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谈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 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毛吉成

【机构】 湖北省房县教学研究中心



【正文】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新闻和实事中讲到中学生轻生、离家出走、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等,这都是大家所不想看到的悲剧,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这些悲剧为何会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经过相关的探究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状况。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与发育的高峰,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因为各种问题选择自杀,以及校园欺凌、他杀等不良或违法犯罪行为频频发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和文化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面,我们要注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存在心理缺陷。根据数据统计表明,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常有心理失常的情况出现。根据某地的调查表明,该地区每十个学生当中就会有一名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国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曾经因心理问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自信心较强的中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一半,而抗挫能力强的学生占有的比例则更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意志力较强。这些问题就像是阳光下的影子随时跟着学生,影响每名学生,也困扰着所有教师,同时这也警示我们,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这些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严重影响,更甚者会令学生出现行为过激、人格丧失等状况。
  (二)心理健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为重要依据,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习惯和良好的个人品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参与、善于进行探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融合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以及学科教学中予以融合。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地进行心理指导。例如:在“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人的生理心理都会受到伤害。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的成因中,情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认识不良情绪对自己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危害,寻找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增强对自己情绪的调控能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介绍这些知识,让学生从中体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探究新方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比如,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开始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根据课前收集到的社会所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这种表形式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由于这种演讲表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表演中都表现得非常好。有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通过这个环节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于学生演讲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教师应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真诚的赞美。同时,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熟悉国内外所发生的热点事件,使得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必要的信息。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认识自己、表现自己,还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表演,这对于学生对自我认同感和自尊感,价值感的提升以及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都有很大帮助,这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要加强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民族信仰和民族传统文化,许多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都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道德责任下降,政治信仰混乱,自由意识扩散,道德人格缺乏,甚至出现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整体文化的建设,重视对学生思想、心理、个性、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塑造,促进校园文化的稳定和有效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四)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人的思想灵魂复杂多样,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教师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价值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展示。因此,我们不能只扮演知识搬运的角色,忽视了其他角色的重要性,而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进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措施
  (一)观念上的有机结合
  对于思政老师来讲,理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是一种不焦躁、不压抑的心理状态,力求避开心理上的冲突或者矛盾。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则是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塑造,使得学生能够对于社会持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社会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之下,往往会在教育实践带来一系列阻碍作用,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会出现冲突或者矛盾,不能够协调进行。因此在观念上要利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学渗透在相关学科的建设方面中来为思政教育提供基础性作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要重视思政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反作用,将双方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
  (二)对教学内容有机调整
  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其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的思想观念能够帮助学生以一个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周遭的事物,从而树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这样一来,也将有利于避免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实现两方面教育的有效结合。思政教育要减少整体性和模糊性,要有针对作用,起到切实的意义。只有这样,思政课程的最终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也随之凸现出来。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调整能够使得学生在两门课程的引导之下,进一步了解自己,明确自己为来发展道路,从而减少自我批评的过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整体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面是存在差别的,从前者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考虑的是对于学生的尊重,采取最能够贴近学生并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细致入微的。而思政教育却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起到榜样和规范的作用,企图对于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强有力的规范。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整合,就是要求二者能够互通,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使得彼此的价值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四)教育阵地的相互补充
  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课堂教学始终是基础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阵地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有必要向其他方面扩大,强化对于学生心理辅导的力度,并且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困惑予以开导,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和学生的需求情况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心理档案等,从而有效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得到有效地健全和完善,为社会注入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五)推动两门课程教师队伍的有机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通性,二者在很多方面在差异,却又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有效结合,从而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教育的根本目标。
  总之,学生担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关键的快速转型期,各种社会内部矛盾、冲突和思潮不断出现。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学生在道德选择上产生迷惑和盲从,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也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境,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重视加强思想培养,更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观念,提高其应对困难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便将来能够更好的完成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