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 王云飞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司徒幼儿园



【正文】  幼儿心里健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现在的孩子,偏执、任性、孤僻、自卑、焦虑、嫉妒、自我、善于攻击、不会与人交往等现象,已成为孩子性格中突显的缺陷,从媒体报道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件件令人痛心的悲惨事件,可以看到他们还未成人或刚刚成人,仅仅因为一些小事就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生命,足以让我们深思,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几年来,我园也始终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关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爱孩子是做好心理健康数育工作的基础,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孩子心理健康最珍贵的营养。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他们往往会因自理能力差,对亲人的依恋、不熟悉环境等原因,而产生焦虑和不安。这时,老师要会向妈妈一样亲切的呼唤孩子的乳名,给孩子一个深深的拥抱、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赞许的目光,喂他们吃饭、陪他们睡觉等等,这样就能让孩子感到亲切和温暖,把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摆脱焦虑的心理,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指责,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二、友好合作,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互相谦让,尊重他人是幼儿交往之间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同时我们还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礼让、学会等待、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使幼儿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互相谦让,尊重他人。
  三、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幼儿心理健康工作,除了教师的努力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尤为重要。当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心理的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和对方取得联系,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商讨对策,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才能杜绝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比如:我园有个孩子刚入小班时,老师就发现这个孩子我行我素,对于老师的劝告置之不理,习惯一个人玩耍,时不时搞一些“破坏”活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还随地大小便,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针对孩子的这些表现,班级老师及时找家长进行沟通。起初,家长并不在意,只是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在家娇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让老师多费费心。于是,老师就把孩子一日活动中的表现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还让家长深入班级跟班观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分析,进行比较,几次过后,家长确实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表现,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患有轻度自闭症,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方治疗,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事实证明:只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的心理达到健康发展。
  四、开展挫折教育,发挥激励因素
  挫折教育是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形象直观,善于模仿,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采用竞赛的形式,鼓励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有勇气、有信心、敢于挑战自我,锻炼他们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作风。还抓住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进行随机教育,来体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从而提高幼儿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只有把根扎直,才能把形塑好,孩子才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