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见淑花
【机构】 陕西省岐山县西机学校
【正文】 【摘 要】 比较阅读法是最佳的语文阅读方法之一。它能有效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反思自己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举例分析了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比较阅读法;求异同;探究意识
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因此,“比较”也被心理学列为思维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一、什么是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对存在着可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读解,并由此理清彼此关系上的异同,最终加深理解的阅读活动和过程。
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大家都承认,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我们只了解观察一种事物,我们的视野就受到限制,思路就容易僵化,只有把或多或少有某些类似之处或某些联系的事物摆在一起,加以观察,加以对比,我们才能够发现各个事物的优缺点,对我们自已比较熟悉的事物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什么应该保留,什么应该扬弃,什么应该改进,什么应该补充,一目了然,毫无滞碍。”季老的话,精要地道出比较阅读的内核:由于有了可供比较的参照系,因此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更深入、更全面、更准确。
二、下面举例分析比较阅读法在语文阅读中的运用
I、通过比较阅读法分析人物形象
在《氓》这篇课文中,学生提出疑问,看不出“亦已焉哉”体现出女主人公的清醒坚强。于是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弃妇”形象。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比较读法分析了以下几位“弃妇”形象的异同点。
中国宋代《铡美记》中秦香莲被陈世美抛弃后,一路上遭遇迫害,忍气吞声,最后在包拯的帮助下,才将陈世美告上公堂。
古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美狄亚,为了帮助心上人伊阿宋,盗走金羊毛,背叛父亲, 杀死弟弟,一路历尽艰辛,流亡到科任托斯, 又养育了两个儿子之后,却遭到伊阿宋的背叛与驱逐。走投无路、悲愤难抑的美狄亚于是制定了残忍的报复计划,毒死了公主新娘和她的父亲,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了失去新娘、断绝子嗣的丈夫伊阿宋独自痛苦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角安娜原来是一名政府要员的贵夫人,却在一次旅行中跟英俊的军官维朗斯基坠入情网,返家后仍然偷情。此事后来被丈夫卡伦汀发现,安娜要求离婚被拒,卡伦汀威胁她将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投奔维朗斯基,过了一段短时间的幸福快乐生活,但不久维朗斯基便对这段情感到厌倦,渴望重新恢复在军中无拘无束的日子。安娜则日益思念爱子,最后在绝望中撞火车自杀。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她们都是贤淑美丽、聪敏过人的。更重要的是她们对待爱情都是忠贞不二的,但是她们最终都没能逃脱被遗弃、失去一切的命运。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面对抛弃,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 使她们做出不同的抗争。面对抛弃,秦香莲 忍气吞声,美狄亚毁灭性复仇,安娜结束自 己的生命。通过比较阅读法,学生更能深入体会《氓》中的女主人那一句“亦已焉哉”的 真正含义。面对青梅竹马的氓的抛弃,相对前面的“弃妇”,女主人公的一句“亦已焉哉” 足见她的清醒与刚强。
2、通过比较阅读法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 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在教学过程中,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些类似的例子,通过比较阅读法,探讨同是悲剧,中外不同的结尾设计。
学生主要比较以下几部文学作品。中国文学作品除了《孔雀东南飞》结尾的鸳鸯和鸣,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是双双化 蝶,《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结尾是鹊桥相会,同样是爱情悲剧,同样是遭到封建家长的破坏,同样是今生无缘相聚,但在结尾处,都借助外力作用,使用神话色彩,以喜剧的形式结尾,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外国文学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能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男女主人公都死了。《哈姆雷特》的结局是哈姆雷特死了,国王死了,王后死了,哈姆雷特的恋人也死了,所有相关的人物都死了。这两部作品的结局都是尸体叠着尸体,让读者真正感受到故事的悲惨。通过比较阅读法,学生明白了中西文学作品的结构的异同。
同时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外文学作品悲剧的结尾的不同,更深层次地挖掘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甚至是一切艺术, 昭示着一个民族的情感生活。情感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所以能超越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含有一贯的普遍性。但是,文学也能表现每个民族的特殊性格,表现出各个民族由于血统、习惯、环境等的不同而呈现出的各自极具个性化的色彩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重视对立矛盾之间的相互渗透、弥补、转 化和自行调节,以保持整个机体、结构的动态的平衡、稳定。中国文化是内陆型的,是一 种保守型的文化,缺乏怀疑和否定的力量,中国人往往对不合理的东西采取容忍态度, 反对矛盾冲突。因此,中国的悲剧往往以喜剧形式结尾,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是冲突的和解。但是,这种令人高兴的结局一般不是主人公自己争取的,而是借助一种外在力量实现的,来满足大众“皆大欢喜”的要求。而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开始就有海洋文化 和商业文化的特征,崇尚个性和自由,富于冒险和开拓,讲求力量和技术,具有批判精神、怀疑态度和否定勇气。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他们都强调以斗争求和谐。所以 西方悲剧的结局是英雄用生命去斗争,以证明斗争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是冲突的白热化,结局往往是“尸体叠着尸体”的悲惨场面。
可见,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能有效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反思自己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总之,比较阅读法只是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中的一种。在信息量激增的今天,它可以促使学生不是停留在接受性继承性的阅读上,而是扩大阅读面,加大阅读量,开阔了视野。在阅读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比较阅读法;求异同;探究意识
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因此,“比较”也被心理学列为思维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一、什么是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对存在着可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读解,并由此理清彼此关系上的异同,最终加深理解的阅读活动和过程。
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大家都承认,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我们只了解观察一种事物,我们的视野就受到限制,思路就容易僵化,只有把或多或少有某些类似之处或某些联系的事物摆在一起,加以观察,加以对比,我们才能够发现各个事物的优缺点,对我们自已比较熟悉的事物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什么应该保留,什么应该扬弃,什么应该改进,什么应该补充,一目了然,毫无滞碍。”季老的话,精要地道出比较阅读的内核:由于有了可供比较的参照系,因此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更深入、更全面、更准确。
二、下面举例分析比较阅读法在语文阅读中的运用
I、通过比较阅读法分析人物形象
在《氓》这篇课文中,学生提出疑问,看不出“亦已焉哉”体现出女主人公的清醒坚强。于是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弃妇”形象。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比较读法分析了以下几位“弃妇”形象的异同点。
中国宋代《铡美记》中秦香莲被陈世美抛弃后,一路上遭遇迫害,忍气吞声,最后在包拯的帮助下,才将陈世美告上公堂。
古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美狄亚,为了帮助心上人伊阿宋,盗走金羊毛,背叛父亲, 杀死弟弟,一路历尽艰辛,流亡到科任托斯, 又养育了两个儿子之后,却遭到伊阿宋的背叛与驱逐。走投无路、悲愤难抑的美狄亚于是制定了残忍的报复计划,毒死了公主新娘和她的父亲,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了失去新娘、断绝子嗣的丈夫伊阿宋独自痛苦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角安娜原来是一名政府要员的贵夫人,却在一次旅行中跟英俊的军官维朗斯基坠入情网,返家后仍然偷情。此事后来被丈夫卡伦汀发现,安娜要求离婚被拒,卡伦汀威胁她将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投奔维朗斯基,过了一段短时间的幸福快乐生活,但不久维朗斯基便对这段情感到厌倦,渴望重新恢复在军中无拘无束的日子。安娜则日益思念爱子,最后在绝望中撞火车自杀。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她们都是贤淑美丽、聪敏过人的。更重要的是她们对待爱情都是忠贞不二的,但是她们最终都没能逃脱被遗弃、失去一切的命运。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面对抛弃,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 使她们做出不同的抗争。面对抛弃,秦香莲 忍气吞声,美狄亚毁灭性复仇,安娜结束自 己的生命。通过比较阅读法,学生更能深入体会《氓》中的女主人那一句“亦已焉哉”的 真正含义。面对青梅竹马的氓的抛弃,相对前面的“弃妇”,女主人公的一句“亦已焉哉” 足见她的清醒与刚强。
2、通过比较阅读法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 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在教学过程中,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些类似的例子,通过比较阅读法,探讨同是悲剧,中外不同的结尾设计。
学生主要比较以下几部文学作品。中国文学作品除了《孔雀东南飞》结尾的鸳鸯和鸣,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是双双化 蝶,《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结尾是鹊桥相会,同样是爱情悲剧,同样是遭到封建家长的破坏,同样是今生无缘相聚,但在结尾处,都借助外力作用,使用神话色彩,以喜剧的形式结尾,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外国文学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能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男女主人公都死了。《哈姆雷特》的结局是哈姆雷特死了,国王死了,王后死了,哈姆雷特的恋人也死了,所有相关的人物都死了。这两部作品的结局都是尸体叠着尸体,让读者真正感受到故事的悲惨。通过比较阅读法,学生明白了中西文学作品的结构的异同。
同时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外文学作品悲剧的结尾的不同,更深层次地挖掘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甚至是一切艺术, 昭示着一个民族的情感生活。情感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所以能超越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含有一贯的普遍性。但是,文学也能表现每个民族的特殊性格,表现出各个民族由于血统、习惯、环境等的不同而呈现出的各自极具个性化的色彩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重视对立矛盾之间的相互渗透、弥补、转 化和自行调节,以保持整个机体、结构的动态的平衡、稳定。中国文化是内陆型的,是一 种保守型的文化,缺乏怀疑和否定的力量,中国人往往对不合理的东西采取容忍态度, 反对矛盾冲突。因此,中国的悲剧往往以喜剧形式结尾,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是冲突的和解。但是,这种令人高兴的结局一般不是主人公自己争取的,而是借助一种外在力量实现的,来满足大众“皆大欢喜”的要求。而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开始就有海洋文化 和商业文化的特征,崇尚个性和自由,富于冒险和开拓,讲求力量和技术,具有批判精神、怀疑态度和否定勇气。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他们都强调以斗争求和谐。所以 西方悲剧的结局是英雄用生命去斗争,以证明斗争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是冲突的白热化,结局往往是“尸体叠着尸体”的悲惨场面。
可见,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能有效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反思自己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总之,比较阅读法只是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中的一种。在信息量激增的今天,它可以促使学生不是停留在接受性继承性的阅读上,而是扩大阅读面,加大阅读量,开阔了视野。在阅读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