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利用大数据和课堂教学诊断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李易珊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正文】【摘 要】 2021年,“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2021年,贵州省全面启动新高考、新教材,全面铺开教改新局面。“双减”政策的落地更是强迫每个老师都要直面教学改革,认真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以数据分析来观察课堂可以从多维度给出详细的建议,帮助老师精准地判断自己的课堂,总结优缺点,及时找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整改方案,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关键词】 大数据链;英语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有效性
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
2021年,“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2021年,贵州省全面启动新高考、新教材,全面铺开教改新局面。“双减”政策的落地更是强迫每个老师都要直面教学改革,认真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最直接体现阵地,。借着教改的春风,我们进行了“基于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的研究,旨在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育人双达标的目的。
二、英语课堂教学目前的现状
通过调查和进课堂听课等方式,我们发现我校已经逐渐兴起了教改之风,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新模式下的旧课堂。课堂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班级以小组形式安排座位,但是授课思路和模式依旧老旧,依然是老师全盘讲授或几乎全讲授。2.重热闹而轻实效。为了课堂显得生动有活力,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了大量吸引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对于教学目的并没有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结果是课上热热闹闹,课下一问三不知。3.把变式被动当主动。由于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大家就挖空心思地琢磨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问题导向教学、成果展示等成了老师的最爱。深究以后发现,学生依旧是在老师的框框里学习和思考,做的也全是在老师预设下的事情,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更无法达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的目的。4.花样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无论是小组评价还是个体评价,无论是小红花、小红旗、小星星、口头表扬还是实物奖励,更多关注的是参与没有,而忽略了参与质量,无法体现学生是否思考、是否进行深层学习、是否有新的发现和启发。5.原有的优质课评价方式和听课方式过于主观化,无法给授课老师提出更具体详实的而有实操性的意见。
三、基于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
1.引发的问题。
这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课堂教学,45分钟的课堂我们要体现有效性该怎么去评判?从哪些维度来评判?每个维度的评判又该如何操作?
2.利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最终选择了“基于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大量详实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精准分析课堂,精准定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理性思维来代替感性思维,并为课后的整改提供准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从课堂观察入手,通过大数据链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从老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课堂问题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帮助老师们分析出自己需要整改的地方。
1)定位问题
首先,我们通过课堂观察方法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从师生的行为、问题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老师找准问题,以课堂观察报告分享给老师。
案例:我们观察了袁老师的英语课堂,根据数据得出以下报告。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老师的课堂师生行为转换太过频繁,这是由于问题和任务设置过多导致的。再观察老师的问题可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问题都记忆性问题,对比发现学生的回答只需机械判断是否和认知记忆回答即达到老师的期待,这说明老师在预设问题时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分析这些问题是否有必要提出,提出这些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另外,我们还发现,老师对于学生们回答进行了大量的重复性描述,老师挑选回答的方式也仅限于“让学生齐答”和叫举手者答”这两种方式,学生的回答方式也仅限于语言回应。
2)协商解决问题。
通过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问题,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师对好课的理解有偏差,只注重了表象而没有意识到好课的真正实质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能力,通过旧识引出新知。最后,我们得出了进一步的调整方案:
重新梳理本课的重难点。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并明确本课的最终目标和效果。调整问题和课堂活动的数量。对于可有可无的问题进行删减,整合相关问题,并仔细研究问题设置的目的及对学生的回答的期待,问题设置的宗旨是是否能服务教学目的。
3)结果反馈。
重新调整备课方案后,课堂效果明显有了改善,课堂活动任务更精准,没有了无效问题,老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性语言,调整后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更积极地思考,同时学生的探讨学习时间也得到了更充足的保障。检验形式的丰富性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而不再只是简单地回答是否或照本回答。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如何点燃学生的头脑入手去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平台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崔成林《课堂教学改革的10大追问》《中国教师报》
[2]王陆,张敏霞《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3]百度文库
【关键词】 大数据链;英语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有效性
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
2021年,“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2021年,贵州省全面启动新高考、新教材,全面铺开教改新局面。“双减”政策的落地更是强迫每个老师都要直面教学改革,认真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最直接体现阵地,。借着教改的春风,我们进行了“基于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的研究,旨在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育人双达标的目的。
二、英语课堂教学目前的现状
通过调查和进课堂听课等方式,我们发现我校已经逐渐兴起了教改之风,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新模式下的旧课堂。课堂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班级以小组形式安排座位,但是授课思路和模式依旧老旧,依然是老师全盘讲授或几乎全讲授。2.重热闹而轻实效。为了课堂显得生动有活力,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了大量吸引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对于教学目的并没有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结果是课上热热闹闹,课下一问三不知。3.把变式被动当主动。由于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大家就挖空心思地琢磨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问题导向教学、成果展示等成了老师的最爱。深究以后发现,学生依旧是在老师的框框里学习和思考,做的也全是在老师预设下的事情,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更无法达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的目的。4.花样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无论是小组评价还是个体评价,无论是小红花、小红旗、小星星、口头表扬还是实物奖励,更多关注的是参与没有,而忽略了参与质量,无法体现学生是否思考、是否进行深层学习、是否有新的发现和启发。5.原有的优质课评价方式和听课方式过于主观化,无法给授课老师提出更具体详实的而有实操性的意见。
三、基于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
1.引发的问题。
这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课堂教学,45分钟的课堂我们要体现有效性该怎么去评判?从哪些维度来评判?每个维度的评判又该如何操作?
2.利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最终选择了“基于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大量详实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精准分析课堂,精准定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理性思维来代替感性思维,并为课后的整改提供准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从课堂观察入手,通过大数据链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从老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课堂问题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帮助老师们分析出自己需要整改的地方。
1)定位问题
首先,我们通过课堂观察方法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从师生的行为、问题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老师找准问题,以课堂观察报告分享给老师。
案例:我们观察了袁老师的英语课堂,根据数据得出以下报告。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老师的课堂师生行为转换太过频繁,这是由于问题和任务设置过多导致的。再观察老师的问题可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问题都记忆性问题,对比发现学生的回答只需机械判断是否和认知记忆回答即达到老师的期待,这说明老师在预设问题时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分析这些问题是否有必要提出,提出这些问题的意义是什么。另外,我们还发现,老师对于学生们回答进行了大量的重复性描述,老师挑选回答的方式也仅限于“让学生齐答”和叫举手者答”这两种方式,学生的回答方式也仅限于语言回应。
2)协商解决问题。
通过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问题,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师对好课的理解有偏差,只注重了表象而没有意识到好课的真正实质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能力,通过旧识引出新知。最后,我们得出了进一步的调整方案:
重新梳理本课的重难点。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并明确本课的最终目标和效果。调整问题和课堂活动的数量。对于可有可无的问题进行删减,整合相关问题,并仔细研究问题设置的目的及对学生的回答的期待,问题设置的宗旨是是否能服务教学目的。
3)结果反馈。
重新调整备课方案后,课堂效果明显有了改善,课堂活动任务更精准,没有了无效问题,老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性语言,调整后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更积极地思考,同时学生的探讨学习时间也得到了更充足的保障。检验形式的丰富性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而不再只是简单地回答是否或照本回答。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如何点燃学生的头脑入手去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大数据链的课堂教学诊断与反思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平台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崔成林《课堂教学改革的10大追问》《中国教师报》
[2]王陆,张敏霞《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3]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