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周曰生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身体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综合体,包括体力、智力和心力。其中,智力是能力的灵魂,因而成为学科能力的核心。我们认为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可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关键词】 高中地理;能力;地理观念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
1.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识记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其它知识的支撑点与“迁移基地”,是发展高一级层次能力、领悟教材思想观点的必要条件。因此,依据 大纲,加强识记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2.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
第一层次。认识(认得或看到)某种关系,即看出单个事实、概念与一般原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看到某个事实、概念的工具作用。即看到(认识)一个物体、过程、思想、(包括概念)能够用来达到某种意图、目标或者用来解释某种现象。第三层次。领悟到原理及其构成过程及方法。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靠地记住它;同样,也只有理解了的理论,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3.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二是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学习结构主义理论,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不仅能大大提高知识教学效率,而且还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分析判断能力。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2.综合(概括)能力。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毛泽东)。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我们认为,只有全体学生都树立与健全基本的地理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地理行为习惯,其地理教学才算是全面完成(认知领域)地理教学任务,才算是成功的地理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学地理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才能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地位。我们认为当前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1.整体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
2.生态观念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3.人口观念正确认识“人口”与“人手”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均资源观念,从小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与评价计划生育政策。
4.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既满足当地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满足其自身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包容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地地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人关系”,而且明确表露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之家”等整体思想和全球观念。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地理教学的一条重要主线。
为适应社会发展,地理教学中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加强竞争观念、国家与民族观念、劳动观念、效率观念和科学观念等的教育,努力使学生建立、健全现代观念。
【关键词】 高中地理;能力;地理观念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
1.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识记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其它知识的支撑点与“迁移基地”,是发展高一级层次能力、领悟教材思想观点的必要条件。因此,依据 大纲,加强识记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2.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
第一层次。认识(认得或看到)某种关系,即看出单个事实、概念与一般原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看到某个事实、概念的工具作用。即看到(认识)一个物体、过程、思想、(包括概念)能够用来达到某种意图、目标或者用来解释某种现象。第三层次。领悟到原理及其构成过程及方法。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靠地记住它;同样,也只有理解了的理论,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3.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二是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总结出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学习结构主义理论,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不仅能大大提高知识教学效率,而且还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分析判断能力。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2.综合(概括)能力。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他们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毛泽东)。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我们认为,只有全体学生都树立与健全基本的地理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地理行为习惯,其地理教学才算是全面完成(认知领域)地理教学任务,才算是成功的地理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学地理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才能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地位。我们认为当前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1.整体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
2.生态观念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3.人口观念正确认识“人口”与“人手”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均资源观念,从小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与评价计划生育政策。
4.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既满足当地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满足其自身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包容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地地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人关系”,而且明确表露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之家”等整体思想和全球观念。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地理教学的一条重要主线。
为适应社会发展,地理教学中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加强竞争观念、国家与民族观念、劳动观念、效率观念和科学观念等的教育,努力使学生建立、健全现代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