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
【作者】 久先杰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学生家庭作业,又称课外作业,是教师正式布置的,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适当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品性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显得过于随性,或拓展阅读,或片断写作,或课外积累……干篇一律,往往和课堂教学缺乏有机的联系,我认为,规范、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作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形成了许多误区,使得原本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作业练习,异化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
我认为,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有二:
1.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系统性
今天抄十个词语,明天做三页练习,全凭教师兴致,往往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显得较为随便,导致学生有时忙,有时闲。另外,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局限于某一节课或某一篇文章,作业与作业之间少有延续性,且作业设计有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例如,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而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关联,且教师又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落实;还有的教师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照搬课外习题,不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这样的作业往往难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真实程度,实际上,这些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2.作业设计呈高难度倾向,缺乏差异性
语文作业一般可分为基础型、提高型两类,基础型作业重在巩固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度系数适中;而提高型作业,则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化的要求,难度系数应呈坡度变化,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广泛的选择余地,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往往忽略作业设计的客观规律,认为通过高难度的作业训练就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于是,一些十分高深的研究性题目应运而生,这显然是错误地理解了课改理念,且有悖于语文学习的规律。还有的教师只注重文本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毫无自主选择的空间,难以对这样的语文作业产生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不屑完成,这样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实现语文家庭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一)作业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
作业设计首先要与学科特点相吻合。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课外拓展学习的必要性,而其思想性与人文性则使得语文学习成为一个较为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感悟的过程。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就必须体现上述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借助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和达成的能力,去解决课堂以外的现实问题,不断巩固,最终化为己用。与此同时,语文作业还应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激发学生质疑探究。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目标递进的方式,使语文作业前后连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让学生通过作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提高。
(二)作业必须紧扣教材文本要求
简言之,就是语文作业设计不能任意为之,要以巩固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进而进行有效拓展,注重知识能力的迁移。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优美典范的语言,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与观点,了解不同体裁的写作特点,切不可撇开文本任意拓展。因此,课后的作业也应基于文本,让学生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逐渐内化,灵活运用。
(三)作业要遵循针对性、经典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一是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二是作业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强的作业题,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三是要注意完成作业的条件、策略、答案具有相对的开放度,并有相应的选择性,应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
(四)作业布置要有适当的方式。
1.作业内容要精选。有的学生表示,个别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题目没有精选,随便拿一张试卷,有些题目重复出现,有的知识点学生没有学过。学生认为题目要精选,要适量,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作业量要适当。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多,学生来不及做。布置过多的作业,每天要写到十点左右,睡眠很差。学生认为应该布置九点之前就能做完的作业,不要过多。
3.分层布置作业。有的作业太难,做起来很吃力;有的又太简单,做起来很乏味。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设计,分层布置,提高有效性。作业最好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不要有时太难,有时又很容易。
(五)作业检查与批改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及时反馈作业情况
不少学生反映,教师批改作业时间太长或批好后不及时下发。教师应该及时(最好当天,尽量第二天)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2.要多些鼓励性评语
一些学生反映,“老师喜欢用分数来评定作业的等级,这样对我们有压力,影响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评语最好用‘优秀、良好、需努力,有进步’等来评价”,“喜欢老师在批改时写些评语或提一些合理意见或建议”,“有时只有打勾而无评价,就批对错符号,没指明错误原因,最好写上评语”。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批改记号或语言对学生作业加以肯定或提出要求。要多些肯定评价,多些鼓励性的语言。
3.检查评价作业要一视同仁,标准一贯
检查作业不要只检查好学生,应该面向全体:评价尺度要统一,不要有时很严.有时很松。
总之,我们要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既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又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误区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作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形成了许多误区,使得原本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作业练习,异化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
我认为,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有二:
1.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系统性
今天抄十个词语,明天做三页练习,全凭教师兴致,往往缺乏科学的统计依据,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显得较为随便,导致学生有时忙,有时闲。另外,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局限于某一节课或某一篇文章,作业与作业之间少有延续性,且作业设计有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例如,在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而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关联,且教师又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难以落实;还有的教师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照搬课外习题,不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这样的作业往往难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真实程度,实际上,这些简单化、模式化的作业,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毫无实效。
2.作业设计呈高难度倾向,缺乏差异性
语文作业一般可分为基础型、提高型两类,基础型作业重在巩固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度系数适中;而提高型作业,则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化的要求,难度系数应呈坡度变化,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广泛的选择余地,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往往忽略作业设计的客观规律,认为通过高难度的作业训练就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于是,一些十分高深的研究性题目应运而生,这显然是错误地理解了课改理念,且有悖于语文学习的规律。还有的教师只注重文本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毫无自主选择的空间,难以对这样的语文作业产生兴趣。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不屑完成,这样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实现语文家庭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一)作业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
作业设计首先要与学科特点相吻合。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课外拓展学习的必要性,而其思想性与人文性则使得语文学习成为一个较为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感悟的过程。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就必须体现上述的特点,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借助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和达成的能力,去解决课堂以外的现实问题,不断巩固,最终化为己用。与此同时,语文作业还应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激发学生质疑探究。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目标递进的方式,使语文作业前后连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让学生通过作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和提高。
(二)作业必须紧扣教材文本要求
简言之,就是语文作业设计不能任意为之,要以巩固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进而进行有效拓展,注重知识能力的迁移。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优美典范的语言,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与观点,了解不同体裁的写作特点,切不可撇开文本任意拓展。因此,课后的作业也应基于文本,让学生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逐渐内化,灵活运用。
(三)作业要遵循针对性、经典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一是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二是作业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强的作业题,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三是要注意完成作业的条件、策略、答案具有相对的开放度,并有相应的选择性,应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
(四)作业布置要有适当的方式。
1.作业内容要精选。有的学生表示,个别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题目没有精选,随便拿一张试卷,有些题目重复出现,有的知识点学生没有学过。学生认为题目要精选,要适量,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作业量要适当。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多,学生来不及做。布置过多的作业,每天要写到十点左右,睡眠很差。学生认为应该布置九点之前就能做完的作业,不要过多。
3.分层布置作业。有的作业太难,做起来很吃力;有的又太简单,做起来很乏味。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设计,分层布置,提高有效性。作业最好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不要有时太难,有时又很容易。
(五)作业检查与批改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及时反馈作业情况
不少学生反映,教师批改作业时间太长或批好后不及时下发。教师应该及时(最好当天,尽量第二天)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2.要多些鼓励性评语
一些学生反映,“老师喜欢用分数来评定作业的等级,这样对我们有压力,影响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评语最好用‘优秀、良好、需努力,有进步’等来评价”,“喜欢老师在批改时写些评语或提一些合理意见或建议”,“有时只有打勾而无评价,就批对错符号,没指明错误原因,最好写上评语”。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批改记号或语言对学生作业加以肯定或提出要求。要多些肯定评价,多些鼓励性的语言。
3.检查评价作业要一视同仁,标准一贯
检查作业不要只检查好学生,应该面向全体:评价尺度要统一,不要有时很严.有时很松。
总之,我们要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既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又发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