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理念践行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朱余平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高寨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理念是指导课堂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既利于师生发展和实现教学相长,又不与“应试”冲突而发展素质教育。在今天大力推进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用新理念指导我们语文日常教学实践,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理念;运用;指导教学

  课改十年,已取得了丰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应该说一线教师已是硕果累累,满腹富有教书育人迷津。然而,课改的势头并没有胜过“应试”指挥棒的“武断”,在打着素质教育旗帜下跳着“应试”劲舞。现实中,我们从作秀的公开课或许还能看到一些先进教学理念支撑下课堂,其他很难觅辙。新理念是不是就不能教出好成绩?是不是与“应试”就有冲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新理念也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学的良好举措。
  一、师生易位,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与传统“教师中心论”观念是冲突的,确立学生主角地位,很明显就是反对教师的“一言堂”专制和“满堂灌”的简单做法。这无疑就让“应试”最好利器没了用武之地。习惯做法被改变,教师当然不习惯。这正是新课改的目的之一,破而后立,建立教学新常态。新理念要求我们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二、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新理念中的提问,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善于运用提问技巧和问及激励。实践中,我们提问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对于文本而言,要是涵盖文章整体的主问题,如《雨后》中“雨后广场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包括“一群孩子在广场上如何戏水等等”,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关照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一堂课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烦琐提问的干扰,而是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往对话。教师不但自身“会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得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
  三、合理运用动态生成资源
  传统课堂教学是程式化的,按既定套路出牌,教师必须按照课前设计执行,即使课堂出现重大“意外”,也是照搬不误。而新理念认为课堂是动态生成与精心预设的完善结合,也就是我们不仅科学预设,更要注重动态资源的生成,或许它是颈上添花的宝石。也就是说要根据课堂上的变数来确定教学策略。但实践中很多强调资源生动运用,但出现“节外生枝”之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河象》时,有学生在追问化石种类后,竟然把课文上成了自然课,又有人《桃花心木》教学成了农技课等。出现这种“泛语”或“非语”现象,不是我们教师不理解语文本质,而是新理念理解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才导致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严重后果。因此,我认为就课堂教学而言,生成是客观存在的,且预设在前,生成在后,生成会影响预设。故预设时应考虑到生成,要让生成为预设服务。这样,我们的教学方法才不会偏离航道,才会集中火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质疑学习
  学起于思贵有疑。思维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新理念认为激发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有效手段,教学论研究明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所以,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品质,就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新理念是个发展的课题,数量也很多,如“用教材教”的理念、情境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手段的理念等,无论哪种理念,其目的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服务。所以,我们选择哪种课堂教学方法,就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归宿。有了这样认识,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被“应试”左右,才能坚定我们应有的航向。
  参考文献:
  [1]郑诗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教育,2018年。
  [2]刘瑞相,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反思[J].科学教育研究,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