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作者】 魏伟华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148号沈家寨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小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初级探索阶段,思维能力处于萌芽阶段,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使学生顺应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现阶段的问题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发展;策略

  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思维等意义重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此形成关注,通过合理的方法,将创新思维培养渗透到语文课堂之中。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欲望,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以课文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幻灯投影的形象性,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例如,在讲完《坐井观天》这一课后,我们提出“井里的青蛙跳出以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井底青蛙跳出井后的情形,让其将想象的情形画在玻璃片上,然后映示在银幕上,再让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画面讲出故事来。现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来说明学生确实发挥了丰富的想象,画出了各异的画面,讲出了生动的故事。学生甲在画面上画了两口井,他讲的故事是:那只青蛙从原来的那口井跳进了不远的另一口井里;它认为小鸟的话确实错了。“我跳出来了,还不是一样的吗?……”学生乙画了一口井和井旁一只打水的罐子,他讲了青蛙跳出井后,不幸落进了井旁的罐子里,它感觉到地方又黑又小,光滑冰凉,只能看见半边月亮,还没有井里温暖、宽敞,于是它又失望地回到井里去了。学生丙的画面是:井旁是—片广阔的稻田,青蛙正在捕食害虫。他讲到:青蛙不信小鸟的话,鼓足勇气跳出了那口井,就来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于是它再也不愿回到井里去了,并且学会了捕食害虫,为人类造福……。这里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画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
  三、适当延伸,引发想象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关键在于教育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延伸,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学习《雨点儿》时,可以问孩子们:“生活中你看到的雨点儿都像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像细线,有的说像断了线的珍珠,有的说像他们玩的玻璃球……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空白”延伸,教师要结合实际,适机进行培养学生的想像,就要多提出发散性的思维问题。例如:学完《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想像:“第二年再种葫芦时会怎么样?”学完《看雪》,可问学生:“如果台湾的小朋友来北京,你还会带他参观什么?”这些问题都会诱使学生充分思考,大胆想象,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加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加强学生思维碰撞
  创新思维的形成,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需要与他人实现思维上的互动与碰撞,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思维水平实现有效的进步提升。因此,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具体而言,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具体内容,设置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实现思维上的交锋。在小组内达成一致后,还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相探讨,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互动,强化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教育工作对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教育工作我们要从读说教学中明确思维培养目标、优化读说教学与教学观念、增强阅读思维能力与创造认知冲突情景四方面入手,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做好基础性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