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注重数感培养 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作者】 李得智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小学



【正文】  【摘 要】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既要全面增强学生知识积累,又要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更要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在数学教学培养计划中,数感培养是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痕化完成数感培养以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可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出发点与落脚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数感培养较为重要,能够增强对数的概念、属性、特征、本质及应用方面的深度理解,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可有效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如何能够更好实施无痕化的数感培养教学,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无痕培养数感以有效提升素养方面的可行策略。
  一、引入生活经验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首要思想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观察到数的量变与质变,掌握抽象变化所引发的具象意义,掌握数量关系间的关联。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数量关系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从而引发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考,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能够深度感悟存在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自觉形成更有效的数量转换思想,培养可靠数感。例如在开展1~5数字减法知识教学时,教师可首先板书简画五颗糖果,让学生自己数出糖果数,然后去掉其中一颗,向学生询问剩下几颗糖果,待学生相继回答出数字4后,再去掉一颗,继续询问剩余糖果数。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到数的减法就是在原有物的基础上去掉某一部分,用数字变化来表达数量关系变化的应用更加深刻。
  二、加强数学活动
  数学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观察与思考,感知数学奥妙,合理应用数学知识,科学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的应用应结合更多的数学活动来完成,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发散性思维,认知应用数学所产生的神奇效果,不断增强数感培养。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增强学生自主操作,增加数学实践能力,促成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的同步提升。如在开展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小学生在自己家中完成客厅地面面积的测量,然后列出80×80cm、40×60cm、60×60cm等不同尺寸及花色的瓷砖,让大家来设计如何铺设更好看的瓷砖,并算一算应该用多少块瓷砖。随着活动的开展,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大增,主动在父母的帮忙下完成面积测量与计算,活动成果明显,学生在其中既增强了数感的培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推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三、构筑交流渠道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受限于自身年龄特点,往往不能深刻理解本质,常停留在表层概念的认知与理解。为培养小学生数感,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增加探究讨论环节,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小学生扩大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对某一知识点展开讨论,增进大家的全面理解。在合理的交流渠道的构建中,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激发,数感也会相应增强,同时通过讨论交流与其他同学交换了想法,有效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如在开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个课堂实验,要求同学们使用确定边长的多个正方体组装成一个长方体,并计算长方体体积。教学中可取24个正方体,边长均为1cm,来拼装长方体,从而明确长方体体积为24cm3 。在拼装过程中,小学生记录了自己得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三边长度,有的是8、1、3;有的是4、2、3等等。教师随后要求同学们与同桌的结果相比较,大家发现虽然体积相同,但是长方体的形态却有很多不同。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示大家可使用自己的长宽高数据进行加、减、乘等运算,探究不同形态长方体体积一致的秘密。最终,同学们在与其他人的讨论中,知道了长宽高数据的乘积相等,进而得到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的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起到了很大作用,大家对数与数量关系的感悟也有了更多的改变,基于理性思维下的交流讨论、人际交往等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活用数字转化
  数学知识讲求逻辑思维,充满了灵活变化,但很多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还不能完全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变化规律的重要性。因此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数字王国中的神奇现象,即很多数与数量的关系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要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就需要积极对数字的转化等变化有较深刻的理解。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不同数字之间因为存在和、差、积、商等等值转化结果,使得数字的应用更加灵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或日常生活中,可运用简单的估算、联想、转化等不同方法得到数的其他表现形式,思维也会在数字转化中变得更加活跃敏捷。如在开展分数除法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合理手段让小学生明确数与数量关系的转化转换现象。可设计问题:小明的生日快到了,很多同学准备为他送生日礼盒,如果一个礼盒需要1/3米彩带包装,那么3米长的彩带能包装多少礼盒。教师教学中,可先帮助同学们回顾知识点:数字“1”可分成任意等分,就构成了分数。随后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会迅速联想到首先将1米转化为3个1/3,然后由1+1+1=3得到9个1/3相加等于3米,从而可得到分数除法的正确表达3÷1/3=9,得到最后的结果。在这样的自我思考、推导、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计算后,学生对数的灵活转化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其数感能力,有效提升了独立思考等核心素养。
  教师应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为此,教师可通过引入生活经验、加强数学活动、构筑交流渠道、活用数字转化等策略有序推动学生数感培养工作的进展,真正对提升核心素养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登竹.培养好学生的数感,数学教、学皆轻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
  [2]林小云.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感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3]]朱立明,马云鹏. 聚焦数学核心内容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研究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