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农村美术课堂“动”起来
【作者】 陈 颖
【机构】 四川省蓬溪县吉祥镇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兴趣及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能力,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入手,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生进行互动等方法,效果甚佳。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提供给同仁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农村;小学美术;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培养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而言,农村的小学生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得多。因此,农村小学生更加珍惜每周较少的美术课时间。我在农村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心情深有体会:他们的探索、想象、跃跃欲试的欲望十分强烈。如果这些孩子们也能充分的学习和培养,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农村学校的美术课堂“动”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培养兴趣,沟通情感,让意识先动起来,继而参与创造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1、以新刺激: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有新鲜感。如,在上《学画抽象画》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自己用不同的颜色使用染、吹、淌、滴技法出现另一种图案,技法随意或有意的进行创作。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课堂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呼雀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2、以情刺激: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二)、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距离感。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坐在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注重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其创作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得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3、注重成就感。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且教且学: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1、千方百计提高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想方设法拓展想象空间。想象也是创作的源泉。古往今来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三、对症下药:根据学生实际,最终达到学生“动”起来,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1、课堂展览,让学生若有所思。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讲台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营造课堂氛围,改变师讲生听。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产生厌课、厌学。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开展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们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我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的好,我要学”……。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其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而农村美术教育和城市学校的美术教育而言,农村学校存在很多的差距。我作为扎根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一定会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为农村的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烨:《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2]《爱因斯坦文集》
【关键词】 农村;小学美术;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培养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而言,农村的小学生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得多。因此,农村小学生更加珍惜每周较少的美术课时间。我在农村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心情深有体会:他们的探索、想象、跃跃欲试的欲望十分强烈。如果这些孩子们也能充分的学习和培养,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农村学校的美术课堂“动”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培养兴趣,沟通情感,让意识先动起来,继而参与创造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1、以新刺激: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有新鲜感。如,在上《学画抽象画》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自己用不同的颜色使用染、吹、淌、滴技法出现另一种图案,技法随意或有意的进行创作。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课堂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呼雀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2、以情刺激: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二)、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距离感。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坐在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注重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其创作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得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3、注重成就感。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且教且学: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1、千方百计提高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想方设法拓展想象空间。想象也是创作的源泉。古往今来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三、对症下药:根据学生实际,最终达到学生“动”起来,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1、课堂展览,让学生若有所思。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讲台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营造课堂氛围,改变师讲生听。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产生厌课、厌学。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开展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们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我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他的颜色涂的好,我要学”……。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其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而农村美术教育和城市学校的美术教育而言,农村学校存在很多的差距。我作为扎根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一定会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为农村的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烨:《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2]《爱因斯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