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促进儿童深度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实施策略的几点建议
【作者】 林淑艳
【机构】 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的推进,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就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本文从整本书阅读,书的选择策略,教的指导策略以及评价策略等方面,对于如何促进儿童深度阅读,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书的选择策略;教的指导策略;评价策略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最早是由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提出的,即把整本书作为整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的。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实施,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教学任务的刚性安排,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更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努力扩展阅读视野,加强整本书阅读引领,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立足教材,延伸阅读——整本书阅读书的选择策略
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喜欢的领域自然不同,我们应该从文学、科学、艺术等不同角度选择阅读书目,为所有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选择阅读的文本,要做到知书、知人,也就是从书的不同文体、不同价值及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等角度进行思考,选择一流的书,选择经典的书。同时要从现有教学课本内容出发,实现整本书的延伸阅读。
每个学期,各年段可以从年级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确定2-4本共读书籍,做到师生人手一本,选择书目时联系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教科书里节选的那些书、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进行筛选。“快乐读书吧”每册一主题,对学生整个学期的课外阅读都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解决“读什么”和“怎样读”等问题。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快乐读书吧”的阅读主题是“民间故事”所以就确定《中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其中一本为本学期共读书目,三年级阅读童话和寓言,有《安徒生童话》《稻草人》《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四年级阅读神话和科普读物,有《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等;教师通过其中一本或者两本书,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除了“快乐读书吧”提到的书,还有教科书里节选的那些书,有长篇著作,如《呼兰河传》(节选了《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选了《刷子李》)等;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如《穷人》课后“资料袋”中提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程标准“附录2”推荐的(未被教科书提及)的书目:如《朝花夕拾》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成语故事,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都可以推荐为共读书目。
这样从教材出发,延伸阅读,实现整本书阅读和课堂教学有效互补,实现“课内”“课外”相通融。当然,这是师生共读的数量,不包括学生自己自由阅读的书。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书的数量应更多,没有上限。同时为保障海量阅读又能兼顾孩子的阅读兴趣,每学期人手一本最喜欢的书进行图书漂流,教师参考权威部门发布的分级阅读书目进行推荐,其中包含文学类、人文百科类等自主阅读书目。这是自由的阅读,用以保障学生阅读的广度。
二、上好三课,有效阅读——整本书阅读教的指导策略
㈠激趣导读课
要让整本书真正发生,导读就像是“前奏”,好的导读课就像一场悬疑电影,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课堂的节奏跌宕起伏。老师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语言、最简的方式,烘托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学生恨不得马上拿起书、兴致勃勃翻开,静静地享受阅读,“浸渍”其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导读方式,如用心创作并演讲一段导语、精心设计的一串问题、制造一个悬念;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既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或名人阅读的经历)、认识作家、解读书名、观察插画、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引起学生关注;带领学生浏览目录,提取要点,关注获奖信息,产生崇拜心理等。
如《安徒生童话》导读课可以有以下设计1.读封面,你读懂了哪些信息?2.读作者,你有了哪些和原来不一样的了解?3.读目录,说说你之前读过哪个故事,了解故事中哪个人物。4.出示《安徒生童话》第一章《丑小鸭》精彩片段,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和同桌说说感受。5.聚焦片段中对丑小鸭的描述,设想假如你是丑小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6.猜猜,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7.了解《安徒生童话》的地位与影响。
再如,“启动”五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导语:也许,你正在为“写一件难忘的事”而发愁,为“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而发呆,为“一次春游/秋游”而发傻……那么,请你翻开《红楼梦》吧!领略一下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吧!琢磨曹雪芹怎样写一家老小初见一位千金小姐(第三回),一帮顽劣孩童大闹学堂(第九回),一群青春少年放飞风筝(第七十回)……你一定不再“发愁”“发呆”“发傻”了!
如果你听了,应该会翻开《红楼梦》,找到这几回来读吧!这一读,你可能就喜欢上《红楼梦》了。
㈡任务推进课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的核心目标就是推进学生自主阅读不断深化,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应依据读本特点,结合学生阅读情况,有计划,分批次地设置阅读任务,梳理阅读收获,总结阅读方法,提出阅读新目标进行多次推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1、根据章节特点灵活设计阶段任务,如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情节补白、微电影创作、串词撰写等。如对于五年级上册共读书目《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东郭先生和狼》这一篇章,我们可以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帮主角解决问题:在故事中,东郭先生遇到了问题,请你来帮助他想想办法,顺利脱险吧!”这样的阶段任务能够帮助学生维持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往深处思考。
2、命制若干讨论话题促进思维向纵深处延展;如《西游记》是五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不妨聚焦“成长”母题,尝试分别就“取经成员的蜕变”“取经成功的秘诀”“取经途中的感动”等话题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逐次安排专题助读讨论。以“取经途中的感动”为例,可以聚焦孙悟空的“三离三回”探寻他离开的原因和返回的理由,感知孙悟空对师父唐僧的情感变化,进而聚焦孙悟空的“四次落泪”探寻每次流泪背后的真正原因,感受不同寻常、与日俱增的师徒情。这些话题,学生们很乐意发表观点且能结合文本内容阐发,从而不知不觉间走向了深度阅读。这般助读,带着挑战的刺激、高亢的兴致、研究的氛围,伴随着对话的展开走向了文本的深处,心灵的深处、阅读的深处。
3、与自己的生活对接;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由同名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话剧片段)进行比对;如学生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让学生看看改编后的电影,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电影中选取了哪些场景?你觉得有没有拍出你心中的感觉?”“电影中改编了哪些场景?改过后你满意吗?”“你认为还有哪些重要的情节没有拍摄出来?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讲授(温习)新的阅读方法,如做批注、写读后感等;
5、补充专门的文学鉴赏小常识,如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烘托、情节曲折设置、结尾出人意料等;
6、解答疑惑解决问题;知识竞赛等。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是学生阅读旅途上的一个“智慧驿站”——教师要让学生或补充能量或更新方法或增强期待,目的是更好地“整装”再出发。
㈢分享交流课
有效的阅读,是读者用大脑不断连接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自己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建构的意义是不同的,这就是“分享”的必要性。“分享”课就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所建构的意义——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1)以口头形式呈现,由学生提出发现点或兴趣点,结合执教者的设计方向就文章的语言表达、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等展开交流,还有如推荐一本好书、讲一个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即兴发言或展开辩论等;
(2)以书面或者综合活动形式呈现,由执教者提供相关“品赏点”学生自行设计丰富的展示方式,如朗诵、讲述、表演、综合展览(如手抄报、海报等),专项展览(如批注、读后感、缩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读后交流课,即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交流:
①说一说对主人公鲁滨逊的印象。
②品读书中的心理描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抓住书中心理描写,交流阅读感受。
③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悟。自制书签,写上高度浓缩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说说最欣赏哪几张书签,为什么。
再如《西游记》的分享交流课:一、剧本演人物。通过编、导、演其中一个故事情节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综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与核心素养,编,涉及语文学科的读写融合,导与演,涉及的是艺术类学科。二、三界排行榜。该成果需要梳理庞大的人物群,不仅要按三界分类,而且要进行比较阅读,在排行时做到有理有据。
三、有效检测,完善体系——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策略
读整本书应该像学校教育中的任何行为一样需要进行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评价检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㈠有效检测
整本书的评价可采取动态和静态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动态考查就是走进课堂,实地感受学生读整本书的过程,看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看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看学生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学生的现场表现,看学生的阅读水平;静态考查是就是纸笔考试以及看学生的读书笔记等资料,通过学生的思想成果看学生阅读的情况。
动态考察要求整本书阅读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的责任人首先是任课教师,肩负全程指导、全程跟踪、全程“伴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的重担。其次是家长。家长最主要的作用是“伴读”(亲子共读一本书)。再次是同学。同学之间组建若干“整本书阅读共同体”,互相提醒、互相督促。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时间、地点、姿势、方式);“分享”课中的表现(参与度、成果质量)等。静态考察试题是关键试题好,则促进思考提升品质;反之,则“毁了整本书”也“毁了整本书阅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试题可以命制考查“有没有读过”(避免考查“记忆”力的“回忆”层级)的题;重点命制指向“有没有读懂”和“有没有想法”的题,并把握好度——不超“课标”。
比如,五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可以命制客观题(如判断题、匹配题、选择题)考查“有没有读过”,如把书中的人物、情节、重要事件发生地、典型风俗名物等,与相应的书名联系起来;也可以命制主观题考查“有没有读懂”“有没有想法”,如“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唐僧、悟空、八戒、沙僧,你最喜欢谁?说明理由”“有读者认为贾宝玉只喜欢玩闹不喜欢读书。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举书中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㈡完善体系
1、阅读挑战,星级评比,根据阅读书目,学生每读一本书,在得到老师、家长或伙伴的认同后,可得一颗星,积满20颗星,就可获得“阅读奖章”。“阅读奖章”共七枚,依次为“水星奖”“金星奖”“火星奖”“木星奖”“土星奖”“天王星奖”“海王星奖”。读完140本,就能获得最高奖——“海王星”奖。之后,还可继续挑战,新的阅读奖章就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通过阅读挑战、星级评比,引领学生以持久的热情拾级而上,欣赏一路风景,享受最美童年。
2、同时可实行档案袋评价,档案袋里有:(读书存折单:读书时间、读书页码、好词摘录)(好书推荐卡:书名、作者、主要内容、推荐理由)(读书交流单:好词摘录、好句赏析、读后感受、问题探讨(读书小报)。
3、线上线下同步评价
促进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目的让学生拿起书来读,真正读进去——讲点方法、有点思考、多点趣味和收获。不仅要教会儿童理解文本,更要引导儿童做喜欢阅读、热爱经典的人,让儿童在文学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发展阅读思维,提高语言智能,提升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揭可心.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外语文,2022(03):120-122.
[2]吴玲.推动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2(04):18-19.
[3]童剑.品味原著,提高修养—探析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1(48):28-29.
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20年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编号:FQ2020GH080)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书的选择策略;教的指导策略;评价策略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最早是由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提出的,即把整本书作为整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的。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实施,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教学任务的刚性安排,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更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努力扩展阅读视野,加强整本书阅读引领,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立足教材,延伸阅读——整本书阅读书的选择策略
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喜欢的领域自然不同,我们应该从文学、科学、艺术等不同角度选择阅读书目,为所有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选择阅读的文本,要做到知书、知人,也就是从书的不同文体、不同价值及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等角度进行思考,选择一流的书,选择经典的书。同时要从现有教学课本内容出发,实现整本书的延伸阅读。
每个学期,各年段可以从年级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确定2-4本共读书籍,做到师生人手一本,选择书目时联系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教科书里节选的那些书、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进行筛选。“快乐读书吧”每册一主题,对学生整个学期的课外阅读都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解决“读什么”和“怎样读”等问题。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快乐读书吧”的阅读主题是“民间故事”所以就确定《中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其中一本为本学期共读书目,三年级阅读童话和寓言,有《安徒生童话》《稻草人》《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四年级阅读神话和科普读物,有《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等;教师通过其中一本或者两本书,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除了“快乐读书吧”提到的书,还有教科书里节选的那些书,有长篇著作,如《呼兰河传》(节选了《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选了《刷子李》)等;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如《穷人》课后“资料袋”中提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程标准“附录2”推荐的(未被教科书提及)的书目:如《朝花夕拾》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成语故事,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都可以推荐为共读书目。
这样从教材出发,延伸阅读,实现整本书阅读和课堂教学有效互补,实现“课内”“课外”相通融。当然,这是师生共读的数量,不包括学生自己自由阅读的书。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书的数量应更多,没有上限。同时为保障海量阅读又能兼顾孩子的阅读兴趣,每学期人手一本最喜欢的书进行图书漂流,教师参考权威部门发布的分级阅读书目进行推荐,其中包含文学类、人文百科类等自主阅读书目。这是自由的阅读,用以保障学生阅读的广度。
二、上好三课,有效阅读——整本书阅读教的指导策略
㈠激趣导读课
要让整本书真正发生,导读就像是“前奏”,好的导读课就像一场悬疑电影,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课堂的节奏跌宕起伏。老师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语言、最简的方式,烘托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学生恨不得马上拿起书、兴致勃勃翻开,静静地享受阅读,“浸渍”其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导读方式,如用心创作并演讲一段导语、精心设计的一串问题、制造一个悬念;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既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或名人阅读的经历)、认识作家、解读书名、观察插画、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引起学生关注;带领学生浏览目录,提取要点,关注获奖信息,产生崇拜心理等。
如《安徒生童话》导读课可以有以下设计1.读封面,你读懂了哪些信息?2.读作者,你有了哪些和原来不一样的了解?3.读目录,说说你之前读过哪个故事,了解故事中哪个人物。4.出示《安徒生童话》第一章《丑小鸭》精彩片段,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和同桌说说感受。5.聚焦片段中对丑小鸭的描述,设想假如你是丑小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6.猜猜,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7.了解《安徒生童话》的地位与影响。
再如,“启动”五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导语:也许,你正在为“写一件难忘的事”而发愁,为“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而发呆,为“一次春游/秋游”而发傻……那么,请你翻开《红楼梦》吧!领略一下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吧!琢磨曹雪芹怎样写一家老小初见一位千金小姐(第三回),一帮顽劣孩童大闹学堂(第九回),一群青春少年放飞风筝(第七十回)……你一定不再“发愁”“发呆”“发傻”了!
如果你听了,应该会翻开《红楼梦》,找到这几回来读吧!这一读,你可能就喜欢上《红楼梦》了。
㈡任务推进课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的核心目标就是推进学生自主阅读不断深化,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应依据读本特点,结合学生阅读情况,有计划,分批次地设置阅读任务,梳理阅读收获,总结阅读方法,提出阅读新目标进行多次推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1、根据章节特点灵活设计阶段任务,如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情节补白、微电影创作、串词撰写等。如对于五年级上册共读书目《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东郭先生和狼》这一篇章,我们可以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帮主角解决问题:在故事中,东郭先生遇到了问题,请你来帮助他想想办法,顺利脱险吧!”这样的阶段任务能够帮助学生维持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往深处思考。
2、命制若干讨论话题促进思维向纵深处延展;如《西游记》是五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不妨聚焦“成长”母题,尝试分别就“取经成员的蜕变”“取经成功的秘诀”“取经途中的感动”等话题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逐次安排专题助读讨论。以“取经途中的感动”为例,可以聚焦孙悟空的“三离三回”探寻他离开的原因和返回的理由,感知孙悟空对师父唐僧的情感变化,进而聚焦孙悟空的“四次落泪”探寻每次流泪背后的真正原因,感受不同寻常、与日俱增的师徒情。这些话题,学生们很乐意发表观点且能结合文本内容阐发,从而不知不觉间走向了深度阅读。这般助读,带着挑战的刺激、高亢的兴致、研究的氛围,伴随着对话的展开走向了文本的深处,心灵的深处、阅读的深处。
3、与自己的生活对接;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由同名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话剧片段)进行比对;如学生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让学生看看改编后的电影,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电影中选取了哪些场景?你觉得有没有拍出你心中的感觉?”“电影中改编了哪些场景?改过后你满意吗?”“你认为还有哪些重要的情节没有拍摄出来?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讲授(温习)新的阅读方法,如做批注、写读后感等;
5、补充专门的文学鉴赏小常识,如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烘托、情节曲折设置、结尾出人意料等;
6、解答疑惑解决问题;知识竞赛等。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是学生阅读旅途上的一个“智慧驿站”——教师要让学生或补充能量或更新方法或增强期待,目的是更好地“整装”再出发。
㈢分享交流课
有效的阅读,是读者用大脑不断连接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自己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建构的意义是不同的,这就是“分享”的必要性。“分享”课就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所建构的意义——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1)以口头形式呈现,由学生提出发现点或兴趣点,结合执教者的设计方向就文章的语言表达、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等展开交流,还有如推荐一本好书、讲一个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即兴发言或展开辩论等;
(2)以书面或者综合活动形式呈现,由执教者提供相关“品赏点”学生自行设计丰富的展示方式,如朗诵、讲述、表演、综合展览(如手抄报、海报等),专项展览(如批注、读后感、缩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读后交流课,即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交流:
①说一说对主人公鲁滨逊的印象。
②品读书中的心理描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抓住书中心理描写,交流阅读感受。
③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悟。自制书签,写上高度浓缩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说说最欣赏哪几张书签,为什么。
再如《西游记》的分享交流课:一、剧本演人物。通过编、导、演其中一个故事情节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综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与核心素养,编,涉及语文学科的读写融合,导与演,涉及的是艺术类学科。二、三界排行榜。该成果需要梳理庞大的人物群,不仅要按三界分类,而且要进行比较阅读,在排行时做到有理有据。
三、有效检测,完善体系——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策略
读整本书应该像学校教育中的任何行为一样需要进行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评价检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㈠有效检测
整本书的评价可采取动态和静态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动态考查就是走进课堂,实地感受学生读整本书的过程,看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看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看学生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学生的现场表现,看学生的阅读水平;静态考查是就是纸笔考试以及看学生的读书笔记等资料,通过学生的思想成果看学生阅读的情况。
动态考察要求整本书阅读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的责任人首先是任课教师,肩负全程指导、全程跟踪、全程“伴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的重担。其次是家长。家长最主要的作用是“伴读”(亲子共读一本书)。再次是同学。同学之间组建若干“整本书阅读共同体”,互相提醒、互相督促。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时间、地点、姿势、方式);“分享”课中的表现(参与度、成果质量)等。静态考察试题是关键试题好,则促进思考提升品质;反之,则“毁了整本书”也“毁了整本书阅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试题可以命制考查“有没有读过”(避免考查“记忆”力的“回忆”层级)的题;重点命制指向“有没有读懂”和“有没有想法”的题,并把握好度——不超“课标”。
比如,五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四大名著,可以命制客观题(如判断题、匹配题、选择题)考查“有没有读过”,如把书中的人物、情节、重要事件发生地、典型风俗名物等,与相应的书名联系起来;也可以命制主观题考查“有没有读懂”“有没有想法”,如“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唐僧、悟空、八戒、沙僧,你最喜欢谁?说明理由”“有读者认为贾宝玉只喜欢玩闹不喜欢读书。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举书中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㈡完善体系
1、阅读挑战,星级评比,根据阅读书目,学生每读一本书,在得到老师、家长或伙伴的认同后,可得一颗星,积满20颗星,就可获得“阅读奖章”。“阅读奖章”共七枚,依次为“水星奖”“金星奖”“火星奖”“木星奖”“土星奖”“天王星奖”“海王星奖”。读完140本,就能获得最高奖——“海王星”奖。之后,还可继续挑战,新的阅读奖章就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通过阅读挑战、星级评比,引领学生以持久的热情拾级而上,欣赏一路风景,享受最美童年。
2、同时可实行档案袋评价,档案袋里有:(读书存折单:读书时间、读书页码、好词摘录)(好书推荐卡:书名、作者、主要内容、推荐理由)(读书交流单:好词摘录、好句赏析、读后感受、问题探讨(读书小报)。
3、线上线下同步评价
促进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目的让学生拿起书来读,真正读进去——讲点方法、有点思考、多点趣味和收获。不仅要教会儿童理解文本,更要引导儿童做喜欢阅读、热爱经典的人,让儿童在文学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发展阅读思维,提高语言智能,提升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揭可心.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外语文,2022(03):120-122.
[2]吴玲.推动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2(04):18-19.
[3]童剑.品味原著,提高修养—探析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1(48):28-29.
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20年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编号:FQ2020GH080)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