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者】 梁 琳

【机构】 广西平南县平南街道中学



【正文】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的重要主题词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为之追求不倦的的奋斗目标。虽然很多教师获得了不少的实践成果,但对于具体课堂如何运用,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却显得非常茫然,找不到具体策略。特别是象初中数学这样抽象性、逻辑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更显得“措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思索,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方法,并通过期末教学效果来看,是比较有效的。下面,我结合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谈谈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如果他们不参与,或者参与效度不高,就与教师不能配合成双边活动,达不到多维互动,教学有效性就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学习主体的参与有效性。其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新课改的实践,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开课教学中,作为激趣的最佳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显得有意义,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随着年级增高,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就越来越抽象,越需要学生抽象思维参与。然而,我们很多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对于逻辑性和概括性强的数学,还显得力不从心。因而,我们看到,越到高段,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就越严重,而且“贫富差距”也越大。因此,我们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后进学生主动学数学,提高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跟上优生,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学习时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以问相诱,引导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例如,在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成立呢?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巧妙引导,促进学生探究。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就这样“放不开”。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实践方法,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体意识被激发,信心在张扬中被点燃,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者。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我们不能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特点直接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猜想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特点,动手实践和猜想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指导补充,学生从自主实践中得出了圆与圆位置关系。
  三、授之以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学习效果的保障。古人都很重视授人以渔,讲究方法培养,更何况新课改实践的我们,更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授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中独立阅读能力是关键,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首先要过阅读关。有些学生阅读时不认真,不仔细,草草阅读后就立刻做题,结果错误很多。于是,我们应采取措施,在“启”上下功夫,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如:在开始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提出“鸡兔同笼”问题,学生迫切想知道鸡兔各有几只,于是从书中去寻找答案,读书便认真了。当学生看书无目标时,出示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领,掌握重点,解决疑点,敞开思维,步步深入。同时还注重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及例题。
  (二)读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读是吸收知识的重要方法,练是内化知识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们要把读与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思,在练中运用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中,我们让学生独立练习,通过自检发现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四、鼓励质疑,激活学生思维参与
  学起于贵有疑问。实践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思维积极参与下的学习。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只有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习题关键词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时,针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这条识别方法,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有经验的教师还经常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提问拿来当众讲解,并经常善于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不断探究总结,提高教学有效性就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