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历史课程中史料的运用
【作者】 吴俊锋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史料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趋势,并且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史料教学越加受到重视。本文以此为契机,针对师生对于史料以及史料教学的了解、课内外史料种类的选择、史料的使用、史料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态度进行了解,探究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首先,史料教学日益成为一种为师生共同接受且有效的教学形式。其次,课内外史料相结合,并以课本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也日益成为众多师生的选择。
【关键词】 课程;引导力;学科核心素养;史料运用
在中学教书这几年,笔者有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运用“史料”教学已成为教师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甚至成为教学活动中主要的环节。
一、史料的含义
关于“史料”的含义,尚未有确切定论。笔者就几位学者的观点进行简单的梳理。柯林伍德提出史料的范围原则上是“整个可知觉的世界”i,即“历史学家加以思维就能够得到对他有关过去事件所询问的问题的答案”ii的资料。在这里柯林武德侧重于史料研究的功用。G·拉布达认为“史料可以是任何心理的和社会的遗物,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同时又参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因而获得了那种反映发展的能力。”iiiG·拉布达表明史料的是人类心理活动和社会的产物,又自觉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情况。国内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梁启超和白寿彝的观点。梁启超认为“史料何者?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也。”iv即过去人们活动、行为、思想等遗留下来的产物。白寿彝提出“史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v白寿彝则比较侧重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遗存。作为教师,运用“史料”展开教学,就是在于史料是反映历史事实的基本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史料解读,以达到对基本史实学习和认知的目的。
二、史料的分类
基于对傅斯年、翦伯赞等对史料分类的分析,同时结合目前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运用情况的总结,笔者把高中课堂中使用到的史料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文献史料。这方面的史料主要是以文字记录的,因此又可命名为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文献史料使用多集中在史家研究著述和原始史料。所谓史家研究著述,笔者归纳为通史资料、专题史资料和史学评论分析资料三类,因为高中生历史知识基础不算太高,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多数老师引用的是这方面的资料,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原始史料则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留下来的有关过去人类生产生活和思想活动的资料,如《史记》、《资治通鉴》一类的书籍,政府行政办公的档案、文件,近代新闻媒体的报刊、评论,历史上农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保留的账簿、契约,日常生活交往的记录、信札,实物如甲骨、青铜、谱牒、帛书、碑刻、墓碑上的文字等,这类材料保留虽然很丰富,但是因为高中硬件方面不足,所以多数材料只能以图片形式展示,不一定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多选择书籍方面的材料,来源广,宜操作。
二是图像史料。图像史料在广义也属于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包括图片史料和影像史料,其中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历史漫画、数据表格、绘画图片、人物肖像;影像史料包括历史影视剧、历史纪录片等,这方面的材料主要用于历史的内容的具体展示,但是对于其中一些内容,一定要进行辨析,确保学生理解影像和历史间的差距,掌握客观的史实。
三是实物史料。实物史料主要包括传世的文物和出土的文物,即人类生产、生活留存下来的文物。但因为这些文物比较珍贵,多是博物馆收藏或者私人收藏,学校在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老师个人则更加困难了。所以在笔者所在学校,学校主要提供了一些文物的仿制品教具,可以满足教师的基本教学所需。另一个方面,学校与博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的机会。
四是口述史料。口述史料主要是人们以口耳相传的史事记忆,笔者分为两种:一是传统的神话、传说、史诗、民谣等故事;二是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等。这方面的材料在时间流转中出现了许多的说法和版本,同时个人记忆也因为某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容易出现一些失真的现象。因此,这些材料在使用时,特别注重它的考证,确保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总的来说,不管是在史料教学的整体运用还是具体实践操作来看,笔者认为史料教学重点落在两个方面:一是史料运用在具体教学的那个步骤,充分发挥史料的效果;二是何如正确有效的解读史料,以获得相应知识和历史认识。
三、史料的运用
从史料教学形式来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使用史料,把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便于理解和接受,这方面学生也有同样的反映;在课程导入方面,运用相对有趣的材料对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也是有利。在解读史料方面,多数学生和教师都选择以问题为导向,阅读史料、分析史料是比较有效的,这方面对于学习和课堂确实很有实用性。因此,从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操作上,我们可以适当在选择合适的时间,比如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时候使用史料,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史料使用的泛滥使得历史教学变成了史料教学;另外就是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史料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给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蓬勃生机,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相信在运用史料教学法学习历史知识时,遵循以上的几个原则来选取史料,拓展材料,定能更好地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M],2014年。
[2]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0页。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
[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315页。
[4](波)耶日·托波尔斯基著,张家哲、王寅译:《历史学方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382页。
【关键词】 课程;引导力;学科核心素养;史料运用
在中学教书这几年,笔者有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运用“史料”教学已成为教师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甚至成为教学活动中主要的环节。
一、史料的含义
关于“史料”的含义,尚未有确切定论。笔者就几位学者的观点进行简单的梳理。柯林伍德提出史料的范围原则上是“整个可知觉的世界”i,即“历史学家加以思维就能够得到对他有关过去事件所询问的问题的答案”ii的资料。在这里柯林武德侧重于史料研究的功用。G·拉布达认为“史料可以是任何心理的和社会的遗物,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同时又参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因而获得了那种反映发展的能力。”iiiG·拉布达表明史料的是人类心理活动和社会的产物,又自觉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情况。国内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梁启超和白寿彝的观点。梁启超认为“史料何者?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也。”iv即过去人们活动、行为、思想等遗留下来的产物。白寿彝提出“史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v白寿彝则比较侧重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遗存。作为教师,运用“史料”展开教学,就是在于史料是反映历史事实的基本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史料解读,以达到对基本史实学习和认知的目的。
二、史料的分类
基于对傅斯年、翦伯赞等对史料分类的分析,同时结合目前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运用情况的总结,笔者把高中课堂中使用到的史料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文献史料。这方面的史料主要是以文字记录的,因此又可命名为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文献史料使用多集中在史家研究著述和原始史料。所谓史家研究著述,笔者归纳为通史资料、专题史资料和史学评论分析资料三类,因为高中生历史知识基础不算太高,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多数老师引用的是这方面的资料,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原始史料则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留下来的有关过去人类生产生活和思想活动的资料,如《史记》、《资治通鉴》一类的书籍,政府行政办公的档案、文件,近代新闻媒体的报刊、评论,历史上农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保留的账簿、契约,日常生活交往的记录、信札,实物如甲骨、青铜、谱牒、帛书、碑刻、墓碑上的文字等,这类材料保留虽然很丰富,但是因为高中硬件方面不足,所以多数材料只能以图片形式展示,不一定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多选择书籍方面的材料,来源广,宜操作。
二是图像史料。图像史料在广义也属于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包括图片史料和影像史料,其中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历史漫画、数据表格、绘画图片、人物肖像;影像史料包括历史影视剧、历史纪录片等,这方面的材料主要用于历史的内容的具体展示,但是对于其中一些内容,一定要进行辨析,确保学生理解影像和历史间的差距,掌握客观的史实。
三是实物史料。实物史料主要包括传世的文物和出土的文物,即人类生产、生活留存下来的文物。但因为这些文物比较珍贵,多是博物馆收藏或者私人收藏,学校在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老师个人则更加困难了。所以在笔者所在学校,学校主要提供了一些文物的仿制品教具,可以满足教师的基本教学所需。另一个方面,学校与博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的机会。
四是口述史料。口述史料主要是人们以口耳相传的史事记忆,笔者分为两种:一是传统的神话、传说、史诗、民谣等故事;二是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等。这方面的材料在时间流转中出现了许多的说法和版本,同时个人记忆也因为某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容易出现一些失真的现象。因此,这些材料在使用时,特别注重它的考证,确保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总的来说,不管是在史料教学的整体运用还是具体实践操作来看,笔者认为史料教学重点落在两个方面:一是史料运用在具体教学的那个步骤,充分发挥史料的效果;二是何如正确有效的解读史料,以获得相应知识和历史认识。
三、史料的运用
从史料教学形式来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使用史料,把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便于理解和接受,这方面学生也有同样的反映;在课程导入方面,运用相对有趣的材料对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也是有利。在解读史料方面,多数学生和教师都选择以问题为导向,阅读史料、分析史料是比较有效的,这方面对于学习和课堂确实很有实用性。因此,从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操作上,我们可以适当在选择合适的时间,比如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时候使用史料,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史料使用的泛滥使得历史教学变成了史料教学;另外就是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史料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给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蓬勃生机,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相信在运用史料教学法学习历史知识时,遵循以上的几个原则来选取史料,拓展材料,定能更好地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M],2014年。
[2]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0页。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
[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315页。
[4](波)耶日·托波尔斯基著,张家哲、王寅译:《历史学方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