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化学学困生转化案例研究
【作者】 李晓勇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献珍学校
【正文】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学困生是现代教育特别是中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减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化学科的学科特点,现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测查,学困生的类型及表现,学困生的转化对策,采用何种方法减少化学学困生,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等方面予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所谓的化学学困生,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究其原因大致有:
1.外因
初三化学教学更加侧重于应试教育,目的性非常明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科思维习惯、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其次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学生进入九年级,化学科起步更加重视理论及抽象思维,使得部分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面临困境,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2.内因
首先,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的方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紧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薄弱知识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另外,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学习习惯性较差,应付心理严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也是导致化学学习中产生学困的主要原因。
三、问题的具体表现
调查发现,对于化学科学习产生学困的类型比较多,但综合来讲,总体表现为:
1.畏难情绪严重型
这类学生在初三刚接触化学时并无畏难的情绪,由于学生起步学习的是身旁的化学事物,基本还可以接受。但在学习如元素、离子、原子价等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内容时,就呈现出了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过程的畏难情绪。
2. 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课程的预习、学习、总结等。
3.动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态度、习惯、意志等明显低于“能力不足型”的学生,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能学但不想学。
四、对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由于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导致化学学困生有不同的类型,因而我们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于畏难情绪严重型的学困生
找出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后,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心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化抽象为形象,如在学习原子时,采用自制教具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学生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予以理解掌握。另外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让他们“接触化学感受化学”我将他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演示一些漂亮的实验,调动他们动手去做实验,甚至给他们看爆炸试验,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刺激。
2.对能力不足型的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由于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且意志坚强,所以转化的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的补救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暴露学生的思维,暴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纠正其错误,并指导其对某些知识的分析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方法之二为在新课讲解给前先辅导一些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扫除知识障碍。这种开小灶的形式特别有效,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接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真心的尊敬老师,从而爱上你的课。
3.对动力不足型的学困生
这类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意志力较差,对学习没有热情,学习上无动力。有的家长对子女不抱太大希望,这也是学习无动力的重要原因。对动力不足学生的转化,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和责任。通过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学困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对待此类学生应因人而异,通过了解掌握他们存在的弱点然后再通过个别辅导激励的方法来予以转化。
4.对整体困难型的学困生
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了改变这些学生,首先应理顺出一些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化学方程式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记忆,这种方法看似笨,但对这些学生其实很有效。因为这些学生学习被动,不知自己该学什么,因而教师应给他们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让其有事可做。从而使这些学困生开始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进而达到转困的目的。
五、对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思考
关于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的问题,是我校课题组成员在2020年度教学实践方面的一些研究,具体可总结出实践中转化学困生的基本思路为:了解学生特点→确定转化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学习确定思考方法的可行性→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反复实践。总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特点找准学困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一种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充分接触中了解学生的各自特点,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生的弱点及个性特点入手,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最适用的方法。
2.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会肯定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力争使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及优点,进而帮助学生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尽可能地发挥其潜能。
3.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与“歧视”,许多学困生正是在长期的缺乏爱而产生的。因此,在学困生的身上应更加倾注关爱之情,它所起的作用就显而易见的。
4.善始善终,坚持不懈
教师应该明确的时: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此时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学困生是现代教育特别是中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减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化学科的学科特点,现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测查,学困生的类型及表现,学困生的转化对策,采用何种方法减少化学学困生,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等方面予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所谓的化学学困生,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究其原因大致有:
1.外因
初三化学教学更加侧重于应试教育,目的性非常明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科思维习惯、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其次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学生进入九年级,化学科起步更加重视理论及抽象思维,使得部分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面临困境,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2.内因
首先,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的方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紧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薄弱知识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另外,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学习习惯性较差,应付心理严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也是导致化学学习中产生学困的主要原因。
三、问题的具体表现
调查发现,对于化学科学习产生学困的类型比较多,但综合来讲,总体表现为:
1.畏难情绪严重型
这类学生在初三刚接触化学时并无畏难的情绪,由于学生起步学习的是身旁的化学事物,基本还可以接受。但在学习如元素、离子、原子价等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内容时,就呈现出了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过程的畏难情绪。
2. 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课程的预习、学习、总结等。
3.动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态度、习惯、意志等明显低于“能力不足型”的学生,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能学但不想学。
四、对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由于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导致化学学困生有不同的类型,因而我们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于畏难情绪严重型的学困生
找出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后,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心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化抽象为形象,如在学习原子时,采用自制教具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学生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予以理解掌握。另外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让他们“接触化学感受化学”我将他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演示一些漂亮的实验,调动他们动手去做实验,甚至给他们看爆炸试验,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刺激。
2.对能力不足型的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由于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且意志坚强,所以转化的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的补救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暴露学生的思维,暴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纠正其错误,并指导其对某些知识的分析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习兴趣。方法之二为在新课讲解给前先辅导一些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扫除知识障碍。这种开小灶的形式特别有效,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接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真心的尊敬老师,从而爱上你的课。
3.对动力不足型的学困生
这类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意志力较差,对学习没有热情,学习上无动力。有的家长对子女不抱太大希望,这也是学习无动力的重要原因。对动力不足学生的转化,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和责任。通过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学困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对待此类学生应因人而异,通过了解掌握他们存在的弱点然后再通过个别辅导激励的方法来予以转化。
4.对整体困难型的学困生
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了改变这些学生,首先应理顺出一些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化学方程式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记忆,这种方法看似笨,但对这些学生其实很有效。因为这些学生学习被动,不知自己该学什么,因而教师应给他们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让其有事可做。从而使这些学困生开始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进而达到转困的目的。
五、对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思考
关于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的问题,是我校课题组成员在2020年度教学实践方面的一些研究,具体可总结出实践中转化学困生的基本思路为:了解学生特点→确定转化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学习确定思考方法的可行性→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反复实践。总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特点找准学困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一种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充分接触中了解学生的各自特点,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生的弱点及个性特点入手,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最适用的方法。
2.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会肯定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力争使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及优点,进而帮助学生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尽可能地发挥其潜能。
3.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与“歧视”,许多学困生正是在长期的缺乏爱而产生的。因此,在学困生的身上应更加倾注关爱之情,它所起的作用就显而易见的。
4.善始善终,坚持不懈
教师应该明确的时: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此时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