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寻梦者》说课设计
【作者】 郑舒云
【机构】 辽宁工贸学校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梦是创造生活的源泉。”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在宏大的中国梦下,每一位有志向、有追求的人都应有着自己独特的梦想。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个梦想,小的时候这个梦想是一粒种子,长大后这个梦想随着现实和环境不断生根发芽,它可能长成了一颗梦想树。身为年轻的一代,更应该激扬青春,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寻梦是一段旅途亦是一段心路历程,戴望舒的诗歌《寻梦者》让我们懂得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在于一生为之艰苦追寻中。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然而梦想实现的道路却是曲折的。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将“寻梦”的思绪寄寓在寻找“金色的贝”的故事中。这颗“金色的贝”深藏海底,要“攀九年的冰山”“行九年的旱海”,才能逢到她,然而这还不是结束,还要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他才会在一个暗夜里开绽,“吐出桃色的珠”。寻梦的过程很艰难,寻梦的代价很沉重,然而梦想实现之后却是快乐的,幸福的。
学习这首诗,一要理解“金色的贝”“桃色的珠”等意象的含义,体会诗歌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二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和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三要懂得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必须付出一生艰苦追求的代价。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创新突破、课件展示四个方面来进行展开。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寻梦者》选自语文第六版(上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四单元阅读与欣赏第一课。
(二)、学情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是17级幼儿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孩子有以下特点:
喜欢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并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这样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她们一定的语文基础,计算机课的学习为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铺垫,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重叠复沓、一叹三唱的形式美。
2、过程与方法:解读关键字词、意象;了解诗歌象征表现手法;理清线索,欣赏诗歌鲜活绚丽的意象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想的实现必须付出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把握脉络,领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美;
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过程与方法为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
(四)、重点难点
根据幼儿教育专业岗位需求,我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解读关键字词、意象;了解诗歌象征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确定为准确领悟到诗作的寓意:理想的实现必须付出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五)、学法教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兴趣探究法
教法:讲读法、朗读法、启发联想法
学生在齐读、默读、探究、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采用启发联想法、讲读法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教学任务,以达成学习目标。我有效运用多种朗读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兴趣探究法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课文导入、分析探究、课文小结、拓展延伸四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导入。在课前我将本节课跟梦想有关的音乐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推送,通过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导入过程枯燥乏味的现象。
第二部分,分析探究。课前,学生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收集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课堂上在背景介绍,走进作者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理念。
第三部分,课文小结。通过教师抛出1-2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最后在学生的配合下以板书的形式回顾整首诗歌。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这部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针对不同学生对本节课诗歌所产生的不同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积累吸收的能力,完成一个方面的拓展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作业。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局限性。
三、创新突破
1、信息化教学,在保留传统教学精髓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理念与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通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课件展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使用,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形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加快美的信息传递,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美的熏陶,引发求知欲。解决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性。让技能创新成就美好未来!
五、课后反思
(一)自评
1、课前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收集图片,查找材料,手机签到。
2、授课的过程中采用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勇于为之付出努力。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视频、音频,手机点名、调查统计。采取图片朗读法、联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主体。
3、课后联系实际制定职业梦想规划。
当然,课堂教学总归是遗憾艺术,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大胆创新。
(二) 他评
1、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
2、课堂内容充实,教师准备充分。
3、课后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制定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