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 邓贵仙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韩愈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课程,教师教学的宗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打造成高效性、生动性、综合性、灵活性的优质课堂。让我们的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认识自己、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巧妙导入;创设情境;立德树人

  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了新课改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德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为一体,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艺术导入,激情激趣
  高效课堂从新课导入开始,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当且仅当,我们切实抓住了学生的第一印象,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容易多了。为此,许许多多一线教师都非常重视新课的艺术引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到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从而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随时都能美美地想,快乐地做,节节都有小进步。真正实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以情激趣、以趣促动、以动促学是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的法宝。《道德与法治》的新课艺术导入要求新颖、求趣、吸引学生。注重多姿多彩、变化多端。有时巧用多媒体导入;有时妙用活动导入;有时创设情境导入;有时直接漫画导入;有时设疑问难导入等等,不能一成不变,因循守旧,要源头活水,一反常态,激思启智。如我组织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时,巧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友谊天长地久”,既放松了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明白新授课的主题,正当学生如痴如醉时,我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惊呆!一男子讲哥们义气,遇到交警查酒驾,突然紧抱交警,帮助酒驾朋友开溜”的视频,促使学生明白了友谊是讲原则的,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还推波助澜,反而害人害己的实例,生动有效地引入主旨,耐人寻味地教育了学生。
  又如组织学习《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时。妙用游戏导入。课前要求学生各自准备好一双有鞋带的球鞋,一上课,我就命令学生先解开鞋带,然后,我说,同学们一起来做游戏,看谁系得又对又快!刹那间,学生争先恐后,都想决一高下,在玩乐中检测学生的自理能力,其乐无穷,再讨论怎样才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多么的顺其自然,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高效课堂从妙趣横生的艺术导入开始。课型不同,导入方法迥异,我们要注重灵活运用,开拓创新,惜时如金,卓有成效,掷地有声,余音绕梁。
  二、创设情境,化难为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求知欲和求学欲望激发起来”。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享互动、整合互动的探索情境和乐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道德与法治》课是最活泼、最生动、最富有情趣的学习乐园。
  情为境生,境为情设。改革课堂教学,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想方设法、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地、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学习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李吉林说:“无情境不课堂,无情境不德育,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教学,就是学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具有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德国有位学者曾说:“如果让你吃下15克的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加入一碗汤中,你在喝完汤的同时也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由此可见,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只有放在有效的情境中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情境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及突破重难点,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我组织学习《交通信号要知道》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并未接触到较多的交通标志,这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更多的交通标志展示给学生,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轻轻松松记住了许多交通信号标识。可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情境教学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内容很多可以融入现实生活实例,教师要善于实施情境教学法,才有利于学生克服重点,突破难点。只要我们能够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打造《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就会指日可待,心想事成。
  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我们政治教师要提高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牢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根本任务,不断在教学工作上砥砺奋进,勇立潮头。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政治教师的光荣职责。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积极以教学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思维、不断拓宽视野,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让《道德与法治》成为最有魅力、学生最喜欢的课程。
  师高弟子强,正人先正己。政治教师要培育好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必须坚定信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厚植爱国情怀;更新观念、吃透课标、精研教材,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四个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善于弘扬民族精神、增爱国情、树爱国志、践报国行;认认真真,恪尽职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看报纸、多听新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敢于博览群书、力求厚积薄发,精研课标、精研教材,多才多艺、幽默机智、能说会道,少教多学,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唾弃假、丑、恶。踏踏实实结合教材教育感化学生,陶冶学生,锻炼学生的意志,号召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明事非,辩好坏,扬善除恶,讲文明,知荣辱,树诚信,尊师长,团结同学,知法守法。真正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学会为祖国鞠躬尽瘁,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繁荣,为社会和谐,共圆中国梦而积极拼搏进取。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书育人的好典范,我们一定要巧用、善用、妙用、活用。例如,我在组织学习《亲情之爱》时,引用两个故事:“母亲暴走十公里减肥为割肝救子”、“父亲割肾救女”教育学生说明亲情的伟大,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为我们遮风挡雨;水,为我们滋养心田。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只要思路开阔,面包总是有的。如我组织学习《不自卑 不自负 不虚荣》时,妙用列举张海迪在自身重度瘫痪的情况下,仍然写作成才、翻译许多英文;司马迁忍辱负重,历尽艰辛完成巨著《史记》。学习《消除歧视 平等待人》时,多媒体播放《郑板桥喝茶》的漫画,了解“坐、茶”、“请坐、上茶”、“请上坐,上好茶”的来历,深刻感受人间冷暖,平等待人意义。学习《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时,引导学生多多换位思考,假如我们在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时,我们怎样正确对待;反过来,如果我们是老师或家长,面对孩子的不懂事,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将心比心)。当我们知道某位同学无意中伤害了自己,自己对这位同学的态度如何处理?既然他是无意的,又为何不能宽容对方,正确地对待对方呢?(与人为善)。明确:“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她也笑”;“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做人与做事!先学会把人做好了,做事也就简单了!人生长长的大道上,学无止境,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孝顺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守信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乐观的人;做一个厚道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人生就是奋斗,我勤劳,我快乐,我拼搏,我成功。
  总之,教育的宗旨和归宿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诸多因素中,德育是首要的、根本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科目,我们既要注重教授新知,又要注重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基于教学结构优化的探讨[J].文理导航,2019(16);
  [2]李韦恒.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2019(3);
  [3]陈彩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