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与应用

【作者】 刘俊辉

【机构】 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



【正文】  “双减”政策要求初中物理作业实践性要大于传统的作业形式,增加启发性强的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真正落实为学生减轻课后负担,减少枯燥乏味的传统作业量,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这也符合现阶段新型教育理念对人才的要求。
  一、课前布置作业,奠定学习基础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如果在每节课之前都能做好课前预习,当堂课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增强,同时也能让学生认真听讲,在教师进行讲解的时候结合自己的预习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要求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设计,通过点滴积累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布置课前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量,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点的充分理解。
  比如,在《电流和电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布置简单的物理小实验。关于对《摩擦起电》的理解,给学生准备气球直尺等道具,让学生在课前用气球与自己的头发进行快速摩擦,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可以得出怎么样的结论。这样在引入到物理知识点的学习更加自然,也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这样由生活中的例子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再用物理术语加以解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往往能够真正让学生明白复杂的物理知识,都是需要教师精心优化教学方案,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或者没有目标和方向盲目预习,通过实践开启课堂的预习方式能够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在增强学生的物理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质量。
  二、课中作业布置,强化思维能力
  “双减”政策下,课堂的时效性被密切关注,要求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形式,判断一节课堂是否高效,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知识点,而是以学生能吸收多少知识为依据。由于物理是一门相对比较复杂的理科科目,再加上学生接触时间大多在初二,基本上很少有学生拥有独立的物理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加注重课堂效率,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锻炼学生自己思考的学习能力。所以,把物理作业布置到课堂上,不仅减轻了学生课下的学习负担,更能通过有趣的实践作业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学习了当堂课的物理知识。
  比如,在《力和运动》一章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力的原理和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通过互相拍手,感受手掌之间通过力的碰撞,结果发现不论谁主动拍谁,二人都有疼痛感。教师再结合物理知识点进行深层次讲解,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原理,这样学生也能真正理解这个定义,远远比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应付考试有效得多。通过这个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原来物理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物理学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加上反复的实验研究得来的,更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把作业放到课堂上来,非但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还会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要求,减少课下作业的同时不会减少知识理解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新知识讲解的时候,不要再只是用“填鸭”的方式把生硬的定义公式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实践性作业,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积极投身其中,从而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力,提高了学习质量。
  三、课后作业布置,增强实践技能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点,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巩固。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单一,内容相对复杂,强行利用所讲的定义进行大规模的刷题,让学生叫苦不迭,总是写作业到深更半夜,导致没有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无形之中让学生的压力堆积如山,慢慢导致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着重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延伸和课后实践的展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并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能够达到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能力,感受到初中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加学习热情,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例如,在《家庭用电》一节学习中,课上教师教授学生在电路中,电流和功率的关系,零线火线的识别,以及家庭电路的组成等等知识,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有着更深的掌握,在给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常识教学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里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电路图,在通过其他用电设施的观察和分析,判断家里的用电是否合理,让学生们在家长的监督之下独立完成,到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总结。通过这样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能提升学生主动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对课堂上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加强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了物理的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切实减少学生课后的作业压力,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但同时也要达到让学生汲取到知识的原则,实现“减重而不减学”,完成高效学习的目标。教师要通致力于以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掌握,减轻因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压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