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作者】 王 银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一小学
【正文】 喜欢体育活动、爱好体育运动是大多数小学生的天性,下面就小学体育课教学谈谈心得体会。
1.引导学生了解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因为调皮、好动,不愿意被束缚,所以不在乎安全保护的问题;部分学生比较任性、自我、叛逆,总是与教师对着干,不重视安全保护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体育教师的安全保护的普及教育带来很多困难。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虽然学生学到的知识较少,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傻;虽然学生很任性,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着手,帮助学生了解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有一名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训练时给学生播放NBA的篮球赛。这名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篮球比赛中有哪些犯规的动作,这些犯规的动作曾给篮球运动员带来哪些伤害。这名体育教师貌似在教学中没有特意提到安全保护的事情,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会思考做好安全保护的意义,从而在开展篮球比赛时主动练习自我保护的动作,甚至有些学生主动向教师询问关于安全保护的方法。可见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全面渗透安全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教师要注重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与科学利用
教学片断:在教师带徒活动研讨交流课中,某位教师执教“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一课,在教学中遇到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多次发球练习后,发球命中率依然很低,击球部位吃不准,球不是出界就是挂网。这个环节结束后,上课教师在球网上挂上各种颜色的小彩旗并在球场的四个角落摆放彩色标志桶,每位学生都从组长那里领取到彩色小贴纸贴在手臂的击球点上。彩旗和标志物的出现,使学生明确球要发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大大提高发球的成功率和准确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想法新颖,教师的主导起很大的作用。利用色彩对学生视觉的刺激,利用不同颜色的器材,一方面提示学生发球的击球点与准确落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3.开展竞赛,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生比较爱动,他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恰当地组织竞赛,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得到增强,使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得到较好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竞技游戏,学习“绑腿跑”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两名学生,他们将腿绑在一起共同完成比赛,这项比赛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只有两名学生齐心协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得到培养。比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4.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
由于体育对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如果不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兴趣,很可能就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进行自主活动时往往表现出比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更大的热情,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单调的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应适当地渗透情境教学因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情景模拟的活动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好的叙事情节,并在其中适当加入课堂所应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自由的发挥,并在活动结束后提交自己的活动成果作为对学习效果的检验。
5.利用跳绳开展教学,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跳绳是小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不需要过大的场地,技术难度不大,适合在学校推广。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的平衡感、协调性、敏捷度、节奏感、耐力和爆发力,又可以有效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学校场地小,学生多,所以我就把跳绳作为一项校本课程开发,并把跳绳作为学生课间活动的一项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跳绳,除了上述原因外,还由于学生平时经常自己玩跳绳,在跳绳上都有一定的基本功,多数学生掌握多种花样跳绳。因此,在教学中使用跳绳会让学生对课堂有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助于体质弱、基础差的学生消除自卑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
6.创设多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设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研讨,找到文本开发的入口,还要对学生生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普遍的心理诉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小学生兴趣广泛,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但其稳定性较差,教师要创设多种活动,确保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还要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器材、场地、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断上涨,其课堂教学效率便会得到提高,从而为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奠定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有一定的范畴,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有很大自由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训练活动。例如,教学“跳远”动作时,为丰富活动内容,教师不仅设计了垫上运动、短程速跑和体操等活动,还要求学生自荐活动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具体的活动训练。因为不断轮换活动项目,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活动的身影。教师让学生自荐活动项目是尊重学生意愿的表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7.养成课前反思的习惯
目前,很多教师拿到上课内容后,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教”,而不是“为什么教”、“教什么”。这样的思维逻辑往往让教师忽视教学前的反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进行反思,不仅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二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真正体现教师注重细节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引导学生了解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因为调皮、好动,不愿意被束缚,所以不在乎安全保护的问题;部分学生比较任性、自我、叛逆,总是与教师对着干,不重视安全保护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体育教师的安全保护的普及教育带来很多困难。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虽然学生学到的知识较少,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傻;虽然学生很任性,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着手,帮助学生了解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有一名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训练时给学生播放NBA的篮球赛。这名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篮球比赛中有哪些犯规的动作,这些犯规的动作曾给篮球运动员带来哪些伤害。这名体育教师貌似在教学中没有特意提到安全保护的事情,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会思考做好安全保护的意义,从而在开展篮球比赛时主动练习自我保护的动作,甚至有些学生主动向教师询问关于安全保护的方法。可见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全面渗透安全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教师要注重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与科学利用
教学片断:在教师带徒活动研讨交流课中,某位教师执教“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一课,在教学中遇到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多次发球练习后,发球命中率依然很低,击球部位吃不准,球不是出界就是挂网。这个环节结束后,上课教师在球网上挂上各种颜色的小彩旗并在球场的四个角落摆放彩色标志桶,每位学生都从组长那里领取到彩色小贴纸贴在手臂的击球点上。彩旗和标志物的出现,使学生明确球要发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大大提高发球的成功率和准确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想法新颖,教师的主导起很大的作用。利用色彩对学生视觉的刺激,利用不同颜色的器材,一方面提示学生发球的击球点与准确落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3.开展竞赛,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生比较爱动,他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恰当地组织竞赛,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得到增强,使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得到较好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竞技游戏,学习“绑腿跑”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两名学生,他们将腿绑在一起共同完成比赛,这项比赛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只有两名学生齐心协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得到培养。比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4.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
由于体育对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如果不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兴趣,很可能就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进行自主活动时往往表现出比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更大的热情,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单调的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应适当地渗透情境教学因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情景模拟的活动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好的叙事情节,并在其中适当加入课堂所应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自由的发挥,并在活动结束后提交自己的活动成果作为对学习效果的检验。
5.利用跳绳开展教学,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跳绳是小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不需要过大的场地,技术难度不大,适合在学校推广。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的平衡感、协调性、敏捷度、节奏感、耐力和爆发力,又可以有效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学校场地小,学生多,所以我就把跳绳作为一项校本课程开发,并把跳绳作为学生课间活动的一项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跳绳,除了上述原因外,还由于学生平时经常自己玩跳绳,在跳绳上都有一定的基本功,多数学生掌握多种花样跳绳。因此,在教学中使用跳绳会让学生对课堂有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助于体质弱、基础差的学生消除自卑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
6.创设多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设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研讨,找到文本开发的入口,还要对学生生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普遍的心理诉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小学生兴趣广泛,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但其稳定性较差,教师要创设多种活动,确保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还要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器材、场地、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断上涨,其课堂教学效率便会得到提高,从而为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奠定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有一定的范畴,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有很大自由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训练活动。例如,教学“跳远”动作时,为丰富活动内容,教师不仅设计了垫上运动、短程速跑和体操等活动,还要求学生自荐活动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具体的活动训练。因为不断轮换活动项目,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活动的身影。教师让学生自荐活动项目是尊重学生意愿的表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7.养成课前反思的习惯
目前,很多教师拿到上课内容后,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教”,而不是“为什么教”、“教什么”。这样的思维逻辑往往让教师忽视教学前的反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进行反思,不仅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二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真正体现教师注重细节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