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作者】 姚小华
【机构】 广西北流市塘岸镇长塘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是数字,因此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数感十分重要。数感简单来讲就是学生对数字产生的感觉,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数字在运算过程中产生的理解,也包括對数字的大小顺序、表达方式等的感知,学生数感的形成会促使他们运用量化的方式看世界,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数感;表达方式
就当前教学情况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运用的方式都较为封闭,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对技能、技巧的讲授,侧重于题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和生活实际有所脱节。一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存在一定困难。随着课程改革实施,越来越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意识,发挥数学价值,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一、建立和生活实际间的联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具有多样性,对于未知事物有充满了好奇心,并且会主动进行想象。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进而形成全新的认知体系,这种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深化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同时也能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列举这样的例子,如妈妈每天买菜需要十元钱,卖水果也需要十元钱,那么妈妈一天需要花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数字的感性认知,逐渐形成数感。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为了获取具体的结果,而是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数字概念,增强对数字的感知与体验。在培养数感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运用传授方式,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探索、体会、发现,感受到数学就存在周围,并运用数字知识解释具体现象,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进而构建数感。
二、积极开展数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确定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然后按照教材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复习,有效思考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学生数感在学习中的建立能够使数学学习变的更高效,数学互动便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课堂平台的优势,促进学生实践、探究的开展。[3]例如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五个不同学生的学号进行记忆,在记忆完结束之后再进行复述,逐渐建立数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学生,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对数字有更清晰的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物体进行丈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长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置固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内容探索,如测量一下花坛的长度,测量一下教学楼和教学楼之间的距离,在测量之后可以对不同距离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活动的方式,学生会对数的概念有更清晰认识,形成较好的数感。
三、实行小组活动
数感是内心产生的一种具体感受,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学生的个性、能力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相同学习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速度较快,思维敏捷,有的学生反应速度较慢,需要抓耳挠腮去想,这些都和学生的数学素养紧密相关。对于反应速度较快的学生而言,他们总是能够运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学习数学知识,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正确感知,进而形成较好的数感。[4]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创造相应条件,而小组合作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氛围在,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发散,逐渐受到启发,进而在相互协作中共同进步,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例如在学习1到5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都在哪里看到过1这个数字?有的学生会说在电话号码中见过,有的学生会说在超市中见过,有的学生会说在时钟上见过,有的学生也会说在衣服上见过,这种数感的培养方式结合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同时能够加强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有效培养。
四、加强应用练习
数感是在逐渐学习中形成的一种技能,对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更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导、启发必不可少,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数感的形成有较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练习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实现学生感官的充分参与,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发挥。[5]当然学生在练习中,练习的范围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同走进超市,看一下在家长卖完东西之后,超市的售货员是怎样称重,并且称重之后,价签上会有怎样具体显示。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也知道他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回到家中丈量一下家中物体的角度是多少,并且做好相关记录,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角度有所了解,提升学生的数感。
结语
总之,数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一种具体呈现,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学生数感的形成能够提升学习自信,在课堂中表现的更积极、主动,使数学学习更具时效性,同时也能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峰.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感[J].江西教育,2018(33):52-53.
[2]黄丽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8(75):87.
[3]邹树红.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9):136.
[4]陈恩慈.数感不止简单数一数——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数感的发展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4):101-102.
[5]金怡婷.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发展[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000(008):P.63-64.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数感;表达方式
就当前教学情况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运用的方式都较为封闭,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对技能、技巧的讲授,侧重于题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和生活实际有所脱节。一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存在一定困难。随着课程改革实施,越来越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意识,发挥数学价值,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一、建立和生活实际间的联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具有多样性,对于未知事物有充满了好奇心,并且会主动进行想象。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进而形成全新的认知体系,这种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深化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同时也能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列举这样的例子,如妈妈每天买菜需要十元钱,卖水果也需要十元钱,那么妈妈一天需要花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数字的感性认知,逐渐形成数感。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为了获取具体的结果,而是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数字概念,增强对数字的感知与体验。在培养数感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运用传授方式,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探索、体会、发现,感受到数学就存在周围,并运用数字知识解释具体现象,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进而构建数感。
二、积极开展数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确定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然后按照教材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复习,有效思考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学生数感在学习中的建立能够使数学学习变的更高效,数学互动便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课堂平台的优势,促进学生实践、探究的开展。[3]例如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五个不同学生的学号进行记忆,在记忆完结束之后再进行复述,逐渐建立数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学生,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对数字有更清晰的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物体进行丈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长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置固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内容探索,如测量一下花坛的长度,测量一下教学楼和教学楼之间的距离,在测量之后可以对不同距离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活动的方式,学生会对数的概念有更清晰认识,形成较好的数感。
三、实行小组活动
数感是内心产生的一种具体感受,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学生的个性、能力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相同学习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速度较快,思维敏捷,有的学生反应速度较慢,需要抓耳挠腮去想,这些都和学生的数学素养紧密相关。对于反应速度较快的学生而言,他们总是能够运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学习数学知识,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正确感知,进而形成较好的数感。[4]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创造相应条件,而小组合作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氛围在,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发散,逐渐受到启发,进而在相互协作中共同进步,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例如在学习1到5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都在哪里看到过1这个数字?有的学生会说在电话号码中见过,有的学生会说在超市中见过,有的学生会说在时钟上见过,有的学生也会说在衣服上见过,这种数感的培养方式结合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同时能够加强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有效培养。
四、加强应用练习
数感是在逐渐学习中形成的一种技能,对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更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导、启发必不可少,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数感的形成有较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练习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实现学生感官的充分参与,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发挥。[5]当然学生在练习中,练习的范围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同走进超市,看一下在家长卖完东西之后,超市的售货员是怎样称重,并且称重之后,价签上会有怎样具体显示。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也知道他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回到家中丈量一下家中物体的角度是多少,并且做好相关记录,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角度有所了解,提升学生的数感。
结语
总之,数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一种具体呈现,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学生数感的形成能够提升学习自信,在课堂中表现的更积极、主动,使数学学习更具时效性,同时也能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峰.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感[J].江西教育,2018(33):52-53.
[2]黄丽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8(75):87.
[3]邹树红.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9):136.
[4]陈恩慈.数感不止简单数一数——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数感的发展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4):101-102.
[5]金怡婷.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发展[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000(008):P.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