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开放题有效设计的方法探寻
【作者】 孙富军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麻栗镇阿月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既要精心设计这类题目,又要营造氛围,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思维在开放训练中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放题;有效设计
在强调创新思维培养的今天,开放题进入了我们视野。由于这种题型具有开放思维的功能,故而在新课改中得到了广泛推崇。那什么是数学开放题呢?从实践中看,就是指那些具有“三不”特征的题型,即条件不完备,解法不唯一,答案不确定的数学题,它与常见的、规范的数学题相比,具有较明显的其他特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绝大部分题目条件完备、解法单一、答案唯一,因而具有封闭性。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思维封闭性,甚至僵化,不灵活,让数学这个培养思维的沃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加强开放题的实践运用,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必要的开放题,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本文从分析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入手,谈谈开放题的有效设计的实践方法。
一、从条件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我们知道,数学问题大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条件和问题。条件又称已知,问题又称结论。那怎么进行条件开放设计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改变或减少的已知条件的方式,使题目中的条件不足或有余。这样设计,不是以影响学生解题思维为目的,而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来选择我们需要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根据其概念,条件开放题可分这样两类:
(一)条件有余的设计。设计条件有余的开放题,就是培养学生从众多数学信息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样的题型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筛选、甄别、分析信息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从信息社会中找到需要的信心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已知,A点到O点的距离是B点与O点距离3倍,B点离O点0.6千米,AB之间的距离1千米,A点到O点的距离需要走20分钟,求B点与O点的距离是A点与O点距离的百分之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条件多余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筛选问题,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尽可能地从众多己知条件中排除没有相关性的条件,减少干扰。这样才能让学生不受表面现象诱惑而失去方向,也能抓住问题本质,进行甄别性分析,从而找到需要的信息为我解决问题。从这道题目看,有几种解法,这样的解法经历,在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条件不足的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条件不足的开放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寻找条件的补充能力,这是促进学生有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的应用意识的形成,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中更具有挑战性。例如,动物运动会上有斑马30匹,成年的占40%。在赛跑场上,有60%的参加了比赛,而且实力不俗。其余的观看,问有几匹成年斑马能取得较好名次?对于这样的题型,从问题看,与几个条件来推断,都没有直接联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补足合适的条件,找到因果关系,才能让学生找到解决路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条件,但要注意条件的合适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补足。
二、从结论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设计开放题,从结论入手,也是不错的选择。设计这类的开放题,就称之为结论开放的开放题。其设计方法就是改变应用题的结论。传统应用题答案是唯一的,结论也就是唯一的。而设计结论开放的应用题,就要隐去封闭题的做法,使其结论多样化,或者具有不确定性。
如你认为1+1=?的正确答案是多少?这就是一道结论开放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首先的反应是考虑进位制的变化,选十进位制的是1+1=2正确,选二进位制的则是1+1=10正确,选择考虑量的变化因素时,认为生活中1群羊加1群羊还是1群羊,两支部队合并后还是一支部队,即1+1=1正确,进一步选择考虑环境的变化时,物理学家进行证实,相同质量的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时,会发出泯灭现象,1+1=0。这种根据变化了的条件找出答案的过程,进一步地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从解法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从解法入手设计开放题,这实际是一种“倒行逆施”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笔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从解法入手设计,并不是设计一题多解,但二者却又有很大联系,但更多的是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需要创新思维,充分考虑解法的可行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解题时变换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数学实践的能力。这如小学生解答4-5+225=?就是一道解法开放题?按一般的方法,在小学阶段4减5不够减,学生会认为有错误。于是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把减去5看作是整个算式里减去5,怎么算,学生想到了用加法交换律计算,把加225和减5交换位置,变为4+225-5=?还有的提出在4的前面加上一个大于5的数,在225的后面减去相同数,用x代表这个数则变为x+4-5+225-x等于多少?
四、从综合性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设计这类开放题,难度更大,涉及到题中的条件、问题、策略的开放问题。在这儿不作具体探讨,原因是这类题型对学生要求也很高,需要学生自己假设和寻找,去完成问题解决。如:画一个面积是64平方厘米的图形。象这样的题型,开放程度大,画什么形状,怎样画,画多大,都需要学生自我设计。过大的开放性,往往会让人找不到方向。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题,方法是多样的。在全面新课改的当下,我们应强化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尽量做好开放题的设计,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夏一心,小学数学开放题科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8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放题;有效设计
在强调创新思维培养的今天,开放题进入了我们视野。由于这种题型具有开放思维的功能,故而在新课改中得到了广泛推崇。那什么是数学开放题呢?从实践中看,就是指那些具有“三不”特征的题型,即条件不完备,解法不唯一,答案不确定的数学题,它与常见的、规范的数学题相比,具有较明显的其他特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绝大部分题目条件完备、解法单一、答案唯一,因而具有封闭性。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思维封闭性,甚至僵化,不灵活,让数学这个培养思维的沃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加强开放题的实践运用,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必要的开放题,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本文从分析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入手,谈谈开放题的有效设计的实践方法。
一、从条件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我们知道,数学问题大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条件和问题。条件又称已知,问题又称结论。那怎么进行条件开放设计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改变或减少的已知条件的方式,使题目中的条件不足或有余。这样设计,不是以影响学生解题思维为目的,而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来选择我们需要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根据其概念,条件开放题可分这样两类:
(一)条件有余的设计。设计条件有余的开放题,就是培养学生从众多数学信息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样的题型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筛选、甄别、分析信息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从信息社会中找到需要的信心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已知,A点到O点的距离是B点与O点距离3倍,B点离O点0.6千米,AB之间的距离1千米,A点到O点的距离需要走20分钟,求B点与O点的距离是A点与O点距离的百分之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条件多余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筛选问题,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尽可能地从众多己知条件中排除没有相关性的条件,减少干扰。这样才能让学生不受表面现象诱惑而失去方向,也能抓住问题本质,进行甄别性分析,从而找到需要的信息为我解决问题。从这道题目看,有几种解法,这样的解法经历,在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条件不足的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条件不足的开放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寻找条件的补充能力,这是促进学生有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的应用意识的形成,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中更具有挑战性。例如,动物运动会上有斑马30匹,成年的占40%。在赛跑场上,有60%的参加了比赛,而且实力不俗。其余的观看,问有几匹成年斑马能取得较好名次?对于这样的题型,从问题看,与几个条件来推断,都没有直接联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补足合适的条件,找到因果关系,才能让学生找到解决路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条件,但要注意条件的合适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补足。
二、从结论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设计开放题,从结论入手,也是不错的选择。设计这类的开放题,就称之为结论开放的开放题。其设计方法就是改变应用题的结论。传统应用题答案是唯一的,结论也就是唯一的。而设计结论开放的应用题,就要隐去封闭题的做法,使其结论多样化,或者具有不确定性。
如你认为1+1=?的正确答案是多少?这就是一道结论开放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首先的反应是考虑进位制的变化,选十进位制的是1+1=2正确,选二进位制的则是1+1=10正确,选择考虑量的变化因素时,认为生活中1群羊加1群羊还是1群羊,两支部队合并后还是一支部队,即1+1=1正确,进一步选择考虑环境的变化时,物理学家进行证实,相同质量的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时,会发出泯灭现象,1+1=0。这种根据变化了的条件找出答案的过程,进一步地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从解法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从解法入手设计开放题,这实际是一种“倒行逆施”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笔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从解法入手设计,并不是设计一题多解,但二者却又有很大联系,但更多的是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需要创新思维,充分考虑解法的可行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解题时变换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数学实践的能力。这如小学生解答4-5+225=?就是一道解法开放题?按一般的方法,在小学阶段4减5不够减,学生会认为有错误。于是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把减去5看作是整个算式里减去5,怎么算,学生想到了用加法交换律计算,把加225和减5交换位置,变为4+225-5=?还有的提出在4的前面加上一个大于5的数,在225的后面减去相同数,用x代表这个数则变为x+4-5+225-x等于多少?
四、从综合性入手进行开放题设计
设计这类开放题,难度更大,涉及到题中的条件、问题、策略的开放问题。在这儿不作具体探讨,原因是这类题型对学生要求也很高,需要学生自己假设和寻找,去完成问题解决。如:画一个面积是64平方厘米的图形。象这样的题型,开放程度大,画什么形状,怎样画,画多大,都需要学生自我设计。过大的开放性,往往会让人找不到方向。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题,方法是多样的。在全面新课改的当下,我们应强化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尽量做好开放题的设计,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夏一心,小学数学开放题科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