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同课异构《匆匆》观后感
【作者】 裴学敏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继光实验学校
【正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一经发表便引起全国轰动。如此有影响力的优秀散文被收录小学语文教材,老师们又应该如何将课程标准渗透其中而上好这篇文章呢?最近有幸观看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和全国特等奖获得者赵昭老师上的《匆匆》。两位老师的课堂,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观后收获颇丰。以下仅自己的愚见,若有不当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仁指正!
支老师的课堂做到了读、写、思相结合,但重点尊重了散文的特性——抒情性,将教学方法主要放在了朗读上,朗读贯穿整个课堂。以下为自己的浅薄之见:
筋骨全在,结构清晰
支玉恒老师的《匆匆》设置成了四部曲:解析课题、了解朱自清以及散文体裁的特点、品读课文、悟情写理。在解析课题这一板块设置了三个环节:说课题、写课题、解课题。在了解作者和散文体裁的特点这部分,重点抓住了讲解散文的特点—抒情性。借用了与小学所学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体裁相区别,自然而然引出孩子们明白散文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抒情性。在品读课文板块,抓了一个字“读”。分为初读、诵读两个环节。初读部分以调兴趣、树信心为两个依托。以调兴趣的为主线,将课文设置成了自由读全文、部分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二自然段。以树立信心为主线,将课文设置成了推荐读:优秀朗读生互相推荐读第三自然段,胆小、不常朗读学生互相推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齐读最后一段。诵读部分以“用心灵诵读”为主线。设置了:闭眼听优秀老师朗读,感悟其中的情感。板书情感,抽生以此为基调再次的逐自然段朗读,在此环节将抽生读、师范读、师生共同分析关键词、关键句、再次抽生读、师生共度读、最后齐诵几个部分贯穿其中。让同学们在逐步朗读中,有进步,也有对文章传达的道理有了些感悟。在悟情写理部分,抓住了对“赤裸裸地回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引出这篇文章表面在写珍惜时间,深层是在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叹。在学生感悟到道理之后进而推出写理部分“用心灵倾诉”,以格言或警句的形式,简简单单、干干脆脆、精精彩彩、漂漂亮亮地写下对这篇文章的感悟。浑然天成般,自然而然让孩子们在逐步中感受散文的魅力,领悟作者传达的道理。课堂架构可谓筋骨全在,结构清晰。
反复而读,情理自现
支玉恒老师的课堂,以朗读为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手段。在读中悟情,在情中朗读。反复而之,自然而然间便品味出文章的情感与道理。这也是支老师课堂的最大亮点之一。他在教书的过程中,便发现了学生喜欢读书,喜欢抑扬顿挫的有感情朗读,于是他便放手让学生在课堂敞开了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扬在隋曾评说:“支玉恒老师把读的功能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让汉语教学的魅力展现的如此多姿多彩,实在难能可贵。”观支老师的《匆匆》晚辈亦有此感。第一次看支老师的课堂,便深深的被他的课堂朗读所吸引,朗读贯穿始末,并且孩子的每一次不同的朗读都在螺旋式进步着,这是语文教师深厚的功底体现。也是我们需要不断积淀努力的方向。支老师的这篇散文教学以朗读为着力点,抓住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不是直来直去的,它的特点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人文唱主角,深挖又细究。在观看支老师的课时,有一种欣赏音乐课的节奏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情感朗读,体会语法、修辞的表达效果之时也提到:汉字有声调,音节分明,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还有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字的成语,因此汉语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美和节奏感。这样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是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己朗读或者听他人朗读,通过语言的声音和节奏,是体会言语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散文十分注意用字响亮、清晰和上口动听。学生只要通过多朗读,就能体会这句话在音韵和节奏上的美感,进而营造一种静而美的课堂氛围。在支老师的课堂上,有学生的朗读、有老师的范读、有师生共读,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课堂每个角落。印象深刻的是在诵读环节,有一位孩子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得不错,孩子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支老师马上打断,说道:不要鼓掌,一鼓掌就把咱们课堂的氛围打破了,因为读这篇文章是很沉静的。咱们静静地去欣赏它,去玩味它,咱们的课堂是一种静静地学习和思考。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自然营造氛围,在氛围中升华朗读,反而复之,学生们对文章的主旨便有了自己的感悟。
自然衔接,流水无痕
过渡句是文章的一种句式结构,它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在写作时,用到此种句式可以让文章段落之间自然衔接,文章读起来逻辑顺序明确。支老师《匆匆》这堂课的每个版块之间的过渡语也是让我叹为观止,在平实之中见老师的功力深厚。课堂中出现了三次过渡语,我们逐步分析,一起来感受大师返璞归真,平实无华的语言中却处处彰显精妙之处。在课堂的开始,为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兴致,他设置悬念,抛出了一个说难而实际不难的问题,以“这个问题很难很难,我估计你们不会答,谁敢尝试一下?”勾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致。为了进一步鼓励还不太勇敢的孩子,支老师使用了第一次过渡语段:同学们,上课举手发言、读书、回答问题,都是锻炼你自己的极好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是你自己积极争取到的。你稍微一犹豫,一迟疑,没有举手,就等于你放弃了一次机会,你这一生如果放弃太多,那你肯定一生的损失也很大,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而且当你放弃一次的时候,当别人回答问题的以后,你可能马上就后悔。事实当问题揭晓时,必然很多没举手的孩子确实后悔了。这个过渡语不仅鼓励了孩子,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同时我认为它和课文《匆匆》的主旨:时光易逝,它溜走了便不会再来,我们要抓住它,让自己的岁月不要留下遗憾和后悔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即课堂自然而然走进对《匆匆》一文的学习。在了解了散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它抒情性后,支老师使用了第二次过渡语段:多读散文,用心读,你会体会到作者脉搏的跳动,你能够体察到作者心灵的震颤,不要读“小口袋书”,多读散文,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还能陶冶你的性情。表明了读散文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了孩子们读散文的兴趣,同时自然而然间过渡到了下部分走进文章的初步朗读环节。流水无痕间,孩子们便跟着支老师的引领步步深入课文。那么第三处的过渡语段便是在走进“用心灵诵读”部分。让孩子明白用心悟情,带情感而读是朗读好文章的重要秘诀。平实的过渡语句,自然衔接,流水无痕般便引导着教学板块的逐步递进。让学生听得舒服,也让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进行着。
心中有爱,牢记责任
观支老师的课堂,感受到他是一位非常有爱的老师——心中有学生。在课堂中他关注到全体学生,朗读环节,让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进而全班同学很自愿的便全体起立而朗读。在树立信心环节,采用推荐方式读,关注到胆子小、平时不愿意读的同学。为他们搭建平台,鼓励他们走上台读,并且积极肯定。让这些孩子在读中锻炼自己,并且建立信心。在自由读课文时,关注到正能量学生并以该孩子为教育资料,积极的教导孩子们不能半途而废。印象很深的是:当孩子们都读完课文时,课堂逐渐安静下来,支老师却把话筒伸向了一位还在继续大声朗读的孩子,让其他孩子们都听见了他的声音。支老师及时点评:这位孩子做得很好,不管别人读完没有,我没读完,我便一定要读到底。这就叫做事情不半途而废!支老师心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他的课堂中,每一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学习,得到锻炼。并且支老师在面对每一位孩子时都及时给出中肯的点评,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为人师表。这是一位有大爱的老师,拥有优秀的品格和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激情无限,瑕瑜互见
赵昭老师在《匆匆》这堂课上,个人充满激情。课堂以掌握课标理论精髓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标向,重视读、写、思全面结合。课堂各环节精心设计,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各个环节的衔接语精心设计,充满诗情画意之感。但是整个课堂是瑕瑜并存的。
课堂设计非常重视对课标的研读。开篇导入环节关注到口语交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听、说、读、写相互联系便提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联系。在书写课题“匆匆”之时,关注到形近字辨析,将“勿”与“匆”进行区分,加强孩子对字辨析。课标中精心指导,坚持练习也提到:高年级的写字不但要讲究美观,更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区分形近字。做到了随文识字、写字,并且及时提醒书写的坐势以及握笔的姿势。这在新课标中也是强调过的。关注到了两个特殊句式,第一个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句,试着从三个“有再”进行背诵。第二个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针对该句设置了仿写。给出了相关词语和句式,让孩子们在选择词语中组合句子,在读中感悟写。新课标注重训练,运用语法、修辞规范美化语言中提到:匠心独运的仿写,以典型句式为依托,以课文语言为材料,让学生始终置身于文本营造的情境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他们对准确用词、修辞句式的积累和内化。课堂每一环节,赵老师都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课件中还明确出示了“品读小助手”具体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借鉴的。
但是赵老师的课堂,我却认为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观赵老师的课堂《匆匆》,我亦有匆匆之感。课堂抓住了听、说、读、写,但都有蜻蜓点水之感,每个环节落实的不够扎实。衔接语精心设计,有诗情画意之感,却稍显得有刻意而为之。课堂上孩子们的兴趣不高,还是充满着老师的声音。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自悟,却直接给了。课堂学生的声音太少,觉得学生还是读得不够,这毕竟是一篇散文,应该在朗读中慢慢悟情。在逐段分析课文时,面对孩子的朗读,赵老师也没有及时给出评价。
无论是教坛泰斗支玉恒老师,还是教坛新秀赵昭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在每一次观优秀老师的作品时,我们要怀着敬畏崇敬之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的学习,辩证的看待。在学中思、思中行、行中悟。将向前辈们所学的优秀经验,不断践行于教学每一个环节当中。不断充实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方能一生躬耕于这一方净土!
支老师的课堂做到了读、写、思相结合,但重点尊重了散文的特性——抒情性,将教学方法主要放在了朗读上,朗读贯穿整个课堂。以下为自己的浅薄之见:
筋骨全在,结构清晰
支玉恒老师的《匆匆》设置成了四部曲:解析课题、了解朱自清以及散文体裁的特点、品读课文、悟情写理。在解析课题这一板块设置了三个环节:说课题、写课题、解课题。在了解作者和散文体裁的特点这部分,重点抓住了讲解散文的特点—抒情性。借用了与小学所学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体裁相区别,自然而然引出孩子们明白散文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抒情性。在品读课文板块,抓了一个字“读”。分为初读、诵读两个环节。初读部分以调兴趣、树信心为两个依托。以调兴趣的为主线,将课文设置成了自由读全文、部分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二自然段。以树立信心为主线,将课文设置成了推荐读:优秀朗读生互相推荐读第三自然段,胆小、不常朗读学生互相推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齐读最后一段。诵读部分以“用心灵诵读”为主线。设置了:闭眼听优秀老师朗读,感悟其中的情感。板书情感,抽生以此为基调再次的逐自然段朗读,在此环节将抽生读、师范读、师生共同分析关键词、关键句、再次抽生读、师生共度读、最后齐诵几个部分贯穿其中。让同学们在逐步朗读中,有进步,也有对文章传达的道理有了些感悟。在悟情写理部分,抓住了对“赤裸裸地回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引出这篇文章表面在写珍惜时间,深层是在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叹。在学生感悟到道理之后进而推出写理部分“用心灵倾诉”,以格言或警句的形式,简简单单、干干脆脆、精精彩彩、漂漂亮亮地写下对这篇文章的感悟。浑然天成般,自然而然让孩子们在逐步中感受散文的魅力,领悟作者传达的道理。课堂架构可谓筋骨全在,结构清晰。
反复而读,情理自现
支玉恒老师的课堂,以朗读为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手段。在读中悟情,在情中朗读。反复而之,自然而然间便品味出文章的情感与道理。这也是支老师课堂的最大亮点之一。他在教书的过程中,便发现了学生喜欢读书,喜欢抑扬顿挫的有感情朗读,于是他便放手让学生在课堂敞开了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扬在隋曾评说:“支玉恒老师把读的功能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让汉语教学的魅力展现的如此多姿多彩,实在难能可贵。”观支老师的《匆匆》晚辈亦有此感。第一次看支老师的课堂,便深深的被他的课堂朗读所吸引,朗读贯穿始末,并且孩子的每一次不同的朗读都在螺旋式进步着,这是语文教师深厚的功底体现。也是我们需要不断积淀努力的方向。支老师的这篇散文教学以朗读为着力点,抓住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不是直来直去的,它的特点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人文唱主角,深挖又细究。在观看支老师的课时,有一种欣赏音乐课的节奏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情感朗读,体会语法、修辞的表达效果之时也提到:汉字有声调,音节分明,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还有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字的成语,因此汉语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美和节奏感。这样的音乐美和节奏感是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己朗读或者听他人朗读,通过语言的声音和节奏,是体会言语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散文十分注意用字响亮、清晰和上口动听。学生只要通过多朗读,就能体会这句话在音韵和节奏上的美感,进而营造一种静而美的课堂氛围。在支老师的课堂上,有学生的朗读、有老师的范读、有师生共读,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课堂每个角落。印象深刻的是在诵读环节,有一位孩子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得不错,孩子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支老师马上打断,说道:不要鼓掌,一鼓掌就把咱们课堂的氛围打破了,因为读这篇文章是很沉静的。咱们静静地去欣赏它,去玩味它,咱们的课堂是一种静静地学习和思考。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自然营造氛围,在氛围中升华朗读,反而复之,学生们对文章的主旨便有了自己的感悟。
自然衔接,流水无痕
过渡句是文章的一种句式结构,它有承上启下之作用。在写作时,用到此种句式可以让文章段落之间自然衔接,文章读起来逻辑顺序明确。支老师《匆匆》这堂课的每个版块之间的过渡语也是让我叹为观止,在平实之中见老师的功力深厚。课堂中出现了三次过渡语,我们逐步分析,一起来感受大师返璞归真,平实无华的语言中却处处彰显精妙之处。在课堂的开始,为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兴致,他设置悬念,抛出了一个说难而实际不难的问题,以“这个问题很难很难,我估计你们不会答,谁敢尝试一下?”勾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致。为了进一步鼓励还不太勇敢的孩子,支老师使用了第一次过渡语段:同学们,上课举手发言、读书、回答问题,都是锻炼你自己的极好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是你自己积极争取到的。你稍微一犹豫,一迟疑,没有举手,就等于你放弃了一次机会,你这一生如果放弃太多,那你肯定一生的损失也很大,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而且当你放弃一次的时候,当别人回答问题的以后,你可能马上就后悔。事实当问题揭晓时,必然很多没举手的孩子确实后悔了。这个过渡语不仅鼓励了孩子,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同时我认为它和课文《匆匆》的主旨:时光易逝,它溜走了便不会再来,我们要抓住它,让自己的岁月不要留下遗憾和后悔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即课堂自然而然走进对《匆匆》一文的学习。在了解了散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它抒情性后,支老师使用了第二次过渡语段:多读散文,用心读,你会体会到作者脉搏的跳动,你能够体察到作者心灵的震颤,不要读“小口袋书”,多读散文,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还能陶冶你的性情。表明了读散文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了孩子们读散文的兴趣,同时自然而然间过渡到了下部分走进文章的初步朗读环节。流水无痕间,孩子们便跟着支老师的引领步步深入课文。那么第三处的过渡语段便是在走进“用心灵诵读”部分。让孩子明白用心悟情,带情感而读是朗读好文章的重要秘诀。平实的过渡语句,自然衔接,流水无痕般便引导着教学板块的逐步递进。让学生听得舒服,也让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进行着。
心中有爱,牢记责任
观支老师的课堂,感受到他是一位非常有爱的老师——心中有学生。在课堂中他关注到全体学生,朗读环节,让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进而全班同学很自愿的便全体起立而朗读。在树立信心环节,采用推荐方式读,关注到胆子小、平时不愿意读的同学。为他们搭建平台,鼓励他们走上台读,并且积极肯定。让这些孩子在读中锻炼自己,并且建立信心。在自由读课文时,关注到正能量学生并以该孩子为教育资料,积极的教导孩子们不能半途而废。印象很深的是:当孩子们都读完课文时,课堂逐渐安静下来,支老师却把话筒伸向了一位还在继续大声朗读的孩子,让其他孩子们都听见了他的声音。支老师及时点评:这位孩子做得很好,不管别人读完没有,我没读完,我便一定要读到底。这就叫做事情不半途而废!支老师心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他的课堂中,每一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学习,得到锻炼。并且支老师在面对每一位孩子时都及时给出中肯的点评,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为人师表。这是一位有大爱的老师,拥有优秀的品格和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激情无限,瑕瑜互见
赵昭老师在《匆匆》这堂课上,个人充满激情。课堂以掌握课标理论精髓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标向,重视读、写、思全面结合。课堂各环节精心设计,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各个环节的衔接语精心设计,充满诗情画意之感。但是整个课堂是瑕瑜并存的。
课堂设计非常重视对课标的研读。开篇导入环节关注到口语交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听、说、读、写相互联系便提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联系。在书写课题“匆匆”之时,关注到形近字辨析,将“勿”与“匆”进行区分,加强孩子对字辨析。课标中精心指导,坚持练习也提到:高年级的写字不但要讲究美观,更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区分形近字。做到了随文识字、写字,并且及时提醒书写的坐势以及握笔的姿势。这在新课标中也是强调过的。关注到了两个特殊句式,第一个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句,试着从三个“有再”进行背诵。第二个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针对该句设置了仿写。给出了相关词语和句式,让孩子们在选择词语中组合句子,在读中感悟写。新课标注重训练,运用语法、修辞规范美化语言中提到:匠心独运的仿写,以典型句式为依托,以课文语言为材料,让学生始终置身于文本营造的情境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他们对准确用词、修辞句式的积累和内化。课堂每一环节,赵老师都明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课件中还明确出示了“品读小助手”具体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借鉴的。
但是赵老师的课堂,我却认为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观赵老师的课堂《匆匆》,我亦有匆匆之感。课堂抓住了听、说、读、写,但都有蜻蜓点水之感,每个环节落实的不够扎实。衔接语精心设计,有诗情画意之感,却稍显得有刻意而为之。课堂上孩子们的兴趣不高,还是充满着老师的声音。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自悟,却直接给了。课堂学生的声音太少,觉得学生还是读得不够,这毕竟是一篇散文,应该在朗读中慢慢悟情。在逐段分析课文时,面对孩子的朗读,赵老师也没有及时给出评价。
无论是教坛泰斗支玉恒老师,还是教坛新秀赵昭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在每一次观优秀老师的作品时,我们要怀着敬畏崇敬之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的学习,辩证的看待。在学中思、思中行、行中悟。将向前辈们所学的优秀经验,不断践行于教学每一个环节当中。不断充实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方能一生躬耕于这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