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 夏 菊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正文】 小学生由于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心灵语言。情境创设是语文学科中融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桥梁。如在教学引导学生读书的环节中我是这样创设读书情境的:“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最难读的是第三段,我连续读了七遍都没有读好,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读?”学生齐声答道:“不难!”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唉,这就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敢!”接着是学生积极投入的琅琅读书声,然后就是生生,师生的赛读,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是好胜的,都有展现自我,勇于争先的欲望。上面的教学片断中的“老师觉得难读”和“老师要和你们比赛”这一充满挑战性的语言,无疑把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提到了最高点。这样的情境创设,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了钓鱼吗?是呀,不为钓鱼又是为了什么呢?”老师没有搬出教参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并鼓励学生结合资料反复诵读诗句。学生都投入到深深的思考中,不一会,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诗中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千万孤独’。”多么精妙的发现呀!有的说:“我觉得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有一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因为教师创设了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才会有这样诗般的语言,精彩的生成。
(二)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了许多。
(三)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以将它变为朗读比赛加讨论鉴赏课。准备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发报名,在提前三天学生的准备与练习过程中,可以由老师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及音像制品,提供给学生作为练习和参考。参加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已观看音像的前提下自主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提倡合作朗读。在实际比赛中,可以由老师或老师协助学生制作背景音乐、PPT幻灯片、Authware及Flash课件等来配合学生的朗诵,增强朗诵效果。通过朗读比赛,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感知和领会,也同时增加他们对语文课的积极性。
(四)注重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进行,而要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有效。
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可使自主学习显得更有效:让学生带着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等这些词语走入文本,可以指定学习的方向,教给学习的方法,这样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地摸索,使之有效地进行学习。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为了仅仅告诉学生一种方法而引导,重点要在引导过程中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五)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营造自主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古诗时,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的引言,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如教学(梅花),开头可间学生:“你们欣赏过公园里的梅花吗?严冬腊月开放的梅花大家看过吗?”顿时,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老师又问:“你们为什么喜爱梅花呢?”学生回答:因为它不怕寒冷,不怕风霜。它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儿……这时,老师便因势利导,作通俗易懂的讲述:“梅花,自古以来就受人们喜爱,并加以歌颂。由于它具有不怕严寒、傲然独放的形象,所以常用它来比喻人们不怕困难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九百多年前,我国来代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叫王安石,他写了一首题为(梅花)的诗,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表现梅花的形象的。”这样铺垫,就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心灵语言。情境创设是语文学科中融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桥梁。如在教学引导学生读书的环节中我是这样创设读书情境的:“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最难读的是第三段,我连续读了七遍都没有读好,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读?”学生齐声答道:“不难!”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唉,这就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敢!”接着是学生积极投入的琅琅读书声,然后就是生生,师生的赛读,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是好胜的,都有展现自我,勇于争先的欲望。上面的教学片断中的“老师觉得难读”和“老师要和你们比赛”这一充满挑战性的语言,无疑把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提到了最高点。这样的情境创设,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了钓鱼吗?是呀,不为钓鱼又是为了什么呢?”老师没有搬出教参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并鼓励学生结合资料反复诵读诗句。学生都投入到深深的思考中,不一会,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诗中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千万孤独’。”多么精妙的发现呀!有的说:“我觉得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有一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因为教师创设了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才会有这样诗般的语言,精彩的生成。
(二)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了许多。
(三)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以将它变为朗读比赛加讨论鉴赏课。准备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发报名,在提前三天学生的准备与练习过程中,可以由老师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及音像制品,提供给学生作为练习和参考。参加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已观看音像的前提下自主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提倡合作朗读。在实际比赛中,可以由老师或老师协助学生制作背景音乐、PPT幻灯片、Authware及Flash课件等来配合学生的朗诵,增强朗诵效果。通过朗读比赛,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感知和领会,也同时增加他们对语文课的积极性。
(四)注重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进行,而要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有效。
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可使自主学习显得更有效:让学生带着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等这些词语走入文本,可以指定学习的方向,教给学习的方法,这样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地摸索,使之有效地进行学习。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为了仅仅告诉学生一种方法而引导,重点要在引导过程中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五)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营造自主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古诗时,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的引言,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如教学(梅花),开头可间学生:“你们欣赏过公园里的梅花吗?严冬腊月开放的梅花大家看过吗?”顿时,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老师又问:“你们为什么喜爱梅花呢?”学生回答:因为它不怕寒冷,不怕风霜。它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儿……这时,老师便因势利导,作通俗易懂的讲述:“梅花,自古以来就受人们喜爱,并加以歌颂。由于它具有不怕严寒、傲然独放的形象,所以常用它来比喻人们不怕困难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九百多年前,我国来代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叫王安石,他写了一首题为(梅花)的诗,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表现梅花的形象的。”这样铺垫,就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