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 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作者】 刘德安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三小学



【正文】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想要取得成功,事先都要做好完整的计划和充足的准备工作,不能没有思路没有步骤的去打无把握之仗。先前条件都准备好了,面对过程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应对自如。这个前期计划和准备,运用到我们课堂教学中就是每节课课前的知识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有了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就会有驾轻就熟之感,学习起来就会充满自信和劲头,这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么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我们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预习
  通常每个教师都会把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而很多时候往往忽略了预习这一环节。那对于学生来说就会更加不重视学前的预习,甚至完全舍去了这个环节。所以想要让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本身就先要重视起来。有的老师不重视预习环节,是因为担心学生如果在上课前就知道了课堂所要讲的内容,学生上课就不会专心听老师讲课了,也就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新知识,就不会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老师也认为自己白白辛苦备了一节课,却得不到学生积极的反应,不免会有失落的情绪。尤其面对小学生,教师会更担心他们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会了便翘尾巴了,结果会导致学生对新知的一知半解,从而得不偿失。这些情况需要教师自己调整自己的想法和状态的同时,也要正面引导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知。
  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不可限量的,但是这需要教师的挖掘和引导。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如果给孩子一定的开放自由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翻阅的学习资料,读懂弄通教学内容的十之八九,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就完成剩下的十之一二就完全可以了,而若要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最要紧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预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大大的提高,非常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成绩的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习懂得学习首要的第一步就是对新课的预习,并且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提前预习对学习新知、提高成绩、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都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往往都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的,如果老师对预习做到足够重视,那么学生也会重视起来,而且还能百分百的完成,这是小学老师的魅力。
  二、教师要对学生明确预习内容
  对于刚刚走进学校大门,刚刚接触学习知识的过程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比较茫然懵懂或者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阶段,而要让他们在课前自己按部就班的去预习新知,是不可能的,他们甚至都还不懂什么叫预习呢,又怎么能完成老师嘴里布置的“预习下一课”的任务?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和细心,让他们先明白什么叫预习,再让他们认识到预习的好处和作用,然后还要精心布置好学生预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而不是撒开手让小学生自己回家任意看课本。小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约束力不是那么强,而且还没有学会自己怎么去学习,更没有掌握一套自己学习的好方法和有效规律,这需要老师来给掌舵。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提前设计好下一课课前预习的任务和内容,要考虑到对每个学生都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重点还要具备趣味性。孩子如果对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感兴趣,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他们就会自主自动欣然去做。如果能真正让孩子带着吸引力有兴趣地去完成预习任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前进一大步。所以教师对小学生一定要明确预习的内容,让孩子们能抓住重点,有目的有内容的去预习,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效率一定会提高,孩子的主动探究能力也会慢慢养成并得到提升,这也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三、教师要对学生提供预习方法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学习更需要好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重要的第一步骤便是预习。预习看似简单,但也是要有方法有步骤的,不是说拿过书本从头看到尾就叫预习了。对于没有任何学习经验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更要提供给他们预习的有效方法和步骤,否则学生回家也就是草草翻阅一遍教材而已,根本不会有任何作用还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得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学到新知识,学会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达到预习的目的。
  首先教师让学生要认真浏览一遍预习的内容,让学生整体把握老师即将要讲授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让学生回过头再细致阅读,对出现的数学概念或者公式尽量提前背诵下来,再对预习内容看不懂的地方比如教材当中所给的例题解析不明白之处做个记号标注出来。然后对不懂的地方再进行深入思考,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就等到课堂上让学生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疑问进行解决。最后让学生可以试着做一下课后题,看看通过自己的预习能够完成作业的程度,不能够独立完成的,留在老师讲解完去解决。
  教师教给孩子们预习方法之后,按照预习过程进行授课,这样教师可以一边检查学生的课后预习情况,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还会始终和学生的思路在一条线上,这样更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学情,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授课,学生也会认真听老师讲解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的问题,一节课下来,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都会达到最好,这是双赢。
  良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会是学生学好课程学好知识的源泉。如果学生做到了重视预习,能够认真对待每一节新课前的预习任务,提前准确把握住预习内容,有效掌握预习方法,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又能养成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在预习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其他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预习的同时,要不断鼓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次预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