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作者】 曾祥建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深化。为了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思维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发展策略;分析研究

  数学这门学科贯串于学生小学至高中的学习中,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启蒙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一定要落实好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为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此为出发点,需对小学数学教学思维的发展策略加以详细分析。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环节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引入,可以快速将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也会使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教师在开展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活动时采用这样的方式,将会非常有利于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不同的学习情境,以学习情境来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活跃的思维。例如:教师对分解质因数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以“孔融让梨”的典故为引导,创设既能使长辈吃到梨,又能使自己吃到梨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展开对分解质因数内容的教学,既能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又能加强学生对此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有效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专注于此项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学习兴趣的提升能极大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是以兴趣作为其精力转移的动力的。因此兴趣可以促使小学阶段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驱使小学阶段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拓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促使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教师对乘法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实际物体作为兴趣的诱导,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糖果,将这些糖果分给十位不同的同学,然后向学生提问:“这十位同学总共获得多少糖果?”“依次为每位同学增加两颗糖果,那么这些同学总共获得多少糖果?”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西方知名教育学者曾经提出:“惊奇和疑问是思维形成的开始”。任何知识的探索都源于疑问。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知识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使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积极活跃,同时使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启发。因此教师在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不仅要围绕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展开教学讲解,而且还要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具有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的思能够不断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不断拓展,让学生能够真正源于内心的产生对知识探究的渴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对平均数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然后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小礼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配,但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所获得的小礼品数量都一样。以此来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们在参与分配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运用思维,最终实现分配方案。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平均数及其相应知识,以此来促进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变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领会的水平,必须使它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并能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教师应重视安排数学练习。一方面要科学设计练习,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进行挑战性练习。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练习,为提高练习积极性,要变换练习方式,增强练习趣味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熟练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要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交换或部分交换条件,就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前提,促进知识的内化。如:“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0页,第二天看了32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与“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两天看了72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就是应用拆分条件,合并条件进行互相变化的。“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0页,第二天看了32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与“冬冬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0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有多少页没有看?”让学生比较两题的题目找出相同的结构。这样设计,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数量关系及结构,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促使知识网络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积极地运用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方法来实现。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