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作者】 于丽娜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是早期教育中学生性格养成和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熏陶,能够进一步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并使小学生在音乐的感知下,产生正确的审美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对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落实。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 音乐课堂;合唱能力;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将单独的音乐表达近些了充分的融合,是对个体音乐美的整理,也是对集体音乐美的体现。同时,在集体音乐美的感知下,也能够营造出积极的音乐氛围和人文氛围,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素养塑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合唱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首要问题仍是学生的合唱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使然”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这样一种学习是充满喜悦的,也是主动的。但是当13前合唱教学并没有接力到这一力量,使学生的合唱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和抗拒的情绪状态下。那么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其一是小学生的音乐理解较差,普遍缺少音乐的基础。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常常会接触音乐,但是少有主动尝试进行音乐表达,且接收音乐的过程也多属于被动接受。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在英语感知中形成音乐意识以及音乐喜好。同时,音乐合唱也更多倾向于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硬性要求,便会在标准、规范等约束下,限制小学生的合唱学习兴趣;(2)其二是教师在合唱教学中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音乐能力差异。一方面是使得部分学生在合唱中蒙混过关,或者是出现“光张嘴不出声”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由于自身的音乐能力缺乏而导致的音乐信心丧失,进而逐渐对音乐产生排斥心理。
(二)教师合唱教学方法不科学
教师科学的合唱教学方法是达成音乐合唱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规划出一个具体的流程,也没有设定出阶段性的清晰目标。更多教师是选择用重复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在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提升,也更像是一种类似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硬性考核,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艺术体验。并且在学生重复性的合唱练习中,也很容易消磨学生的耐心和注意力,进而导致了学生的音乐合唱学习抗拒。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关注学生合唱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要达到“兴趣使然,促进学习”的目标。那么从学生的兴趣来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音乐主动权上,以及学生在逐步参与中的逐步探索。目前的音乐合唱教学是由教师来选题,并没有经过过度,直接组织学生合唱。对此,教师可以先将音乐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便将大范围的合唱变为小范围的合唱,将学生氛围不同小组,由每一个小组自行组织合唱。同时,在小组合唱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对合唱的形式进行设计。例如男女分唱、副歌合唱等。在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把握合唱的要领,并同时在逐步的参与中积累经验和方法,无形中便提高了学生的合唱能力。同时,在主动权交给学生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待学生经过了以上的积累后,在逐步转变成班级的整体合唱。
(二)优化教师合唱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合唱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小学生本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唱歌,所以难免不能掌握唱歌的技巧,也不具备唱歌的基本功。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合唱教学方法来予以指导:(1)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气息控制进行指导。气息的控制是唱歌的关键,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合唱过程中的气息稳定。并在合唱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稳定来保证整体的稳定。那么在气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先对学生的呼吸技巧进行训练,在基本能力的强化中,提高合唱质量;(2)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音准进行控制。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有些学生抢拍和慢拍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可以先对歌曲进行划分,使其成为一个个小段,在借助小段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准,从而在正确的地方切实。
(三)合理设置教学的难度等级
一般认为,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音乐合唱教学的难度与音乐合唱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就需要教师针对音乐合唱教学的难度进行控制,并形成具体的计划,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音乐能力来进行逐一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音乐入手。同时,在简单音乐选择的过程中,也要一并把握学生的兴趣。在这一基础上,学生的学习难度被简化了,并能够学会自己喜欢的歌曲,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坚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决心。之后,教师在逐步增加音乐教学的难度,并在难度增加的同时,一并完成学生音乐相应基本功和相应技巧的教学,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实现阶梯式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是小学生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与纽带。其中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美的集大成者,也是在集体氛围下对个体的反思,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当充分对焦合唱教学中的需求、问题,完善方案、策略,进一步推动合唱教学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艳飞, 周新梅. 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20, 000(002):P.139-139.
[2] 柳承娜. 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 000(007):63-64.
[3] 周丽娜. 音乐课程中合唱教学改革——小学中、高年段合唱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1):222-223.
【关键词】 音乐课堂;合唱能力;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将单独的音乐表达近些了充分的融合,是对个体音乐美的整理,也是对集体音乐美的体现。同时,在集体音乐美的感知下,也能够营造出积极的音乐氛围和人文氛围,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素养塑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合唱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首要问题仍是学生的合唱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使然”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这样一种学习是充满喜悦的,也是主动的。但是当13前合唱教学并没有接力到这一力量,使学生的合唱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和抗拒的情绪状态下。那么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其一是小学生的音乐理解较差,普遍缺少音乐的基础。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常常会接触音乐,但是少有主动尝试进行音乐表达,且接收音乐的过程也多属于被动接受。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在英语感知中形成音乐意识以及音乐喜好。同时,音乐合唱也更多倾向于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硬性要求,便会在标准、规范等约束下,限制小学生的合唱学习兴趣;(2)其二是教师在合唱教学中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音乐能力差异。一方面是使得部分学生在合唱中蒙混过关,或者是出现“光张嘴不出声”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由于自身的音乐能力缺乏而导致的音乐信心丧失,进而逐渐对音乐产生排斥心理。
(二)教师合唱教学方法不科学
教师科学的合唱教学方法是达成音乐合唱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规划出一个具体的流程,也没有设定出阶段性的清晰目标。更多教师是选择用重复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在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提升,也更像是一种类似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硬性考核,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艺术体验。并且在学生重复性的合唱练习中,也很容易消磨学生的耐心和注意力,进而导致了学生的音乐合唱学习抗拒。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关注学生合唱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要达到“兴趣使然,促进学习”的目标。那么从学生的兴趣来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音乐主动权上,以及学生在逐步参与中的逐步探索。目前的音乐合唱教学是由教师来选题,并没有经过过度,直接组织学生合唱。对此,教师可以先将音乐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便将大范围的合唱变为小范围的合唱,将学生氛围不同小组,由每一个小组自行组织合唱。同时,在小组合唱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对合唱的形式进行设计。例如男女分唱、副歌合唱等。在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把握合唱的要领,并同时在逐步的参与中积累经验和方法,无形中便提高了学生的合唱能力。同时,在主动权交给学生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待学生经过了以上的积累后,在逐步转变成班级的整体合唱。
(二)优化教师合唱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合唱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小学生本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唱歌,所以难免不能掌握唱歌的技巧,也不具备唱歌的基本功。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合唱教学方法来予以指导:(1)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气息控制进行指导。气息的控制是唱歌的关键,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合唱过程中的气息稳定。并在合唱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稳定来保证整体的稳定。那么在气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先对学生的呼吸技巧进行训练,在基本能力的强化中,提高合唱质量;(2)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音准进行控制。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有些学生抢拍和慢拍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可以先对歌曲进行划分,使其成为一个个小段,在借助小段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准,从而在正确的地方切实。
(三)合理设置教学的难度等级
一般认为,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音乐合唱教学的难度与音乐合唱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就需要教师针对音乐合唱教学的难度进行控制,并形成具体的计划,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音乐能力来进行逐一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音乐入手。同时,在简单音乐选择的过程中,也要一并把握学生的兴趣。在这一基础上,学生的学习难度被简化了,并能够学会自己喜欢的歌曲,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坚定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决心。之后,教师在逐步增加音乐教学的难度,并在难度增加的同时,一并完成学生音乐相应基本功和相应技巧的教学,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实现阶梯式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是小学生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与纽带。其中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美的集大成者,也是在集体氛围下对个体的反思,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当充分对焦合唱教学中的需求、问题,完善方案、策略,进一步推动合唱教学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艳飞, 周新梅. 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20, 000(002):P.139-139.
[2] 柳承娜. 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 000(007):63-64.
[3] 周丽娜. 音乐课程中合唱教学改革——小学中、高年段合唱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1):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