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调控策略

【作者】 南吉卓玛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第二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包括方法、情境、节奏、偶发事件等的调控,是我们推进语文教学有序进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应在充分预设基础上做到灵活组织与调控。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调控策略;有效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的课堂调控也随着理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特别是新课改推崇的以重学改革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新方式的展开和其理念应用的实践,让语文课堂不再是为教师为主体的实施,成为了新课改与传统课堂最明显的不同。它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角色模式和以学生主体的调控相结合的现代型教学活动,尤其注重学生主体全面发展和多育融合这一教学价值的实现。这样的课堂显然需要新的课堂调控策略,不能唯传统不变。作为教学组织者,在发生自身角色和行为的转变时,也要求其组织的对象——学生也从被动中化为主动,积极地举手发表意见或提出创新思考出的疑难问题,这相对以前只能被动接受提问象是来了个“大反转”。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以讲解善长为主转变成为以善于引导为日常表现,常把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讨论,深入探究解决疑难问题作为己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设计时的预期。这就直接涉及到提什么问题和如何讨论的问题,也直接涉及到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如何引导、启发以及调控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谈谈课堂中的有效调控策略。
  一、开课导入教学中的调控策略
  开课导入的方式可以不同,但调控必须达到正常组织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把课文题目扳书在黑板上来引入新知的教学,也可以提出一个与课题有关的简单问题或引入一首相关的诗来导入。例如:《〈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的导入我们就可采取简单而直接的点燃教与学的导火索,从“孔子”到“论语”直接引到了课文题目上。如果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课题有必要介绍,就要简明扼要不过多的占用时间资源,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催发出他们探求新知的动机来,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意识在一开课这样的入门环节处就有一个积极的需求和正确的导向,并控制在新课学习和探究的范围内。从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采取大肆渲染的方式导入该课,从孔子的时代背景说起,讲了很久,说了很多才进入到主题中来,这样的导入,在调控性和有效性方面无疑都是低效的,既误时又费口舌,甚至还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意识由强转弱,跑偏方向。如教学《藤野先生》和《海燕》两课时,教师就没有必要把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政治背景逐一介绍给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恰如其分地带一两句即可。
  二、阅读课文教学中的调控策略
  无论是教读课文,还是带“*”的自读课文,教学时,都要花大量时间来阅读课文。当然,自读课文的实践主体是学生,但不是完全地“放任”,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领;教读课文一般是教师范读课文,也可以请学生朗读。教师朗读要流利,不能读错,还要停顿正确,读得有节奏感并充分体现情在其中,意达显明。这样,才能够彰显阅读课堂的吸引力而紧紧吸把学生精力聚焦到对话点上,也不会耽搁课堂有效时间。对于初中学生,有效的调控不同于小学阶段,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个眼神或一个有重音的阅读,就可实现调控。因此,在阅读中如发现异常就可在语言的抑扬顿挫上作文章。比如突然把语速放缓、声音从低提到高,反之亦然。这样就可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异常变化,从而使学生学生注意力转向,集中精力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另一个奇怪现象,阅读课堂上,课堂调控的对象不一定是学生注意力,还可能是我们教师自身。原因是一些老师在朗读一篇课文时,有时会因为所教课文中某些段落内容别致、文笔精彩就旁征博引一大堆辞藻或典故,或夸大其辞,或引用时下文坛网络“流量文”,甚至不着边际地吹嘘一番,使学生的学习思路离开课文内容而游离于文本之外,甚至是离题万里。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没有调控了,既耽误有限课堂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还使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本课的其他内容。这样的调控实际上需要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睿智,灵活调控。
  三、提问和讨论环节中的调控策略
  在这个环节中的调控在难度上是较大的,课堂的自由度要求我们既要严肃又要活泼,把握好度是调控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提问不仅指以老师为主体的提问,还可以是以学生为施动主体的提问。对于前者,我们在课堂上往往是根据教学设计而展开,不需要在课堂上多花功夫。但是,如果课堂上出现异常,如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出现思维偏向或思维受阻现象,那就要采取引向调控,通过提问方式引路,让学生走在正确的思考路上。当然,也可以是偶发事件出现带来的使学生注意力的偏离,这样的调控仍然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以提问来作承上启下作教学过渡和思维引领过渡。例如,在《我的信念》课堂教学进行到第五段时,就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梦想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的问题来。这样的提问基于学生经历,能将学生带入正确的思考中。当然,而新课标更倡导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实践展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办呢?只要善于引导和启发,请学生看看课后作业第一大题第1小题,学生马上就会提出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施问,作为一线教师,既要给时间又要给平台,既要给引导,又需要调控,才能让学生思考有向,不能离题万里,有创新。
  总之,课堂调控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不同教师,其方法也各异。为了实现语文课堂高效地教,我们还应在调控过程中巧妙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不同类型策略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调控。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策略[J].中外交流,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