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周毛加
【机构】 四川省阿坝师范学院藏汉双语学院
【正文】 【摘 要】 初中几何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又是学习几何的基础。教学中应该认识几何图形基础入手,建立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信心,从而学好几何。本文对初中学生认识与处理几何图形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研究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下,几何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关系,以及培养有条理表达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并逐步渗透给学生,本文就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的几点尝试。
一、初中学生认识与处理几何图形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初中学生对数学图形的认识与处理能力较差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主要表现为:不能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来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对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缺乏图形上的理解,几何图形语言与其他的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不强等。由此,初中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也就产生了一种畏惧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几何图形语言的训练不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几何图形语言,更疏于处理几何图形语言的训练,因而抑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后续学习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提高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1.加强数学语言与图形的互译,灵活运用几何知识
学习几何基本概念需要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相结合。几何概念和图形是密切联系的,几何图形与文字表述的概念更容易印入脑际。为了加深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学会画出相应的图形。例如在学习邻补角的概念时,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更容易体现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和角度关系,学生也容易把邻补角与补角进行比较、区别清楚。又如学习平行线中三线八角时,三种位置关系的角分别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显示,这个抽象概括的过程由学生讨论得出后,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相结合,概念就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加深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只有通过亲自观察、动手操作才能获取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加深和理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不同的图形制作或展示,且有重点有选择地运用制作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思维上的停顿。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通过图形的制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反过来在动手操作中,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确保制作的正确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并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动手制作直观模型有助于自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事物。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在讲“矩形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具,然后把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变成直角,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矩形,从而得到了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又如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学生自己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将它两腰折叠重合,折痕两旁的图形重合,让学通过观察、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就以发现它的底角相等,以及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不仅容易得到结论,而且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它的折痕对性质的证明有启发作用。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形成知识络系统
几何知识是用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知识络系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初中几何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平面几何教学之中。因为几何知识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即应用前面学过的图形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有关的新图形及性质,这种逻辑关系的本身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极好教材。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追根溯源,让学生探讨并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各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对复杂题目应用较多,是常见的证题法。综合法是由“已知”推出“未知”,其中每一步都是由“已知”看“可知”,分析法则是由“未知”探求“已知”,每一步都是由“未知”看“需知”.利用执果索因,由因导果的“两头凑”思想,可逐步缩短已知和求证之间的逻辑距离。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往往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这是解决问题很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证题能力很有效。学生在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往往难以找到思路,表达不出自己论证的过程,这时教师用分析法引导学生找论证思路,用综合法写论证过程,既利于思考又利于表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差异的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组织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这样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很轻松地就判断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了相应的对称轴。
5.教学中应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蕴涵在数学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探索出长方形的长是圆长πr,宽就是圆的半径。通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πr?,这就是转化思想。
总之,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它是基础。然后在基础上提高,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几何教学内容丰富,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定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敢于实践,锐意创新,对初中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巨周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难点与有效的教学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
[2]谢汉元.浅谈平面几何语言的教学[J].中学数学,1992(7).
[3]李秀锦.在平面几何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素质[J].基础教育研究,2001(1).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初中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07011
【关键词】 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研究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下,几何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关系,以及培养有条理表达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并逐步渗透给学生,本文就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的几点尝试。
一、初中学生认识与处理几何图形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初中学生对数学图形的认识与处理能力较差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主要表现为:不能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来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对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缺乏图形上的理解,几何图形语言与其他的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不强等。由此,初中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也就产生了一种畏惧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几何图形语言的训练不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几何图形语言,更疏于处理几何图形语言的训练,因而抑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后续学习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提高初中学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1.加强数学语言与图形的互译,灵活运用几何知识
学习几何基本概念需要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相结合。几何概念和图形是密切联系的,几何图形与文字表述的概念更容易印入脑际。为了加深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学会画出相应的图形。例如在学习邻补角的概念时,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更容易体现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和角度关系,学生也容易把邻补角与补角进行比较、区别清楚。又如学习平行线中三线八角时,三种位置关系的角分别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显示,这个抽象概括的过程由学生讨论得出后,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相结合,概念就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加深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只有通过亲自观察、动手操作才能获取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加深和理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不同的图形制作或展示,且有重点有选择地运用制作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思维上的停顿。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通过图形的制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反过来在动手操作中,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确保制作的正确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并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动手制作直观模型有助于自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事物。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在讲“矩形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具,然后把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变成直角,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矩形,从而得到了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又如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学生自己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将它两腰折叠重合,折痕两旁的图形重合,让学通过观察、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就以发现它的底角相等,以及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不仅容易得到结论,而且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它的折痕对性质的证明有启发作用。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形成知识络系统
几何知识是用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知识络系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初中几何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平面几何教学之中。因为几何知识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即应用前面学过的图形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有关的新图形及性质,这种逻辑关系的本身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极好教材。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追根溯源,让学生探讨并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各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对复杂题目应用较多,是常见的证题法。综合法是由“已知”推出“未知”,其中每一步都是由“已知”看“可知”,分析法则是由“未知”探求“已知”,每一步都是由“未知”看“需知”.利用执果索因,由因导果的“两头凑”思想,可逐步缩短已知和求证之间的逻辑距离。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往往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这是解决问题很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证题能力很有效。学生在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往往难以找到思路,表达不出自己论证的过程,这时教师用分析法引导学生找论证思路,用综合法写论证过程,既利于思考又利于表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差异的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组织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这样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很轻松地就判断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了相应的对称轴。
5.教学中应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蕴涵在数学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探索出长方形的长是圆长πr,宽就是圆的半径。通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πr?,这就是转化思想。
总之,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它是基础。然后在基础上提高,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几何教学内容丰富,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定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敢于实践,锐意创新,对初中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巨周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难点与有效的教学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
[2]谢汉元.浅谈平面几何语言的教学[J].中学数学,1992(7).
[3]李秀锦.在平面几何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素质[J].基础教育研究,2001(1).
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初中生几何图形认识能力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0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