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作者】 蒋 丽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十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德育工作是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德育工作对于学生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因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就成为了初中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本文就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就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要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我国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能够通过该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也必须要基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效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没有考虑到该教学方法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而没有认识到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一味让学生背诵枯燥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对其灵活运用,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效果就得不到凸显。
  (二)教学方法不当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活动化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进度等限制,活动往往很难开展,或者活动仅限于教师简单的问、学生只需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的形式,没有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讨,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三)教师素养缺失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作为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会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直接影响。可是目前我国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首先,很多教师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就存在不足和缺陷,无法对学生起到正面的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足,虽然其具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但是教学能力比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会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法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导致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和乏味。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要设置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方面需要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列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另一方面,必须依据课标,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并且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核心素养在其中的渗透效果,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达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时,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素养融入到教学目标中,致力于培养让学生自觉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国家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教师还能够在教学内容的讲述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融合,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有效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教学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学习情境,将教学的内容与情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充分融入到该情境中,在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时,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并且播放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片段。这样就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自身实际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我成长中的学习问题。通过这节课,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相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或案例教学法等,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时,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素养融入到教学中,把教学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生活化。一方面,教师结合学生身边违纪违法等非正义行为和不公平现象,让学生分组探究公平正义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加强学生对公平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结合自身经历的“不公平”及采取的积极行动,以此来接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由于其自身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材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师素养也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必须要基于核心素养,必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教材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42-43
  [3]沈捷.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名师在线,2018(36):54-55
  [4]唐培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4):37-38
  [5]苏联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22):58+60
  [6]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