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蒋 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切入点,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情境交融,作业设计带有趣味性,以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前提等方面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自古以来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至理名言,其意提醒广大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不同教学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取最大的教学收益。
  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面临更高的挑战。在新课改推动下,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节,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切入点,开展兴趣教学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最好的切入点,只有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环节,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有明显地提高,而学生也会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点燃学生学习的火焰,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去探索未知世界,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借助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而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好奇心,他们对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都想去问个为什么,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答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时,不仅要按照预先安排好的讲课进程讲述,还要时常启发学生的思维,多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让他们选取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去找问题。对于新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或爸妈帮助查资料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教师帮助他们解决。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直保持下去,而不是三分钟的热度,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并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里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快性”。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出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膝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由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坐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敌国学习的兴趣。
  三、情境交融,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假设情境、演染气氛。我们说“情由境生”,情大吃一惊共鸣后会使小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案例:《小小的船》教师首先请学生猜谜语;“有时持在人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采用谜语的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识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诱导学生认识自然现象,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叫学生用彩笔画月亮,接着让小朋友们唱《小小的船》,然后再诵读,引导学生想象,营造了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中的画不是美术课上的画,画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晴朗夜的美丽、培养学生的情感:同样,课堂上的唱歌也不是音乐课上的唱歌,这样设计是为了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整节课都处在情与境的交融中,整堂课进行那么流畅,那么自然。
  四、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以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
  五、以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目前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尤为强烈,在学习中,特别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而课堂趣味性的提高,必须以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才会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才能积极地学习学科知识,探索更多的领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出现困难的学生,应及时的加强对其的鼓励,尤其是应对其及时的进行评价,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比如在回答问题之后出错,教师不应直接指正,而应委婉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指出其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不足的优化和完善。例如我们可以开展挑毛病的游戏,每个学生将自己同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毛病挑出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而这一过程中就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并结合同桌的建议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由于自己的自尊心受打击而感觉没面子,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从而更好地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强化。
  总之,兴趣教学已经作为高效而愉悦的教学方式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它使得我们的教师教学更加得心应手,使得我们的学生更主动积极,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轻松高效。培养学生兴趣势在必行,方法多样,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我们都要不要忘了兴趣培养。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更加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孔维国.试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50-151.
  [2]刘吉祥.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