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身随声动,音随乐动——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趣味性课堂中的探究

【作者】 许玉婷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继光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将音乐之韵美充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使学生在感受更多音符与旋律的同时,也能为自己带来乐趣。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有助于小学生记忆歌词,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本文从营造音乐场景、运用体态律动、打造乐器演奏实景、构建合唱比赛阵地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小学音乐趣味性课堂。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场景;体态律动;趣味性课堂

  体态律动是指将人的肢体动作和韵律感密切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互配合、紧密呼应。韵律感是指随着音乐所传递出的信息,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将音乐表现和展示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所授课的对象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不喜欢枯燥、刻板的讲解。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课标精神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教学中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寓教于乐,让音乐课堂趣味飞扬。
  一、营造生动的音乐教学场景,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经常应用于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学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与发展机遇。为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趣味性,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生动的音乐教学场景,运用恰当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形式的导入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快速将学生引入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境中去。生动的场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形象性。而对于一些由古代宋词和元曲改编的歌曲,这类音乐作品对于学生而言,是生涩的。教师在讲解这类音乐作品时,可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作品背后的文化源头,介绍作者的生平,从而让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学生看见视频中的景象就是歌曲里流淌的旋律,就可以使音乐变得活灵活现起来,这样学习的时候也更加方便直观、形象具体。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牧场上的家》这一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首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几幅草原及草原牧民幸福生活的图片,以广袤的草原形象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一个生动的音乐教学场景。在学生对图片留下深刻印记之后,教师再结合图片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歌曲的文字伴着旋律的流淌,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草原的辽远,学生们的思绪也自然而然地飘在了那辽阔的草原上。如果直接呈现歌曲,学生会对歌曲与内容产生分离感,不能真正投入学习当中,而图片的展示就可以为学生构建起音乐的形象,营造一个生动的音乐教学场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优化音乐课堂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入情入境,声随心动。
  二、打造递进式的乐器演奏实景,提升音乐乐感
  小学音乐教材中,无论是歌唱课还是欣赏课,都离不开乐器这一载体。因此,音乐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结合学校的物资力量,开展相应的乐器演奏课堂,充分发挥小学阶段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的身体,让学生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新的技能。我校虽地处农村,学生所用课堂乐器简单有限,我们也是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整个小学阶段,将乐器演奏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音乐作品伴奏。中、高学段的学生增加了陶笛、竖笛、电子琴、口风琴这些小乐器于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些乐器帮助学生学习旋律,为歌曲伴奏等。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新年好》这一首歌时,音乐教师就随着伴奏音乐范唱,并在“咚咚锵……”这些地方敲着鼓、打着镲,营造了一种热闹的过年气氛。这时,学生们都跃跃于试,想要去击鼓、打镲,教师以此为契机,抓住歌曲中多处出现的“咚咚锵……”为突破点,引导学生伴着歌曲,在这些地方通过“轻拍手——拍腿、拍手——轻敲凳、拍手——分组合作敲凳、拍手——抽生演奏大鼓、镲子”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多次聆听歌曲。学生于动中听,于动中学,每次都是不同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再感到枯燥无味。
  再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隆咚锵》这一首歌曲的时候,音乐教师就打造了一个递进式的乐器演奏实景的课堂。教师将非洲鼓带到课堂上,发放给学生们。学生在最初会对新颖的非洲鼓的使用方法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教师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学生学习了解非洲鼓,如何击打非洲鼓,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律动感,掌握节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学生只有真正接触到乐器,才能更好地体会乐器中节奏变换的规律,体会其中的音高﹑音强的不同。鼓声的高低、快慢、大小,这些都要在学生敲击、拍打以及整体的演奏中感知。教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这样练习节奏,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也注重节拍的练习,指导学生利用“身体乐器”进行学习等。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聆听、模仿、创新的过程中去体会节奏的变化与起伏,用灵活性的思维去主动感知节奏,形成一个良好的乐感。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校创设的器乐社团和课堂器乐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个人器乐演奏大赛、班级合奏大赛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这样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对乐器的了解和掌握。
  三、构建团队化的合唱比赛阵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中、高段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合唱水平,开展以小组、班级为团体的合唱活动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奥妙。教师给每个学生分配任务﹐合唱可以分声部,合奏就可以分乐器,这样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沟通、互相征求对方的意见,共同提升合作能力,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萤火虫》时,在学生熟悉了两个声部旋律之后,教师将音准好、合唱能力强的学生均衡地分在两个声部,组成一个小型合唱团;在指导他们合唱得比较好之后,再将他们分在班级的两个声部中,组成班级合唱团;再经过指导与练习之后,又将这些合唱能力强的学生均衡地分在各组,每组人数在8-12人之间,然后进行小组内练习,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学生兴味盎然,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使优生更优,其他学生的合唱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应当循序渐进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如:可以举办一些校园歌手大赛,成立班级的合唱团等多样的活动,以赛促学,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些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加入进去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扩展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演绎和理解能力。
  四、运用合理的体态律动,提升专注力
  “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之,足蹈之是人之常情。
  班级中,总有些孩子是特别活跃、好动的。例如在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粉刷匠》时,就有个别孩子一听到歌词就兴奋地随着音乐做动作,教师也没有及时加以制止,更多孩子就会学样,也做起动作来。鉴于这种情况,教师顺势而为,让他们先仔细聆听歌曲中所唱的内容,再编动作,再请表演得好的同学带着大家一起随音乐做动作,这样,学生既熟悉了歌曲内容,也通过多次聆听,感知了歌曲旋律,学会歌曲就变得自然而简单。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融入柯尔文手势、身势律动、声势节奏、简单的舞蹈动作等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学生唯有积极调动全身多个器官,专注地学习,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于他人。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低年段,律动配合歌曲教学,能够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准确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师与学生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运用多个层次的音乐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授课,构建趣味性音乐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以耐心、爱心、细心的教学态度去启发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质与音乐专业技能,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汤文文.趣味教学,酿造高效小学音乐课堂[J].新课程,2021(26):180.
  [2]吴锦辉.小学音乐趣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7):80-81.
  [3]许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