
[2]马健生,吴佳妮.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5-14.
[3]宋乃庆,杨欣,王定华,朱德全.学生课业负担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75-81.
【关键词】 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实践路径
小学生课业负担到底怎样,已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直言讲,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在过去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未取得实质性效果,时隐时现、忽左忽右现象在不断发生,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同时成为推行新课改的一大顽疾。除疾未尽,必受其害。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尤其应重新审视我们的“减负”工作,只有在实践中反思,才能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直面学生课业负担,不断找问题,强认识,添措施,增力度,使“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调查摸底,找准症结
为了掌握小学生学业负担实际情况,寻找出问题成因,我们课题组多次深入到全县五所小学,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采取师生问卷抽样分析、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基本上了解了我县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在校时间6.0小时,大部分学生睡眠时间8.5小时,小学均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教学秩序较好。但普遍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有的教师教法陈旧,水平不高,惯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办法,主要依靠加班加点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作业量过大;有的学校只重学生分数,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收入差距加大,择校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是加重学业负担过重的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们认为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根源,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还有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从社会和家庭因素来看:一是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主要的或唯一的标准,增大了师生的心理压力。二是一些单位和部门的硬性摊派,加重了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三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非常普遍。家庭间的攀比加剧,给学生平白增加了心理和学业上的压力。四是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家教风愈演愈烈,致使一些家长把学校减下来的负担,又背上了更大的家教包袱。
从教育内部因素来看:一是教育理念滞后。应试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教学手段落后等直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二是学业评价影响了基础教育,同时,社会及群众把考试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标准。三是一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不能走出“课堂效率低、作业练习多”的怪圈,除“时间+汗水”和大训练量外,似乎并没有其它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大量事实说明: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着,自觉地“减负”势在必行。
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当前,减轻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慎重对待,认真搞好。在“减负”后关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学校和教师抓好“减负”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章立制,规范“减负”行为。我们课题组经过深入调查认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制度,以素质教育测评为导向的评估制度,深化考试和评比办法等,明确地规定了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使减负工作有了规范的量化操作办法。
2、强化常规检查,实行一票否决。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坚持抓好教学常规大检查,把“减负”工作纳入主要检查内容,进行评比。与此同时把“减负”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推行“一票否决制”。规定“减负”不力的教师不能评选各种先进,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教学评比中没有体现“减负”原则的课不能评为优秀课,赛教中没有体现课改精神,渗透“减负”思想的教师不能评为教学能手,引导教师积极减轻过重课负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教学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3、深入教研一线,发挥先导作用。我们课题组成员业务当头,严格把关,采取蹲点包班的方式,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实验情况,参与听课、评课,积极参与联校教研组活动,监督指导学校减负教改的具体工作。为了有效发挥教研与信息的先导作用,疏通交流渠道,总结推广如何在教改实验中实施减负工作的先进经验,成立联校教研组,开展小范围协作交流。从而形成了学校网络化,管、研、教一体化,上下步调一致,密切搞好以教改促减负的双轨运行机制。
4、加强示范观摩,发挥榜样作用。近年来,很多学校把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作为上好示范观摩课和说课的一大课题,鼓励大家深化教改,着力减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特别重视发挥教学能手的作用,在“减负增效”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巡回上示范课,举行说课比赛,传播教育教学新思想,交流教学改革新思路,汇报“减负增效”新经验,在广大教师中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上下初步形成了人人抓“减负”的生动局面,“减负增效”蔚然成风。
5、推行等第制,深化考试制度。考试是应试教育的常用手段;过多过滥的考试也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就如何掌握一种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尺度,我们要推行等第制度,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操作方法是:在单位班级里实行A、B、C、D四个等级。根据单位班级里的总人数,学生平时在校情况和每期一次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量化评估。从而达到了淡化分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同时也促使教师寻找到一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
6、突出艺术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办法,教育的最后目标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在课改过程中,学校要严格依据大纲要求,认认真真地遵照教学计划,一丝不苟地上好每节体育、音乐和美术课,既发挥了体、音、美等艺术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夺回了被语、数抢占的教学时间,客观上遏止了“课内不足课外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课业“减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所探索的目标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掌握好一个“度”,既能够保证中小学生能够对课业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学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业负担,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现今来说,已经有大量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相信在不断的体系革新和新课改政策的不断实施下,能够形成更为科学的体系,来实现中小学生的“减负”,进而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对“减负”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各项“减负”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等。今后,我们将在巩固提高好的“减负”做法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作用,不断把“减负”工作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陈雷敏,倪小敏.新课改后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研究——基于温州地区小学的调查[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52-57.
[2]马健生,吴佳妮.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5-14.
[3]宋乃庆,杨欣,王定华,朱德全.学生课业负担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