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依托“七彩德育” 提升育人质量

【作者】 董春梅

【机构】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



【正文】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河南省董春梅名班主任工作室立足学校实际,紧扣建党百年,依托“七彩德育”,开展系列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七彩德育通过七个板块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1.雅乐怡情;2.经典润心;3.感恩长善;4.礼仪修身;5.理想铸魂;6.文化立心;7.周末养德。
  1.雅乐怡情:
  我们开展了“课前一支歌”主题教育活动。我们精心选择了一批旋律优美、斗志昂扬、弘扬爱国主义的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红旗飘飘》、《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曲目,采用全体学生合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感恩长善:
  为了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继承中华民族孝亲尊师的优良传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1)餐前齐诵感恩词。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光盘行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于每日中午就餐前,进行餐前齐颂感恩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2)举办感恩教育系列主题班会。工作室成员徐讲建老师结合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进行了《孝行天下,笑顺爸妈》主题班会,李青老师举行了德育大讲堂系列活动《人间第一情——亲情》、《人间第一情——友情》与《人间第一情——爱情》,通过这三场德育大讲堂,减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帮助学生明白择友的原则,交友的误区,增强交友的能力;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明白了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
  3.经典润心:
  我们从《论语》中选出50个句子制作精美书签,每周下发一张,让学生明内涵、诵诗句。各班制定出适合班情的阅读活动方案及读书计划,并积极筹划相关的活动。学期末进行验收检测:七年级以“飞花令”的形式检查学生50句背诵情况;八年级学生至少使用50句中的5句编写课本剧。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4.礼仪修身:
  践行“尊师礼”:教育学生见到老师要行尊师礼,班级内有德育小专员进行宣讲,并且将尊师礼的要求张贴在教室的显著位置。教育学生见到老师要主动行礼,共建文明校园和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活动开展后,文明处处可见,对老师的感恩尊敬之情溢满整个校园。
  5.理想铸魂:
  结合抗击疫情和郑州暴雨的时事,为暑假隔离的学生举行“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共四期:
  第一期:组织学生创作《致老师的一封信》。结合当时疫情防控,学生居家学习现状,董春梅名班主任工作室利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涌现出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外,该活动的举办适逢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培养了学生尊师重教的感恩之情。
  第二期:《感动的瞬间》——河南省教育厅郑邦山厅长讲到:今年暑假,在汛情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是一堂鲜活的“教育大课”,这是一堂震撼的“人生大课”,这是最有温度的教育——用情感温润情感,用生命点燃生命!工作室抓住契机,梁环老师给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效的《感到的瞬间》班会课。让宅在家中的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观看每一个视频,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故事,希望学生从中汲取力量,从此刻做起,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力量!然后要求学子学习英雄们冲锋在前、牺牲奉献、迎难而上的先进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的不朽赞歌。
  第三期:《读信活动》——让孩子们给疫情和灾情中的逆行者写一封信,并且通过网上课堂的形式大声读出来,抒发孩子们对于白衣天使和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奋战在抗疫救灾一线的志愿者们的崇高敬意,同时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等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四期:《少年正是读书时》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居家隔离,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工作室成员荆晓军老师为全校学生召开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认识到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们每天都身处与感动与自豪之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珍惜这段宝贵的时间,来潜心学习、深度学习、重塑自我。
  6.文化立心: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需要承传。但先有承接,才有传递。承传,更重要的还在于内涵、品性和精神的传延。我们秉承文化“立心”的宗旨,开展了如下活动:
  (1)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及24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活动,让学生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如24节气黑板报、网上祭奠英雄先烈、包粽子活动。
  (2)为庆贺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我们举办了“诵毛泽东诗词,传承红色基因”大型诵读活动,“学习新思想,争做接班人”演讲比赛,邀请商丘市豫剧团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传承红色基因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他们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7.周末养德:
  通过周末养德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将七彩德育与周末实践相结合,开展了周末养德实践活动——“小小美食家”,倡议学生利用周末给父母做一顿美食,让孩子深刻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与不易。还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商丘市爱心早餐服务活动;回到家里给父母洗脚,帮父母打扫卫生等活动,将周末养德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感恩,在劳动中思考,在劳动中成长。
  总之,“七彩德育”的开展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依托“七彩德育”,提升育人质量,是我们的美好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