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刘 英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实践应用
体验是新课标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重要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过程目标应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所谓体验式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问题。而这一参与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使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利于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体验式学习策略在其间的实践应用。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从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体验应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源于生活,但书本上的数学似乎与生活分开了。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们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创建一个视听体验情境,运用直观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并从中体验到数从生活中生成,以直观化方式形成数感。多媒体动画呈现:“1像铅笔来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要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重量,6像口哨吹得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眼镜看得清,9像气球空中飞”并配有儿歌。这样就把数字与所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了,学生被“铅笔、小鸭、耳朵……气球”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以及新颖的动画形式所吸引,会立刻进入情境中,并随着儿歌的韵律,哼唱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有所体验,对原本抽象的数字就有了直观化的认识,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
二、提供探究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我们知道,小学生内心深处就有一种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角色需要,然而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种需要还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在这几年探究中,我们发现,让学生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让他们亲身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归纳、学会反思、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常用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应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 己实际的购物体验,并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来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买卖之间的抽象关系式:衣服的价格×数量=总价。接着再引导学生将衣服的价格用单价来表示,并得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常见数量关系式,让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体验,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概括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亲历建构,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等上课用,这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咨询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肯定很好。又如,在教学“5和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指这一自身的学习资源,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氛围。当播放歌曲《巧巧手》引出课题后,我进行这样的引导:“请小朋友伸出一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伸出两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小组合作,看看3只手共有几个手指?4只手、5只手呢?”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学生在主动从事数学活动中去经历、感受、探索和发现,既增长智慧,真正领悟到位置的相对性,又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总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群,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黑河教育,2019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实践应用
体验是新课标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重要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过程目标应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所谓体验式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问题。而这一参与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使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利于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体验式学习策略在其间的实践应用。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从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体验应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源于生活,但书本上的数学似乎与生活分开了。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们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创建一个视听体验情境,运用直观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并从中体验到数从生活中生成,以直观化方式形成数感。多媒体动画呈现:“1像铅笔来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要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重量,6像口哨吹得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眼镜看得清,9像气球空中飞”并配有儿歌。这样就把数字与所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了,学生被“铅笔、小鸭、耳朵……气球”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以及新颖的动画形式所吸引,会立刻进入情境中,并随着儿歌的韵律,哼唱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有所体验,对原本抽象的数字就有了直观化的认识,体验到了数学源于生活。
二、提供探究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我们知道,小学生内心深处就有一种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角色需要,然而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种需要还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在这几年探究中,我们发现,让学生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让他们亲身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归纳、学会反思、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常用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应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 己实际的购物体验,并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来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买卖之间的抽象关系式:衣服的价格×数量=总价。接着再引导学生将衣服的价格用单价来表示,并得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常见数量关系式,让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体验,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概括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亲历建构,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等上课用,这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咨询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肯定很好。又如,在教学“5和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指这一自身的学习资源,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氛围。当播放歌曲《巧巧手》引出课题后,我进行这样的引导:“请小朋友伸出一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伸出两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小组合作,看看3只手共有几个手指?4只手、5只手呢?”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学生在主动从事数学活动中去经历、感受、探索和发现,既增长智慧,真正领悟到位置的相对性,又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总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群,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黑河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