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课堂教学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罗中奎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直观想象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培养高中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核心素养;直观想象;数形结合
一、直观想象核心内涵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为: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二、高中学生对直观想象核心素养认知现状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的直观想象素养还需要加强培养。部分高中生有画图意识,只有少数高中生认为只有题目中要求画图他们才会画图,对一些抽象的没有明确要求画图的数学问题他们不会主动去画图。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了解和熟悉直观想象素养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掌握以及辅助工具有使用,并将其付诸于实践训练中,进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基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时,仅利用黑板画图、让学生自己画图的形式,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利用多种方式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通过练习积累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如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粉笔盒、黑板等实物进行示范,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如多媒体等给学生展示立体空间图形,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空间图形进行观察。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内外活动探究,如让他们绘制一些生活物品的三视图等。
(二)加强训练掌握图形转换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识图、作图技能的训练,通过训练让他们掌握以图思形,图形对应等方法,进而实现图与形间的转换,使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作图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作图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作图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使他们能够做出标准图形。
(三)培养用图意识,利用直观想象解题。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较多的学生都不具有利用直观想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之路的持续推进极为不利。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用图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渐尝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空间图形,让学生运用直观想象能力更为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利用特殊模型,培养图形语言解决能力。特殊模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必要,比如在学习《异面直线的有关概念和原理》相关内容时,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两支笔,分别代表不同平面内的直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反复探索与演示,会真实地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平行、相交及不平行不想交等情况。这样的模型教学过程中,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运用数学语言成功地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极为有利。
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
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逐渐具有画图、空间思维等能力,势必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形结合学习能力,能促使高中数学教与学的质量及效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厚良罗灿谈数学核心素养之直观想象与培养[J].中学数学,2016,(19):38-41。
[2]黄阿拈例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J].考试周刊,2015,(24):62-63。
【关键词】 核心素养;直观想象;数形结合
一、直观想象核心内涵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为: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二、高中学生对直观想象核心素养认知现状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的直观想象素养还需要加强培养。部分高中生有画图意识,只有少数高中生认为只有题目中要求画图他们才会画图,对一些抽象的没有明确要求画图的数学问题他们不会主动去画图。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了解和熟悉直观想象素养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掌握以及辅助工具有使用,并将其付诸于实践训练中,进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基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时,仅利用黑板画图、让学生自己画图的形式,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利用多种方式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通过练习积累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如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粉笔盒、黑板等实物进行示范,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如多媒体等给学生展示立体空间图形,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空间图形进行观察。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内外活动探究,如让他们绘制一些生活物品的三视图等。
(二)加强训练掌握图形转换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识图、作图技能的训练,通过训练让他们掌握以图思形,图形对应等方法,进而实现图与形间的转换,使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作图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作图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作图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使他们能够做出标准图形。
(三)培养用图意识,利用直观想象解题。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较多的学生都不具有利用直观想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之路的持续推进极为不利。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用图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渐尝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空间图形,让学生运用直观想象能力更为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利用特殊模型,培养图形语言解决能力。特殊模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必要,比如在学习《异面直线的有关概念和原理》相关内容时,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两支笔,分别代表不同平面内的直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反复探索与演示,会真实地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平行、相交及不平行不想交等情况。这样的模型教学过程中,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运用数学语言成功地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极为有利。
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
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逐渐具有画图、空间思维等能力,势必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形结合学习能力,能促使高中数学教与学的质量及效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厚良罗灿谈数学核心素养之直观想象与培养[J].中学数学,2016,(19):38-41。
[2]黄阿拈例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J].考试周刊,2015,(2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