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作者】 刘金香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三小学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培养从小学开始就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使得现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同时也促进了小学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发展了,信息技术时代也来临了,这对中小学教育领域无疑带来了更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但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从网络上看到甚至学到了许多负能量的东西,这些东西也在逐渐侵蚀着一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育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尤其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正确引导,运用法律知识加以约束和教育。这就是在现阶段必须加大力度开展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小学生还处在对世界认知懵懂的阶段,对他们讲法律常识和道德规范,很难让他们易于接受和理解,这就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课堂教学,让道德和法治生活化和日常化,慢慢渗透给学生相关的道德理念和法治观念,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核心素养呢?
  一、生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首先是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和了解到的,通过对他人或者生活事件逐步感知和意识到的,所以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种种都会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的品性。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一定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品质,规范他们的正确行为准则,而不单单只是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课堂中,进而能更好的加强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制的核心素养。只有让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更好的核心素养价值观。生活是核心素养的根基,只有让生活这棵大树的根基营养充足,才能使核心素养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二、立德树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个决策是党对教育提出的希望,更是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德为帅先”,一个人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前提和基础,而立德树人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良好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立德树人的重点要求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再去做学问。人品不行,学问再大、再有才华也是行不通的。而小学生处在思想道德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关键时刻,德育为先的教育就成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中之重,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快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使学生在收获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懂法知法而不会犯法,养成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品格,让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知识相辅相成,将来学生才能发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为社会添砖加瓦,奉献学识,贡献力量。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现实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与行为范例
  小学生毕竟刚刚涉世,脑袋里对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根本没有概念,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是属于抽象概念和汉字而已,不可能真正理解,更不可能做到按要求丝毫不差的去执行。而且道德与法治本身内涵就十分繁杂丰富,作为成年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接受和掌握,更何况还是对于刚走进学校大门的孩子呢?所以在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动脑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授课,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孩子们输送法治观念。让复杂的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让孩子们可感可知。
  道德与法治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尽量用生活中一些正反事例讲给学生听,以此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逐步学会按道德标准去做事,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比如说: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路,不要翻越道路中间的护栏等等,教他们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否则不但会影响交通秩序,引发交通事故,还要受到处罚等。这些身边的例子,会让小学生真实感受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违反规则是不好的道德行为。还可以把一些不道德的日常行为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演出来的,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增进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刻理解和体会,更能在现实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道德标准和法治观念约束自己,不让自己触犯法律底线,从小就有了正确的法律意识。
  四、学校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
  现代是信息化的大时代,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多媒体成为现代人工作必备的工具,占据了主导位置。而同样,幻灯片、多媒体,PPT制作走进了教学课堂,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PPT的制作有文字、有图片、有动感画面、还有直接联网可供视频,要声音有声音,要美图有美图,可谓图文一体,声情并茂,生动逼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相对于小学道德与法制这个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学校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给学生播放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音频、视频,将课堂知识多样化、丰富化、简单化,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积极的兴趣,激发他们好学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当中,学生不但记住了课本要掌握的知识点,又加强了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制学科教育的认识,在道德素质、法治观念、核心素养等层面上得到更深入理解和提升,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枯燥难懂的,但是它对于学生一生的思品教育又是极其重要的,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发展和人生走向,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学习不容忽视。学校、教师都要重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活动,认真落实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采用多维度、多层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内涵的理解,更好的做一个有道德、懂法治的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