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开发策略
【作者】 王金涛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九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是知识和习题的起承转合,三者共同组成了数学教材。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专业人士经过科学设计的。因此,教师要发挥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将例题积极应用在学生对知识点巩固运用、规范答题、思路拓展、参考回顾和章节复习上,贯穿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例题;习题;教学
初中数学课本例习题的开发与利用是每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例习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当下,大力提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课本例习题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用好教材中的例习题应在“导、帮、思”上下功夫,即对学生必要的“引导”“帮助”,解题后进行多方面深刻的“反思”
一、用好例习题首要摆正师生的地位。
教师不能霸占学堂,只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例习题的教学更倾向于教师讲解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思考的少了,核心素养也就无从提高。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漏,指而不明,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学习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友对话,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从而全心投入学习。对于例习题的解答,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疑惑不解时使其顺畅;在学生思维肤浅、就题论题时使其深刻,在思路混乱,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单一,难以发散时引导使其思路开阔......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为学生搜集学习素材,精选例、习题,设计导学案,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帮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学生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帮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总之,“引导”不是“主宰”,“帮助”不是“包办”。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用好例习题要注重“反思”
“解题千万道,做后抛九霄”是不可能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如果在解题之后做反思,进行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题目的深度和广度,扩大题目的辐射面,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
1.反思结果是否正确,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学生在解题中,由于受思维定势、考虑问题片面化、概念不清晰、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例习题的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养成思维严密、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同时跟学生一起探讨发现错误的方法。比如抛物线开口向上时,求出的解析式二次项系数为负数,解方程(组)可以代入检验,从而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2、反思题目的条件,养成见到有关信息就提取相应知识的习惯。多数学生在答题后就不再去推敲求得的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在例习题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掌握“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如,见到“利润最大”或“运费最少”就要联想到函数的最值,见到“不大于”“至少”立马想起不等式的知识。
3、反思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全面,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有很多数学题都涉及到分类讨论的思想。由于学生思虑不周,运用不熟,再加上畏难心理,对有些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以偏概全,或有疏漏。教师经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答案是否全面、有无疏漏,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所以平时做题之后要多多总结,比如遇到三角形高的问题,一般要分为高在三角形内、高在三角性外。X的绝对值为5,x为+5或-5。
4、一题多解,寻求最简解法,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简洁性。解答例习题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以便找到不同题目的最优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娴熟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5.反思题目的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能多角度考虑问题,对一些问题能转换思维视角,重新考量。比如对一些几何证明题,可以把已知和求证对换,把固定唯一答案的题目变成多结论的开放题。
6.反思题目的引申,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巧妙地将某些例题适当引申推广,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学完平方根和立方根后,可让学生思考一个数的1次方根,4次方根,5次方根该如何定义?一个数的n次方根呢?这样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更能把握知识的本质。
7、反思知识的迁移与能力提升,培养思维的系统性
当学生面对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开始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审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直到形成程序化的解决方案。解题之后,也要不断地探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网。学生解题的实质是运用知识,就是将获得的知识通过再现、联系、整合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之目的。
总之,例习题的教学要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用、多题一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最好能小题大做,多向思维,多做变式,充分利用一题的训练效能。
在处理教材中的例习题时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当学生精神不佳时,能使其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使其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为其指点迷津,当学生信心不足时,能调动其积极参与;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能让其幡然醒悟。践行“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只是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因此,老师定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和提升。恰逢其时的“引导、帮助、反思”必然会使例习题的做教学以一当十、锦上添花。
【关键词】 初中数学;例题;习题;教学
初中数学课本例习题的开发与利用是每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例习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当下,大力提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课本例习题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用好教材中的例习题应在“导、帮、思”上下功夫,即对学生必要的“引导”“帮助”,解题后进行多方面深刻的“反思”
一、用好例习题首要摆正师生的地位。
教师不能霸占学堂,只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例习题的教学更倾向于教师讲解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思考的少了,核心素养也就无从提高。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漏,指而不明,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学习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友对话,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从而全心投入学习。对于例习题的解答,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疑惑不解时使其顺畅;在学生思维肤浅、就题论题时使其深刻,在思路混乱,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单一,难以发散时引导使其思路开阔......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为学生搜集学习素材,精选例、习题,设计导学案,帮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帮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学生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帮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总之,“引导”不是“主宰”,“帮助”不是“包办”。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用好例习题要注重“反思”
“解题千万道,做后抛九霄”是不可能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如果在解题之后做反思,进行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题目的深度和广度,扩大题目的辐射面,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
1.反思结果是否正确,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学生在解题中,由于受思维定势、考虑问题片面化、概念不清晰、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例习题的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养成思维严密、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同时跟学生一起探讨发现错误的方法。比如抛物线开口向上时,求出的解析式二次项系数为负数,解方程(组)可以代入检验,从而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2、反思题目的条件,养成见到有关信息就提取相应知识的习惯。多数学生在答题后就不再去推敲求得的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在例习题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掌握“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如,见到“利润最大”或“运费最少”就要联想到函数的最值,见到“不大于”“至少”立马想起不等式的知识。
3、反思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全面,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有很多数学题都涉及到分类讨论的思想。由于学生思虑不周,运用不熟,再加上畏难心理,对有些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以偏概全,或有疏漏。教师经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答案是否全面、有无疏漏,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所以平时做题之后要多多总结,比如遇到三角形高的问题,一般要分为高在三角形内、高在三角性外。X的绝对值为5,x为+5或-5。
4、一题多解,寻求最简解法,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简洁性。解答例习题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以便找到不同题目的最优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娴熟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5.反思题目的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能多角度考虑问题,对一些问题能转换思维视角,重新考量。比如对一些几何证明题,可以把已知和求证对换,把固定唯一答案的题目变成多结论的开放题。
6.反思题目的引申,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巧妙地将某些例题适当引申推广,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学完平方根和立方根后,可让学生思考一个数的1次方根,4次方根,5次方根该如何定义?一个数的n次方根呢?这样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更能把握知识的本质。
7、反思知识的迁移与能力提升,培养思维的系统性
当学生面对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开始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审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直到形成程序化的解决方案。解题之后,也要不断地探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网。学生解题的实质是运用知识,就是将获得的知识通过再现、联系、整合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之目的。
总之,例习题的教学要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用、多题一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最好能小题大做,多向思维,多做变式,充分利用一题的训练效能。
在处理教材中的例习题时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当学生精神不佳时,能使其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使其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为其指点迷津,当学生信心不足时,能调动其积极参与;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能让其幡然醒悟。践行“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只是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因此,老师定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和提升。恰逢其时的“引导、帮助、反思”必然会使例习题的做教学以一当十、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