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作者】 韩冬萍

【机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解题数学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影响了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和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本文将会对物理解题数学化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矫正策略,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成因分析;矫正策略

  1.物理解题数学化成因
  1.1初中学生逻辑能力较弱
  在初中课堂中许多学生的表现较为死板,在遇到习题时难以读懂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所以看不透问题的实际内容,难以做到正确的解题。这部分学生重点在于缺乏问题逻辑能力,在遇到题型内容改变时就表现得手足无措,无法做到灵活变通,这样一来就很难在解题的过程中抓到问题的重点,即使掌握了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之后,也难以应用到相类似的问题中。学生的逻辑能力不足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学习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加以重视,帮助学生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2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力度不够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公式较多且复杂,所以学生很难对知识点做到全面的掌握,对于同类题目的知识点掌握力度不够全面是产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物理学习资质,所以其理解能力有限,对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难以做到切实的理解,在遇到问题时还会发生判断模糊的情况从而不知道如何处理。
  1.3学生学习精力不够集中
  初中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出现较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注意力不够集中,对细节的观察不够。并且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较低,所以在物理的解题过程中会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忽略了大量的细节要素和条件,经常发生解题错误的现象。
  2.初中物理解题“数学化”矫正策略
  2.1强化解题规范训练,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将物理问题当作数学问题的思想过于严重,经常直接使用数字写出物理问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缺少了物理知识点的补充。这种现象表明了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数值的计算上,没有足够的物理观念,并且没有采用物理观念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对物理解题规范的训练主要是写出公式和单位,将物理中严谨规范的解题过程和数学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结合,有效的完成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理解物理概念和其中的规律,对严谨科学的物理思维有较强的掌握,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则会注重从物理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使用物理观念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物体斜坡重力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写出三角分析式,还需要将其中的主要受力和分力表明清楚,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思路和观念。
  2.2科学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在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许多的学生只注重到了数学的抽象性,抛弃了问题中包含的物理属性,最终获得了一个纯“数字化”的结果。例如学生在解决R=U/I公式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数学的解题思路则可以得出R和I成正比关系,和U成反比关系,但是实际的物理思想中却不是这样的,实际中的R是不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的。学生在这种解题过程中忽视了物理概念和物理问题中所包含的规律,对物理意义的探析缺乏了足够的重视,仅仅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对概念的基本认识来解决问题。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都做了强调,但是学生并没有将新的概念和规律和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结合,实现双向的作用,从而充实自己学习的经验,有效的完成物理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适的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系统的构建,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从搜集学习资料开始,到交流互动总结学习成果,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将知识和情境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加以一定的掌握,便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解决。
  2.3打破学生原有的数学固化思维,加强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有些初中学生对物理和数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清晰的认知,难以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所以经常采用“数学化”思维去思考物理问题,直接省略了物理问题中的一些物理思维过程,只进行了物理量之间数值的运算,忽略了问题本身具有的物理意义和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的思维过程:第一点则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推演,得出相关的知识点结论;第二,学生根据问题的情境形成正确清晰的物理图景,设立良好的物理模型;第三点则是学生依据问题中的对象、条件和过程正确选取物理定律公式,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第一点进行的是抽象性的思维方式,通过概念和规律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再加以逻辑关系,经过层层深入,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第二点和第三点则主要是进行的形象思维,通过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做出整体定性的分析。例如在解决传送带问题时,学生需要对问题的图景进行清晰的确立,设立良好的物理模型再加上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则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加以物理思维的分析,总结出相关的物理知识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方式,不仅仅要将数学化解题思维融入到物理的解题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物理观念看待问题,用物理实验探究问题,科学的学习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杜云涛.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30):110-111.
  [2]周秋华.物理教学中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20):14-15.
  [3]刘坤毅.论数学在物理发展中的应用与地位[J].低碳世界,2016(30):224-225.
  [4]王学文,何乐康,曹小芳,娄青青,曹晶.教学中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J].物理通报,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