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作者】 孟关顺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巴洞镇团结小学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堂处处充满着美。但这个美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去开发利用,才能使之成为育人的良好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情感美、意境美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美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 绽放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更要培养学生懂重如何表现美,创造美。这是语文教育审美特性的需要,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能在美的事物、对象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这是语文肩负审美教育的需要。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是要挖掘文中的已有美,来实现新课标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知道,选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美不胜收,不仅具有插图美,而且语言美,文中还具有结构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这些美,都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良好载体。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让语文学科绽放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
  一、运用充满激情的情感美激励学生
  古人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先入情,实现与文情通。为此,要做到深入钻研,研究文本,挖掘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在体会中与作者感情发生共鸣。只有教师对文中情感有了较好的把握,才能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或表情,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以情感情,感染教育学生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教师激情满怀,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愉悦,给学生思维和想象插上快乐的翅膀。情动于己、情动于衷,上课时就能用激昂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打动学生。发掘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文本,深入挖掘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字词的教学,就难免失去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结尾处,就要求教师用激情打动学生,让学生感悟到英雄的爱国情结,在老师情感的熏陶下,就会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营造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曾经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现行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美的典范,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朗读,就能在与文字材料接触过程中感受到美,或是语言言,或是结构美,或是文中插图美,当然也有理解中的意境美。对于语文学科,意境是常见的,更是以文绘画、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以读为径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朗读中感悟文中的意境美。为此,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男女生比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如《荷花》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晰,结构简单,语句优美,情真意切。可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荷花、鱼儿、蜻蜓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荷花盛开的美景。例如,在小学语文《荷花》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讲到“荷叶挨挨挤挤”时,学生们都站起来你挨着我,我靠着你,用形体语言来表现他们对词意的理解,讲到“荷花从池塘里冒出来”、“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学生们就用身体手势来比划他们知道的花形和冒出来的样子。在教师配乐范读“作者幻化成荷花翩翩起舞,风停后蜻蜒飞来,鱼儿游来”一部分内容时,孩子们信心满怀,纷纷从座位上下来,在教室的空处跟着教师的朗读表演。可以看到,在这种艺术化了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在激励评价中引导学生感受和谐美?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都能感受到学习进步带来的良好情绪体验是我们做老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如何让学生感受成功?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正确认识成功,其实成功就是进步,就是“跳一跳”的发展。所以,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有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能写出几句通顺的作文时,都可以说是成功了。在这些小成功中,我们通过激励评价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他的进步,这样就能起到激励效果。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我们除了要搭建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和平台外,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让学生体验感受,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你的回答让我思维有了更长的触角”“重新读一次,你会更棒”“从你用心、用情的朗读中让我看到了当时的情景”在这样充满情感、充满激励的评价中,学生就能看到自我的进步,从而扬起更加努力学习的信心,这样其就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关心,从而感受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美,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让儿童陶冶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处处绽放着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教育中既获得语文教育,又发展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刘梅,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J].教育学,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