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 郭 华 辛 伟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在思想认识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来说,有的喜爱、有的反应平平,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切实的提高,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因此体育教育要深刻反思,从多角度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对初中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有利因素,进而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体育;教师;学生;影响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要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教师思想的转变及引导学生的行为
  (一)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过去的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了学生的行为。
  二、教师的言行引导学生的行为
  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一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二是如何教育学生成才。体育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体育工作者。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观点,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相互协作,共同育人的团体精神,并将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呈现给学生,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体育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1.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是最直观、最方便、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具备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各方面素质良好,能具备各种活动和运动能力,即他的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况都有好的表现。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动作技能展现的基础,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对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尤其是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示范动作的完成质量是学生能否快速有效学习的关键。
  2.精湛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为此,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全新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体育学科知识,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以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基本技术”的传统知识与技能结构,而应形成多层面的复合结构,与时俱进。
  3.健全的心理素质
  目前的在校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是应试教育氛围下成长的青少年,心理调控能力差。如果心理教育跟不上,必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广泛的爱好,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具有公平宽广的胸怀,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体育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办好教育,首先要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我们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多方面的,只要每位教师积极学习,转变观念,刻苦专研教材教法,勇于实践,必将会在学校体育这一大舞台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