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灵动

【作者】 多杰卓玛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英努乎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舞台。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合理对待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的“创造”加以引导,让数学课堂逐渐灵动起来。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并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灵动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渐灵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思的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俗话说:当问则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灵动更有效呢?
  一、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处于一种“无疑”的状态,这很不利于思维的培养。前不久,一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他让学生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接着做了简单的比较和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传统的教法都是这样的,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学生剪拼完成后可以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二、在梗阻处引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或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笔者曾听过一节“送教下乡”的课,课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280本书,六(4)班和六(5)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们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2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2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2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280当成了相差数。
  三、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按照自己的预设用统一的模式去教学。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在《空间与图形》这个板块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频繁,如练习画直角、锐角、钝角,一组平行线、一组垂线……但往往会画成同一个模式,如出自一人之手。有一次我要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边水平而另一条边竖直,我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嫣然一笑,很快拿起笔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在疑难处探问
  学生接触到复杂的数量关系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前不久的一次数学小测验,试卷最后一道拓展题“甲乙两仓库共存粮92吨,从甲仓运出28吨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4倍少6吨,甲仓原来存粮多少吨?”学生愁眉不展,思维一时陷入混乱。我提示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可结果仍无人得分。经过调查反馈得知孩子们线段图都画错了。因为只有正确的线段图才能准确地反应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于是我在评卷引导画线段图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应先画哪个仓库存粮数?”(甲仓)“运出前的还是运出后的?”(运出后的)“为什么?”(运出后的才是一倍的数)“接下来该画什么﹖”“怎样完善?”然后自查互查线段图,还要求看着图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正确理解了数量关系,很快就会用算术方法或者列方程解答出来。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在关键处点问
  例如,一次练习课上,我们遇到了这样一道题:有三种计算器,分别是135元/台、157元/台、208元/台,用3000块钱买16台同样的计算器,可以怎么买?
  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可以用每台的价钱分别乘16,成得的积与3000进行比较,如果小于3000,就可以买;如果大于3000就不能买。”这是常规的解法,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但这时,小光偷偷地举起了小手,对我说:“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法比较麻烦,我有比较省事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算买16台中间的计算器需要多少钱。如果157×16的结果小于3000,那么第一种计算器就不用算了。如果157×16的积大于3000,那么第三种计算器就不用算了。”说完后,我没有立刻表扬这个学生,而是问其他同学这种方法是否可行。“老师,我认为不行,如果你不一一计算,怎么能知道哪种能买呢?”“老师,我认为直接算第二种可以!因为第二种计算器比第一种贵,如果第二种能买的话,那么不用算,第一种肯定能买!”此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点头,十几秒后,一半的学生表示同意,几十秒后,绝大多数学生都点头。此时,我适时引导:“其实,小光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题的思路,同学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希望下次你们也可以为大家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将课堂打造成充满乐趣、智慧、创造性的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掌握知识、获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