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形结合,让解决问题更轻松——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为例
【作者】 谭慧华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正文】 现在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主要集中于解决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和突破口,那么在教学中该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就最近执教的一节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苂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状况开展教学,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先出示同教材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结构的题目,便于唤醒旧知的回忆,也便于新旧知识相互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找到新知的生长点。
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通过画图,既可以让学生沟通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还能深入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片段:
师:怎样才能保证租的船最少?
生:每条船上坐满4人。
师: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坐满4人,最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那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能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吗?拿出作业单画一画。展示学生结果。
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画直观图表示信息,明确要求的问题,借助数形结合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为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作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直观图成了学生思考、交流的凭借,借助数形结合明确解题思路,感知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回顾反思,凸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通过回顾梳理,让学生感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四步骤”——读懂题意、分析关系、列式解答、回头看看。
师:至少要租6条船对不对呢?怎样检查?
师:6条船能不能保证22人都划船?
师:6条船是不是最少呢?可以减少到5条船吗?
生:不能,5条船只能坐20人。
师:所以至少要租6条船是对的,师板书答语。
师:回忆一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
师课件出示刚刚经历的过程:你知道了什么?——画一画——列式解答——检查
生:首先我们看知道了什么?然后要画一画图理解题意,还要列式解答,最后要检查和写答语。
师: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一般步骤。
师强调: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思考:例题主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教材创设了一个划船的现实情境,然后从这个现实情境中提出除法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讨论和交流逐步统一学生的意见,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形成性练习至变式训练,突出问题本质
1、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买面包问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用除法?
师: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一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一个面包呢?
生: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而这道题余下“1元”,是不够再买一个面包了,所以不能再增加一个,而要去掉剩下的部分。
师:(出示课件)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有余数的除法时,要考虑实际情况,指着22,像这样需要把总数全部运走,余数也需要一条船,所以结果是商+1,像这样,指着算式中的余数1和除数3,剩下的钱不够买一个时,结果就要把余数舍去。
师:那解决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什么时候要用商+1?
生:需要把总数都运走时。
师:什么时候要把余数舍去?
生:比如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一个面包时。
师:生活中你还遇见过类似的题目吗?
【思考: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像“租船问题”时,需要把总数都运走,余数也要考虑,所以结果是“商+1”,而像“买面包”问题时,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一个面包时,则不需要考虑余数,结果就是“商不加1”。】
五、重视数量关系,鼓励自主探究
教学片段:出示激流勇进题。激流勇进,每条船坐9人,一条船一小时7元,丛林探险,每辆车坐8人,我们班44人。
(1)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至少要租几条船?
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师展示做对的孩子,你怎么想的?
师展示:44÷7=6(条)……2(人) 6+1=7(条)
师:有问题吗?
生:找到了不需要的信息。
【思考:通过寻找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3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小时的激流勇进?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
(3)如果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
师:解决这三个问题时,都有余数,为什么处理余数的方式却不同呢?(小组交流)
生:第一个问题要让44人都坐船,余数也需要1条船,所以结果是商+1,第二题剩下的钱不够再玩一个小时,所以要把余数舍去,第三题第一个问题是问商是几?第二个问题是问余数是几?所以余数不用处理。
师:所以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问题。
总之,数形结合,不仅可以让解决问题更轻松,让学生找到学好数学的方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一、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苂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状况开展教学,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先出示同教材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结构的题目,便于唤醒旧知的回忆,也便于新旧知识相互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找到新知的生长点。
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通过画图,既可以让学生沟通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还能深入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片段:
师:怎样才能保证租的船最少?
生:每条船上坐满4人。
师: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坐满4人,最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那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能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吗?拿出作业单画一画。展示学生结果。
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画直观图表示信息,明确要求的问题,借助数形结合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为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作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直观图成了学生思考、交流的凭借,借助数形结合明确解题思路,感知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回顾反思,凸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通过回顾梳理,让学生感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四步骤”——读懂题意、分析关系、列式解答、回头看看。
师:至少要租6条船对不对呢?怎样检查?
师:6条船能不能保证22人都划船?
师:6条船是不是最少呢?可以减少到5条船吗?
生:不能,5条船只能坐20人。
师:所以至少要租6条船是对的,师板书答语。
师:回忆一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
师课件出示刚刚经历的过程:你知道了什么?——画一画——列式解答——检查
生:首先我们看知道了什么?然后要画一画图理解题意,还要列式解答,最后要检查和写答语。
师: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要经历的一般步骤。
师强调: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思考:例题主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教材创设了一个划船的现实情境,然后从这个现实情境中提出除法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讨论和交流逐步统一学生的意见,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形成性练习至变式训练,突出问题本质
1、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买面包问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用除法?
师: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一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一个面包呢?
生: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而这道题余下“1元”,是不够再买一个面包了,所以不能再增加一个,而要去掉剩下的部分。
师:(出示课件)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有余数的除法时,要考虑实际情况,指着22,像这样需要把总数全部运走,余数也需要一条船,所以结果是商+1,像这样,指着算式中的余数1和除数3,剩下的钱不够买一个时,结果就要把余数舍去。
师:那解决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什么时候要用商+1?
生:需要把总数都运走时。
师:什么时候要把余数舍去?
生:比如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一个面包时。
师:生活中你还遇见过类似的题目吗?
【思考: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像“租船问题”时,需要把总数都运走,余数也要考虑,所以结果是“商+1”,而像“买面包”问题时,剩下的钱不够再买一个面包时,则不需要考虑余数,结果就是“商不加1”。】
五、重视数量关系,鼓励自主探究
教学片段:出示激流勇进题。激流勇进,每条船坐9人,一条船一小时7元,丛林探险,每辆车坐8人,我们班44人。
(1)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至少要租几条船?
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师展示做对的孩子,你怎么想的?
师展示:44÷7=6(条)……2(人) 6+1=7(条)
师:有问题吗?
生:找到了不需要的信息。
【思考:通过寻找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3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小时的激流勇进?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
(3)如果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
师:解决这三个问题时,都有余数,为什么处理余数的方式却不同呢?(小组交流)
生:第一个问题要让44人都坐船,余数也需要1条船,所以结果是商+1,第二题剩下的钱不够再玩一个小时,所以要把余数舍去,第三题第一个问题是问商是几?第二个问题是问余数是几?所以余数不用处理。
师:所以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问题。
总之,数形结合,不仅可以让解决问题更轻松,让学生找到学好数学的方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