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作者】 宋小云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七中学(沙雅县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中学的教育中,语文这门课程已经逐渐变成德育渗透的高效阵地。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组成内容是表达思想的有效工具,学科中包含的文章最能展现作者的思想。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要求做好德育渗透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融合,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新课改的实施将德育教育推向更高点,并明确了将其渗透到初中教学中的各项要求。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本身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就有积极作用,在语文学科理论知识教学中,学生的有关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为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素质教育相关需求,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渗透德育教学,实现德育和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为高素质人才培育夯实基础。
1、钻研教材,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连接点
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的连接点。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有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壮丽景色的描写,也有很多篇目是在表达亲情与友情的珍贵。新媒体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在其间迷失自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并且容易在交友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交友观,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篇目,在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努力促进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在进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增进学生与父母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友观的目的。
2、运用情境创设,营造德育渗透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而德育是一种启迪学生心灵、调动学生真情实感的教育。创设情境能让德育更富感染力,它以视觉、听觉冲击,促使学生体会故事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德育思想,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在情境创设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优秀人物的照片、德育宣传片或其他有关的影视资料,保障德育渗透效果,为学生营造体会德育的优质环境。例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对母亲的形象、事迹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尊敬等思想情感。这是一篇旨在表现母爱的名篇,为了创设感染力更强的德育渗透情境,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课文朗诵片段。在音频中,朗诵者富含感情、停顿合理的朗读,仿佛将学生拉进画面中,体会母亲的无私、伟大。而为了升华教学主题,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宣扬母爱的纪录片片段。学生在观看后触景生情,联想自己的母亲及生活,进而学会尊重、孝敬母亲。
3、利用课堂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教学
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技术随之进入课堂,多媒体在各个阶段的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内容的学科,如果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只对学生进行口述式教学,那么课堂上呈现的内容就会受到限制。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突兀的引入德育教育,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在初中生的情境教学中善用多媒体,有必要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录制下来,例如录在视频上,并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习者展示,创造一个适宜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言课堂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以有效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并对课本中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4、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德育
在以往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的讲解,针对重点内容做详细分析。然而在实际教学时,要想做到切实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用实际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让理论与实际产生联系。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及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把德育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事案例相结合,与生活联结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让学生在生活观念的影响下更身心愉快的学习,这样便能让学生更理性、正确、客观的评价文章中的观点,从而找出自己言行上存在的不足,深化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5、利用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渗透
在语文的学科教学中实践活动是不可忽视的,老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利用具体的知识内容开展高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具体的德育思想。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迎合到新课改发展的背景和理念,仔细分析语文的教学特点。老师应该不断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丰富语文活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操作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例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安排阅读的模块。
6、丰富教学活动,将德育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辅助工具。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新媒体技术平台,根据教学模式的调整,创新语文德育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完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并将德育评价纳入其中,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以《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使用音视频播放器营造课堂氛围,将桃花源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或以《木兰诗》为例,在学生认识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果断、勇敢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电影和动画的片段,一方面贴合初中生的喜好,另一方面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懂得孝顺父母、团结同学。此外,在时间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从而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最后,根据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调整,重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增加组内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家庭评价,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和心态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推动学生更好发展。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把德育渗透到课堂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德育知识的教授,也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实现德育渗透的任务。语文课堂与德育渗透二者互相作用、相互推进,在初中阶段,德育渗透是一项持续且长久的工作,教育人员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在德育教学中,语文老师一定强化初中生互相包容的意识,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耀东 .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J]. 语文教学通讯 ·D 刊 ( 学术刊 ),2018(10):41-43.
[2]韩志荣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7):51-52.
【关键词】 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新课改的实施将德育教育推向更高点,并明确了将其渗透到初中教学中的各项要求。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本身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就有积极作用,在语文学科理论知识教学中,学生的有关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为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素质教育相关需求,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渗透德育教学,实现德育和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为高素质人才培育夯实基础。
1、钻研教材,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连接点
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的连接点。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有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壮丽景色的描写,也有很多篇目是在表达亲情与友情的珍贵。新媒体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在其间迷失自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并且容易在交友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交友观,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篇目,在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努力促进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在进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增进学生与父母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友观的目的。
2、运用情境创设,营造德育渗透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而德育是一种启迪学生心灵、调动学生真情实感的教育。创设情境能让德育更富感染力,它以视觉、听觉冲击,促使学生体会故事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德育思想,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在情境创设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优秀人物的照片、德育宣传片或其他有关的影视资料,保障德育渗透效果,为学生营造体会德育的优质环境。例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对母亲的形象、事迹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尊敬等思想情感。这是一篇旨在表现母爱的名篇,为了创设感染力更强的德育渗透情境,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课文朗诵片段。在音频中,朗诵者富含感情、停顿合理的朗读,仿佛将学生拉进画面中,体会母亲的无私、伟大。而为了升华教学主题,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宣扬母爱的纪录片片段。学生在观看后触景生情,联想自己的母亲及生活,进而学会尊重、孝敬母亲。
3、利用课堂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教学
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技术随之进入课堂,多媒体在各个阶段的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内容的学科,如果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只对学生进行口述式教学,那么课堂上呈现的内容就会受到限制。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突兀的引入德育教育,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在初中生的情境教学中善用多媒体,有必要将相关的学习内容录制下来,例如录在视频上,并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习者展示,创造一个适宜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言课堂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以有效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并对课本中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4、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德育
在以往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的讲解,针对重点内容做详细分析。然而在实际教学时,要想做到切实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用实际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让理论与实际产生联系。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及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把德育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事案例相结合,与生活联结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让学生在生活观念的影响下更身心愉快的学习,这样便能让学生更理性、正确、客观的评价文章中的观点,从而找出自己言行上存在的不足,深化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5、利用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渗透
在语文的学科教学中实践活动是不可忽视的,老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利用具体的知识内容开展高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具体的德育思想。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迎合到新课改发展的背景和理念,仔细分析语文的教学特点。老师应该不断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丰富语文活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操作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例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安排阅读的模块。
6、丰富教学活动,将德育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辅助工具。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新媒体技术平台,根据教学模式的调整,创新语文德育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完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并将德育评价纳入其中,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以《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使用音视频播放器营造课堂氛围,将桃花源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或以《木兰诗》为例,在学生认识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果断、勇敢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电影和动画的片段,一方面贴合初中生的喜好,另一方面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懂得孝顺父母、团结同学。此外,在时间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从而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最后,根据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调整,重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增加组内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家庭评价,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和心态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推动学生更好发展。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把德育渗透到课堂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德育知识的教授,也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实现德育渗透的任务。语文课堂与德育渗透二者互相作用、相互推进,在初中阶段,德育渗透是一项持续且长久的工作,教育人员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在德育教学中,语文老师一定强化初中生互相包容的意识,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耀东 .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J]. 语文教学通讯 ·D 刊 ( 学术刊 ),2018(10):41-43.
[2]韩志荣 .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7):51-52.