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同题型的审题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作者】 付 彬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东城小学



【正文】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基于学生年龄层次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审题的能力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各年级从教学内容上均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四大板块,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计算和解决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且这四块内容交互融合。为叙述方便,下面分为计算、解决问题、操作、概念(文字)四块内容简述如下: 
  1、计算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仍主要以口算为主,学会“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审题方法是培养计算审题能力的核心。
  (1)“看”。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有几种运算符号,此过程要克服粗心大意,避免思维定势;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2)“想”。对题目整体观察后,想清楚计算顺序、是否估算、验算。并分析题目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合理选择算法。
  (3)“算”。培养严谨学风,养成专注仔细的计算习惯。
  (4)“查”。提倡反思计算,强化认真检查习惯。要求学生做到一次性认真仔细计算,不抄错(或看错)数字、符号,完成后有时间要做到验算检查。
  2、解决问题 
  低年级运用加减法解决比多少等一步或两步问题、运用乘除法解决倍、平均分等一步或两步问题,学会“一读、二敲、三述、四拟”的审题方法是培养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核心。
  (1)“读”。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初步了解题意,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全面、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快速准确收集、提取数学信息。
  (2)“敲”。敲,就是对数学术语及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字、词、句仔细推敲,让学生边读边圈画题中关键字词,提醒自己注意,化解细小障碍,准确理解题意,培养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3)“述”。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并提炼题意,抓主干缩句,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或者说出等量关系式。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4)“拟”。拟,就是利用列表、画图、综合、分析等方法模拟解决问题的情景,清楚表达题意,展示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3、操作题
  学会“审清操作要求、明确操作常规、仔细检查”的审题方法是培养操作审题能力的核心。操作之前先认真读题后圈点出关于“要求”的关键词,弄清操作要求,联想操作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明确操作工具步骤,避免操作误区。操作完后要认真仔细检查,看是否符合题意规范作图。
  4、文字题 
  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和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经常造成解题差错。因此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1)“扣”。扣,就是紧扣关键词。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常用的关键词有“乘”、“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
  (2)“缩”。缩,就是抓住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例如:“750与250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抓住主干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0与250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
  (3)“分”。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把整道文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索”。索,就是执果索因。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这个“果”去索求解决问题的“因”。
  小学数学审题实践中不仅要学会科学审题的方法,培养审题能力,还要注意实践积累、专项反思,自觉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
  计算:加强运算符号数字审题马虎、书写不规范等典型错例的辨析纠错是巩固提高计算审题能力的助推器,通过这类练习及时订正,规范书写,避免重复的审题错误。
  解决问题:加强专项练习单位陷阱、隐藏条件、多余条件等审题易忽略点是巩固提高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助推器,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在失误中吸取教训,养成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审题能力。 
  操作:在操作实践中积累,在专项练习间接条件、漏标数字、作图规范等操作易忽略点中反思是强化审题习惯的保证,通过这类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在操作过程中改掉不细致的毛病,进一步提高操作审题能力。 
  概念:加强专项练习关键词变换、漏掉、逆向叙述等概念易混淆点是巩固概念审题能力的关键,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在辨析、质疑中进一步提高概念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经常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任务,也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