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 冰
【机构】 陕西省韩城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初中生在九年级接触这一科目,这一时期他们的意识思维已经逐漸走上成熟,若是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很难将学生带入到化学的学习当中。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对化学产生厌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爱上化学,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动手能力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中只有合理推行创新教学,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等活跃课堂的氛围,改变课堂的教学现状,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参与到实验动手操作当中,并注重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机制和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效率不高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量采取讲述式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堆积在学生面前。教师一般会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一味地追求课程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考试不会考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所以只需要将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流程背诵下来就可以了。这加剧了化学的枯燥,使得一个理科转变成了文科,学生也会渐渐丧失刚开始对化学的兴趣,将化学作为一个学习难题。
(二)学生入门难,难以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空气、物质、水、氧化物、金属、酸碱等基础知识。学生在入门和吸收能力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化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学习方法,主观地认为化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高难度科目,进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另外,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再加上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和使用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只能依靠多媒体视频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无法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并不合理
教师在课堂中的大部分实践都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很少带领学生动手实验,加上学校的实验设备本来就少,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上,难以亲自动手感受实验的过程,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使他们通过研究和讨论,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学习经验,增强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在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现状,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中逐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敢于结合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消除传统教育观念中存在的弊端;在课堂上注重引进一些崭新的教学方式,多多采纳学生的意见,课后总结教学经验;在网上搜集教学案例弥补自身教学上的不足,也可以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会,学习一些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将其带入到课堂中进行实践,一步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例如,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任意一个环节插入微课资源,辅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和浏览,以及课后教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微课资源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趣味性,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消除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上的疲惫感。视频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营造各种化学情境,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对化学的实践操作产生新的认知,从而建立动手实践意识,充分调动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一些简单的化学魔术实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展现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三)做好分组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的枯燥和无味,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分组合作的真正效用。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具体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学优生和学困生搭配学习。教师还需要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视频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谨记实验注意事项,规避在实验中的一些危险。在引导小组动手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作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效性。例如,在进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何利用实验将澄清的石灰水再次变浑浊”,并要求小组之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几种气体的可能性,随后开展实验验证。学生假设氧气或者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随后开展验证实验,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过实验导管进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情况。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熟悉化学知识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意识和探索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四)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渗透而忽略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所开设的化学实验课相对较少,化学实验室一般不对学生开放,导致学生仅有的接触化学实验的时间是在化学课堂上,很难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其中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学生年龄尚小,再加上粗心大意等原因,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和操作的方法,对于一些注意事項要进行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再次进入实验室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知识储备来进行实验操作。
(五)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而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到化学知识的探索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发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了解实验的具体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只有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关注,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六)开展户外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调查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拓展到户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课堂中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并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发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使用能力。开展户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挥。在开展户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探索道路。例如,在教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调查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网上搜集各种资料,了解污染环境的一氧化碳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完成对污染水资源的研究调查工作,在课堂中为学生渗透碳的氧化实验。通过实验和在生活中的相关调查,学生能够明确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深入理解和掌握一氧化碳等物质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将化学的实用性发挥出来。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地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堂时间,来完成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发挥微课的作用,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进各种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开启化学学习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学维.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
[2]冯殿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
[3]王和.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8).
[4]肖文福.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心得[J].内蒙古教育,2018(20).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动手能力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中只有合理推行创新教学,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等活跃课堂的氛围,改变课堂的教学现状,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参与到实验动手操作当中,并注重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机制和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效率不高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量采取讲述式的方式,将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堆积在学生面前。教师一般会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一味地追求课程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考试不会考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所以只需要将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流程背诵下来就可以了。这加剧了化学的枯燥,使得一个理科转变成了文科,学生也会渐渐丧失刚开始对化学的兴趣,将化学作为一个学习难题。
(二)学生入门难,难以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空气、物质、水、氧化物、金属、酸碱等基础知识。学生在入门和吸收能力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化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学习方法,主观地认为化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高难度科目,进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另外,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再加上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和使用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只能依靠多媒体视频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无法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并不合理
教师在课堂中的大部分实践都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很少带领学生动手实验,加上学校的实验设备本来就少,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上,难以亲自动手感受实验的过程,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使他们通过研究和讨论,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学习经验,增强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在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现状,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中逐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敢于结合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消除传统教育观念中存在的弊端;在课堂上注重引进一些崭新的教学方式,多多采纳学生的意见,课后总结教学经验;在网上搜集教学案例弥补自身教学上的不足,也可以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会,学习一些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将其带入到课堂中进行实践,一步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例如,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任意一个环节插入微课资源,辅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和浏览,以及课后教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微课资源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趣味性,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消除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上的疲惫感。视频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营造各种化学情境,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对化学的实践操作产生新的认知,从而建立动手实践意识,充分调动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一些简单的化学魔术实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展现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三)做好分组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的枯燥和无味,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分组合作的真正效用。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具体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学优生和学困生搭配学习。教师还需要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视频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谨记实验注意事项,规避在实验中的一些危险。在引导小组动手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作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效性。例如,在进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何利用实验将澄清的石灰水再次变浑浊”,并要求小组之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几种气体的可能性,随后开展实验验证。学生假设氧气或者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随后开展验证实验,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过实验导管进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情况。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熟悉化学知识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意识和探索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四)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渗透而忽略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所开设的化学实验课相对较少,化学实验室一般不对学生开放,导致学生仅有的接触化学实验的时间是在化学课堂上,很难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其中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学生年龄尚小,再加上粗心大意等原因,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和操作的方法,对于一些注意事項要进行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再次进入实验室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知识储备来进行实验操作。
(五)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而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到化学知识的探索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发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了解实验的具体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只有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关注,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六)开展户外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调查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拓展到户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课堂中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并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发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使用能力。开展户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挥。在开展户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探索道路。例如,在教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调查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网上搜集各种资料,了解污染环境的一氧化碳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完成对污染水资源的研究调查工作,在课堂中为学生渗透碳的氧化实验。通过实验和在生活中的相关调查,学生能够明确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深入理解和掌握一氧化碳等物质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将化学的实用性发挥出来。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地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堂时间,来完成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发挥微课的作用,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进各种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开启化学学习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学维.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
[2]冯殿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
[3]王和.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8).
[4]肖文福.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心得[J].内蒙古教育,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