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合唱教学

【作者】 刘以香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四小学



【正文】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近30个年头。在使用音乐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合唱歌曲占歌曲教学的比例越来越多。而在现行教材中,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出现了合唱教学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以重视和普及。虽然教材中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学生年龄、识谱能力和高年级变声期等因素的困扰,合唱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唱出美妙动听的合声效果并不容易。于是,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上变成了单旋律的齐唱。即使是好学容易教会了两声部的旋律,合唱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合唱教学不仅老师“嫌累”,出力不讨好,往往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嫌烦”,在演唱时,让谁唱二声部,谁也不高兴,也唱不好,一来二去,没办法那就只好都唱一声部了。可是,如果因为这些客观原因而主观的放弃了合唱教学,不但违背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合唱教学中的难题呢?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摸索了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合唱教学要激发兴趣,培养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常常把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情绪高涨,喜欢模仿,乐于表现。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合唱的先决条件。作为音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恰当引导,把一时的兴趣培养为对合唱的热爱,让学生从喜欢学到坚持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网络上的优秀的合唱演出,让他们感受高层次的歌唱效果,受到美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合唱练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唱一唱他们熟悉的人或事;以竞赛的形式展开合唱评比,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等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合唱活动中来,在各种合唱活动中渐渐对这种表现歌曲的方式产生好感,提高兴趣,从而喜欢上合唱。
  比如新生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我设计了这样的合唱环节。
  师:我们的都是一年级的新学生,相互不认识,那你能象我这样介绍一下自己吗?















  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好玩儿,简单有趣,乐于参与,不但勇敢地给同学介绍了自己,也对合唱有了最初的印象。这样循序渐进,到了高年级合唱功底就水到渠成了。
  二、合唱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合唱教学如果只单纯地强调专业的训练,每堂课不断地重复强调发声位置、气息支持、合声效果等专业术语,即枯燥又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望而生畏”,又怎能喜欢上合唱呢?不是有这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合唱教学也是一样,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选取进行合唱训练的资源,这样学生感兴趣,有表现欲望,操作也相对容易。
  例如,大家在合唱教学中都遇到这样的现象,每到唱高且长的音时,学生都会扬着头,伸着脖子,使劲儿地唱。这样的做法我们都知道是错误的。如果告诉学生,唱高音时肌肉要放松,舌头向下压抵在下齿根,小腹微收,气息要足……学生不但难以做到,还会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唱了。而我的做法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这样的场景:早晨起来,你张大嘴巴要打哈欠,(口腔打开),伸着懒腰,(手要向下放在大腿两侧,小腹微收),睁大眼睛一看,(打开上腭,调整情绪),时间不早了,又要迟到了,你长长地叹了口气(气息支持),这时再让学生发声,很轻松地就掌握了要领。
  当然这样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合唱教学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方便有效地唱好合唱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合唱教学要巧妙设计,见缝插针
  一本教材中的合唱曲目毕竟有限,对于一些适合唱合唱的歌曲或欣赏曲目,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见缝插针设计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小练习,即可以是教师精心谋划,也可以是学生即兴发挥,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会成为一段不错的合唱。
  例如《小雨沙沙沙》学生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都很熟悉,在学完歌曲之后,我启发他们利用人声或身边的物品模仿风声、雷声、闪电、雨声。再把这些声音组合成合声加在歌曲的开头和结尾处,加上打击乐器伴奏,再进行渐强渐弱的处理,演唱效果非常好。学生兴趣盎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竟然自己创作的合唱,不但唱得高兴,也有了创作的欲望,在以后的合唱练习中会更积极地表现自己。














  三种节奏组成合唱时就会很和协地唱出。而不会出现有快有慢的现象了。
  例如:《卢沟谣》




  在唱二声部的试唱时,学生总是掌握不了音准,这时我让一部分同学吹奏口风琴,另一部分跟琴试唱,然后两组同学交换,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旋律。这时再进行二声部旋律试唱就相对容易多了,学生也不会出现二声部旋律不稳定,跟着一声部跑的现象了。
  对于有些较为复杂的旋律,就要依靠老师来进行钢琴弹奏引领学生试唱,也会达到准确掌握合声音准,唱好两个声部的目的。
  四、合唱要提供平台,展示引领
  每个孩子都是振翅欲飞的天使,班级内的展示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表现欲,这时就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十一月份举办合唱比赛,六月份举办艺术节,这些活动都是孩子们一展歌喉的好时机,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合唱中来,热爱合唱,推广合唱。
  另外,我还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广场、社区进行合唱演出,既培养了舞台经验,又增加了学习合唱的兴趣。
  千条妙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合唱教学。记得,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我相信通过我们小学音乐教师一堂堂生动的合唱课会唤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那就让一首首动听的合唱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让一场场演出成为孩子们的合唱水平进步的阶梯,让一批批合唱队员终身铭记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合唱经历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